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陈建峰院士团队科研成果亮相“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

[复制链接]

276

主题

341

帖子

5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09:48: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月22日,由中国工程院和上海市共同建设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成果展示与转化中心(以下简称“院士成果转化中心”)在上海揭牌开馆。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宋健,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共同为院士成果转化中心揭牌。
       我校http://www.cailiaoquan.com/forum ... =%B3%C2%BD%A8%B7%E5院士团队“超重力绿色制造”创新成果,作为院士成果展的重要展品之一,受到参会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超重力绿色制造是指物质加速度高于重力加速度(1g=9.8m/s2)的超重力环境下(High Gravity)合成物质的一种新型制造手段和方法,在地球上可通过高速旋转模拟超重力环境而实现。陈建峰院士带领团队,理论研究发现了超重力环境数量级强化分子混合反应的科学现象,开创了超重力反应工程新学科方向,发明超重力绿色制造新工艺技术,创建超重力装备平台,在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实现了大规模应用,产生了显著的节能、减排、降耗、提质、增效的成效,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北化力量。例如: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即节能减排和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与多家企业合作,实现了超重力技术在精细化工、纳米药物、环保工程等工业过程的大规模应用,提升了化工本质安全性且节能减排提质增效显著,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面向生命健康、光电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用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需求,首创“超重力+”法(超重力反应结晶—改性萃取分离耦合法)制备透明纳米分散体的新技术,创制出高固含量、高稳定、高透明的金属、无机和有机三大体系近40种透明纳米分散体材料,与多家企业合作,在水性超纤复合材料、光子调控功能膜、健康照明器件等新产品实现示范应用,为打造中国品牌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材料和技术支撑。
        据悉,院士成果转化中心作为常年设立的院士专家成果展示场所,将以成果转化、成果展示、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战略咨询和科技攻关为重点任务,搭建科技成果展示与转化平台,更好对接和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有效提升高端人才在企业重大项目研发、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服务于以上海市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发展,并向全国乃至全球辐射。
借助院士成果转化中心的舞台,陈建峰院士团队将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区域企事业单位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创新不断努力。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
       陈建峰,男,1965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和超重力反应分离工程。
       1986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2年在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6月从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1994年6月至北京化工大学工作,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1998年在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化工系任客座教授,1999年-200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环境科技研究院任研究员。
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纳米材料与器件主题专家组召集人,国家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兼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高级理事;加拿大《The Canadian Journal ofChemical Engineering》副主编、美国《Ind. Eng. Chem. Res.》、欧洲《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 ProcessIntensification》、《Chemical & EngineeringTechnology》、《Particuology》、《化工学报》、《功能材料》等十种刊物编委。
       主持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等系列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和国际公司合作项目。共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6件(授权6件)、国家发明专利150余件(授权60余件),在AIChE J.,Chem. Eng.Sci.,Ind. Eng. Chem. Res.,Adv. Mater.,Small,Biomaterials,Nanotechnology等化工和材料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240余篇,论文被SCI他引2200余次,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获何梁何利创新奖(2008),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共2次,省部级一等奖5次、二等奖2次,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共2次,并获国家石油与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美国DOW化学研究员基金奖,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八届中国高校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突出贡献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和北京市创新标兵称号等荣誉。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21 10:38 , Processed in 0.107649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