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陈庆安课题组提出钯催化酮与萜醇氧化还原发散偶联的新策略

[复制链接]

76

主题

112

帖子

1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3 09:01: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我所仿生催化合成创新特区研究组(02T4组)陈庆安研究员团队在钯催化的酮与萜醇氧化还原发散偶联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通过改变溶剂和添加剂调控Pd催化中心的氧化还原能力,实现偶联产物不同氧化还原态调控的新策略。该策略与酮的Tsuji-Trost烯丙基化在产物选择性上实现互补。
  借助各种氧化还原酶,生物体可以产生一系列不同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代谢物用于生命活动。例如在视觉产生过程中,视紫红质吸光后分解成视黄醛和视蛋白。视黄醛可以在维生素A酶的作用下还原成维生素A,也可以在氧化酶的作用下被进一步氧化为视黄酸。在仿生研究中,还原氢化和氧化脱氢是改变化合物氧化还原态的两种重要方法。但是,这两种途径主要提供单一氧化还原态的产物,难以发散性得到一类化合物的多种氧化还原态,以快速提升产物的多样性。因此,发展一种氧化还原发散偶联的调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陈庆安团队一直致力于发展不同催化体系,以实现烯醇,炔烃和烯烃的资源化利用。在前期相关研究(Angew. Chem. Int. Ed.,2019;Chem. Sci.,2019;Chem. Sci.,2019;Angew. Chem. Int. Ed., 2020;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2020;Angew. Chem. Int. Ed.,2021)的基础上,该团队最近发展了钯催化的氧化还原发散偶联策略,实现了酮与萜醇不同氧化还原态发散偶联;通过选择不同的溶剂和添加剂调控Pd催化中心的氧化还原能力,选择性得到不同的氧化还原态产物。此外,该团队还进行了详细的机理实验研究,解释反应中氧化还原态选择性调控的影响因素。该工作中的氧化还原发散偶联调控策略在快速实现化合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关研究于近日以题为“Pd-Catalyzed Redox Divergent Coupling of Ketones with Terpenols”发表在ACS Catalysis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02T4组2017级博士研究生赵朝阳。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文/图 赵朝阳)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1c01488


       文章来源:大连化物所
       陈庆安,福建泉州人。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导师尤田耙教授。2012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导师周永贵研究员。博士学位论文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仿生不对称氢化方向。2012年至201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Vy M. Dong教授。致力于过渡金属催化的区域选择性氢酰化和不对称氢胺化反应。2015年至2017年作为德国洪堡学者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Martin Oestreich教授课题组工作,研究布朗斯特酸催化的脱氢硅基化反应。成功入选2017年国家“青年##计划”。并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聘为仿生催化合成题组组长和博士生导师,2017年4月加入大连化物所开展独立研究工作。开展研究工作以来,先后在Chem. Rev., 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文章25篇,总引用次数为1566次,H-因子为21 (截止2017年6月)。此外还受邀担任Chem. Sci., Chem. Commun.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仿生催化合成和金属有机化学。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催化|主题: 1066, 订阅: 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5 05:39 , Processed in 0.08640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