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徐晓宝、曾海波:核辐射高能射线监控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219

主题

240

帖子

3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19:02: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新型显示材料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提出了铅卤钙钛矿材料在核辐射监控领域的新应用,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上发表题为“可用于核辐射监控的二维钙钛矿基贝塔射线闪烁体”(Two-dimensional halide perovskite as β-ray scintillator for nuclear radiation monitoring)的研究论文,并于7月上线。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114-7,通讯作者为徐晓宝教授和曾海波教授。
       核反应主要释放四种类型的高能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其中,具有适中穿透力的β射线是用于监视表面辐射污染的重要信号。其中一种常见的核辐射射线探测方式是先利用闪烁体将其转变成可见光,再用商业上成熟的高性能光探测器分析该可见光信号,从而对核辐射进行监控,这种方式高效且成本较低,因此应用广泛。从材料的角度,β射线闪烁体的要求与X/γ射线闪烁体的要求截然不同,后者需要高原子序数元素以增强吸收,反之,β射线闪烁体则更需要低原子序数元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重元素会降低β粒子的捕获效率,并且会减弱闪烁体的荧光响应。此外,闪烁器中的低原子序数元素也可以抑制来自X /γ射线的背景干扰信号。
图1:(a)核反应过程,(b)核反应发射粒子的穿透性,(c)贝塔射线与闪烁体的弹性/非弹性作用过程,(d)能量转移后闪烁体发射的信号
       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的β射线闪烁体,主要的调控手段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在钙钛矿结构中引入了由轻元素组成的有机组分,有机组分的介入能有效提高二维钙钛矿对β粒子的俘获效率,从而提高对β射线的闪烁响应。二是锰元素(Mn)作为荧光下转化中心被掺入二维卤化物钙钛矿中,一方面锰发光中心能与母体二维卤化物钙钛矿中的非辐射复合中心竞争激子,极大地提高整体的辐射复合效率。另一方面Mn发光中心产生的荧光相较于母体二维卤化物钙钛矿的能量更低,因此能有效抑制自吸收导致的能量损失。该二维卤化物钙钛矿展现出良好的耐辐射性和耐热性,并且展现出高效的闪烁响应、低探测下限和弱余晖效应。同时,所选择的二维卤化物钙钛矿体系克服了典型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的水不稳定性,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水相合成方法制备。
图2:钙钛矿作为贝塔射线闪烁体(a)热稳定性,(b)辐射稳定性,(c)探测成像,(e-f)探测极限
        该工作首次将二维卤化物钙钛矿应用于β射线探测,对于促进发展新型β射线探测技术具有一定的开创性意义。本工作同时得到了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以及杰出青年项目等支持。
        该成果也是徐晓宝教授自2018年4月加入我校后,在功能型可见-近红外探测器领域,继宽光谱非硅探测器(Adv Funct Mater 2017, 27, 1701053),窄波段探测阵列 (Nano let., 2018, 18, 7628, Adv Mater 2020, 32, 1905362),高能射线下转换可见光探测(ACS Nano 2020,14,5183)后又一研究新进展。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
       徐晓宝,南京理工大学新型显示材料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青年教授。2016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的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博士学位;2014-2015年获得留学基金委资助,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Yang Yang实验室联合培养;2016-2018在华盛顿大学Alex Jen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工作后,主要从事光电探测元器件结构设计和器件物理研究工作。目前,在Nat. Commun., J. Am.Chem. Soc., Nano Lett., ACS Nano, Adv. Funct. Mater.等期刊发表SCI 论文4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文章包括Nano letter 3篇,ACS nano 2篇, Adv Mater 1篇, Adv Funct Mater 3篇等19篇文章,引用超2700次,H因子28。
       曾海波,南京理工大学纳米光电材料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固体物理所,曾工作于中科院、德国、日本,先后获得首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2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3年),现主持科技部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担任南京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Elsevier出版社《Current Applied Physics》编辑等学术兼职。长期从事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研究,包括低维半导体计算设计、超薄半导体及其应用、半导体量子点LED等光电器件。共发表SCI论文120余篇,第一与通讯作者论文60余篇,《纳米快报》、《先进材料》、《德国应化》等影响因子10以上论文20余篇;获SCI引用4500余次,最高555次,ESI高引论文15篇。纳米光电材料研究所,主要面向信息与能源应用需求,从事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光电器件研究,欢迎有志于科学研究与新产品开发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及光学专业的学生及国内外青年研究人员加入.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3 22:14 , Processed in 0.09404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