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同济大学材料学院孙振平

[复制链接]

259

主题

307

帖子

3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2 17:35: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孙振平,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教授。现任同济大学水泥基材料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商品混凝土外加剂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商品混凝土外加剂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商品混凝土外加剂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散装水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房材分会干混砂浆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高性能商品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商品混凝土行业协会商品混凝土外加剂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商品商品混凝土》杂志编委,中国商品混凝土网在线咨询专家,上海市硅酸盐学会无机材料分会理事,上海市新材料协会商品混凝土自防水联谊会副理事长等。


姓名:孙振平
职称:教授
电子邮箱:szhp@tongji.edu.cn
办公地点:上海市曹安公路4800号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材料学院大楼(德才楼)453室
电话:021-69582140
传真:021-69582140

研究方向:
1)混凝土外加剂和高性能混凝土;2)预拌砂浆;3)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87年9月进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992年7月获无机非金属材料学士学位,1995年3月获同济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硕士学位,2002年7月获同济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
2004年10-12月在德国Duisberg-Essen大学进行学术访问(DAAD资助),2007年3-6月,在美国Tennessee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问。
工作经历:
1995年3月留校任教。历任助教(1995.3-1997.6);讲师(1997.6-2003.6);副教授(2003.6-2011.12);教授(2011.12至今)。
现为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土木工程材料系主任。


学术任职:
1)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混凝土外加剂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预应力混凝土分会混凝土外加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3)中国硅酸盐学会房材分会干混砂浆专业委员副主任;
4)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理事;
5)中国混凝土制品协会外加剂应用技术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6)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再生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委员;
7)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委员;
8)中国散装水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9)上海市混凝土行业协会混凝土外加剂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
10)《混凝土世界》、《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技术》杂志编委;
11)《中国混凝土网》在线咨询专家;
12)上海市硅酸盐学会无机材料分会理事;
13)上海市新材料协会混凝土自防水联谊会副理事长等。


获奖情况:
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高性能化活性激发与协同调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再生混凝土关键技术与地震灾后重建示范应用);
2011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混凝土性能设计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201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建筑垃圾多途径再生利用技术及应用);
2007年度上海市科学进步二等奖(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第二完成人);
2004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称号并获资助(掺杂高C3S水泥专用外加剂的研制与应用);
2004年度中国建设部“华夏科技进步奖”三等奖(JS水下抗分散混凝土研究与应用,第一完成人);
2006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进步二等奖(倒灌顶升补偿收缩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第一完成人);
2010年山东省技术发明三等奖(人工砂在普通干混砂浆中的关键应用技术研究);
2010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脱硫石膏在普通干混砂浆中的关键应用技术);
201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脱硫石膏高附加值产品的机械化施工关键技术及多领域工程应用)。


授课情况:
混凝土外加剂原理与应用技术(硕士)
建筑节能与防水材料(硕士)
建筑功能材料(本科生)
混凝土外加剂(本科生)
特种建筑材料(本科生)


代表性论文与著作:
发表论著: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专业著作16部,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52项(已转让实施20项),出版专著16部,制定标准和技术规程15部。
代表性论文:
   1. 孙振平,张建锋,王家丰. 本体聚合法制备保塑-减缩型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研究. 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版),in press.
   2.孙振平,张丽华,稻壳预处理工艺对稻壳砂浆性能的影响,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版),2015, 43(3):430-435
   3. 孙振平,杨辉,水亮亮等. 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砂浆早期自收缩的影响.建筑材料学报,2013,16(6): 1020-1024
   4. 孙振平,叶丹玫,傅乐峰等.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含气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建筑材料学报,2013,16(8): 561-566
   5. JI Yanliang. SUN Zhenping*. YANG Xu, et al. Assessment and mechanism study of bleeding process in cement paste by 1H low-field NMR. Constructions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5, (100): 255-261
      6. SUN Zhen-ping, ZHAO Lei, HUANG Xiong-rong, et al. Polycarboxylate-lignosulfonate Copolymerized High Performance Water Reducing Agent: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687), 2013: 435-442
代表性著作:
1. 马一平,孙振平,主编,建筑功能材料,同济大学“十二五”规划教材,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3
   2.王中平,孙振平,金明. 表面物理化学[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5  
3. 张冠伦,王玉吉,孙振平《混凝土外加剂原理及应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月  
4. 施惠生,孙振平,邓恺,郭晓璐,混凝土外加剂技术大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9,  
5. 王培铭,孙振平,张国防,商品砂浆的科学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1
6.王新民,孙振平,赵立群,谢尧生等,商品砂浆与固体废弃物的利用与装备技术,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6
7. 王培铭 李东旭主编,孙振平副主编,商品砂浆的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2
8. 孙振平编著,新居装潢好参谋,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0.10
9. 王培铭,王新友主编,孙振平,蒋正武副主编,绿色建材的研究与应用,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10
10. 王培铭主编,孙振平,蒋正武副主编,商品砂浆的研究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1
11. 王培铭,张承志主编,孙振平,刘清山,张永明副主编,商品砂浆研究进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1
12. 蒋正武,龙广成,孙振平,混凝土修补—原理、技术与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  
13. 蒋正武,龙广成,孙振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
代表性专利:
1. 孙振平,杨辉,水亮亮,一种减水率高、保坍性好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ZL201210332855.5,申请日2012.9.11,授权日2014.08.13
2. 孙振平,水亮亮,杨辉,一种与水泥适应性强、保坍性好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合成方法,发明专利,ZL201210367392.6,申请日2012.9.27,授权日2014.10.22
3. 孙振平,黄晖皓,一种非煅烧脱硫石膏水硬性复合胶凝体系及其快速蒸养工艺,发明专利,ZL201210152533.2,申请日2012.5.11,授权日2014.6.25
4. 孙振平,俞洋,庞敏,一种利用氢质子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测定硬化水泥浆体结合水的方法,发明专利,ZL201010503015.1,申请日2010.9.30,授权日2013.3.13
5. 孙振平,吴小琴,杨辉,一种高减水率高坍落度保持性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及使用方法,发明专利,ZL201110132868.3,申请日2011.5.23,授权日2013.1.2
6.孙振平,郑琨鹏,一种水泥砂浆早期自收缩的检测方法,发明专利, ZL201110084235.x,申请日2011.4.6,授权日2014.5.21  
代表性标准:
1. 国家标准,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2008年12月30日发布,2009年12月30日实施  
2. 国家标准,GB50119-20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2013年8月8日发布,2014年3月1日实施  
3. 国家标准,GB/T 31288-2014 铁尾矿砂,2014年12月5日发布,2015年10月1日实施
4. 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T223-2007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2007年8月1日发布,2007年12月1日实施
5. 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J/T283-2012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2012年3月15日发布,2012年8月1日实施  
6. 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3604-2009 石油化工水泥基无收缩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程,2009年12月4日发布,2010年6月1日实施
6. 黑色冶金行业标准,YB/T022-2008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钢渣,2008年3月12日发布,2008年9月1日实施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01

帖子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2
沙发
发表于 2021-3-18 16:48:19 | 只看该作者
2021年3月17日,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课题“利用膨润土等地域性天然原材料制备绿色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6YFC0107004)”绩效评价会在北京举行。该课题由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材料系孙振平教授牵头。绩效评价会专家组观看了课题示范生产线和示范工程视频、审阅相关材料、听取课题组汇报,经质询和讨论,一致同意通过绩效验收,并建议加快成果转化步伐和扩大成果转化范围,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小康建设战略的实施,以及环境整治和无废城市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该课题于2016年7月正式启动,历时4.5年,于2020年12月按时完成研究计划全部内容。课题由同济大学牵头,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和辽宁东奥非金属开发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参与共同完成。
       该课题所属专项为“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所属项目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崔琪教授牵头的“地域性天然原料制备建筑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6YFC0701000)”。课题以地域性天然原料膨润土、磷石膏、风积沙、岩石粉和硅藻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利用膨润土制备功能型外加剂、磷石膏制备磷石膏水硬性复合胶凝材料、风积沙制备干混砂浆、岩石粉制备复合掺合料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硅藻土制备调湿型装饰板材等绿色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大量试验,就膨润土钠化、插层、复合改性机制,磷石膏与富硅、富铝(铁)相水化和硬化机制,以及硅藻土吸-放湿性能提升和水热合成固化机制等关键性科学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工作,充分利用地域性天然原材料特性,采用多种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改性提升技术,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落实示范生产线建设和示范工程应用,全面提升我国利用上述地域性原材料制备绿色建筑材料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的整体技术水平,服务地方经济。
       课题形成钙基膨润土膨胀容提升技术,磷石膏制备水硬性复合胶凝材料技术,天然岩石粉制备复合矿物掺合料技术,风积沙制备预拌砂浆用优质级配砂技术,低品位硅藻土吸湿放湿功能优化技术。课题开发了膨润土基砂浆保水增稠剂、膨润土基混凝土(砂浆)防水剂、膨润土基矿物发泡剂、磷石膏水硬性复合胶凝材料、岩石粉复合掺合料、风积沙复合级配砂及干混砂浆、预拌砂浆、轻质保温砌块、绿色混凝土和硅藻土调湿型装饰板等18项新产品。课题还形成新技术、新工艺1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25篇(其中SCI和EI收录17篇);制修订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7部(其中完成标准6部);建成示范生产线6条;实施示范工程8项;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20名,技术研究人员6名。
        课题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磷石膏水硬性复合胶凝材料及磷石膏基预拌砂浆和磷石膏基轻质砌块”已在四川省宜宾市实现产业化;“膨润土基砂浆保水增稠剂和发泡剂”已在四川省绵阳市实现产业化;“风积沙干混砂浆”已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实现产业化;“硅藻土调湿型装饰板”已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建立年产800万平方米生产线;“天然岩石粉复合掺合料及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已在广东省中山市、云南省云临县等地实现产业化。课题示范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已在深中通道、云临高速、云南楚雄-大姚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中应用,产品在房地产建设和村镇住宅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产值近亿元,为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实现精准扶贫和科技扶贫,以及节资、节能、利废,恢复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课题成果正进一步向西藏、贵州、甘肃、湖北、湖南、山东、安徽和上海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0 11:19 , Processed in 0.16873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