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张涛、王爱琴、杨小峰等揭示Cu-N-C单原子催化剂在电催化氧还原过程中的动...

[复制链接]

114

主题

139

帖子

2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7 21:40: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我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十五室)张涛院士、王爱琴研究员、杨小峰研究员等与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李剑锋教授等合作,在氮碳载体上设计并构筑了均匀分散的铜单原子催化剂(Cu-N-C SAC),将其应用于碱性电催化氧还原反应中,并通过原位X射线吸收光谱技术(operando-XAS)揭示其在反应过程中的可逆动态演变。
  2011年,张涛、李隽、刘景月等首次在国际上报道了Pt1/FeOx单原子催化剂(Nat. Chem.,2011),提出的“单原子催化”迅速成为催化研究的前沿领域(Nat. Rev. Chem.,2018;Acc. Chem. Res.,2013)。与均相催化剂中的金属有机配合物类似,单原子催化剂的局域配位环境对其催化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前期工作中,张涛和王爱琴团队利用先进表征技术研究了氧化物负载的单原子催化剂以及金属-氮-碳单原子催化剂的局域配位环境对催化性能的影响(Chem. Sci.,2016;J. Am. Chem. Soc.,2017;Angew. Chem. Int. Ed.,2018;Nat. Commun.,2019;Nat. Commun.,2021),为深入理解单原子催化机理提供了基础。
  然而,基于静态结构解析的“构效关系”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反应过程中的真实催化机理。基于此,该合作团队构筑了均匀分散的静态Cu-N4单原子催化剂,其在电催化碱性氧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与贵金属Pt可比的催化活性;利用对金属中心配位环境敏感的XANES技术,观测到静态Cu-N4位点在反应过程中存在结构可逆演变;进一步通过FDMNES计算方法,确定Cu-N4在反应过程中首先被外加电位驱动生成新的催化活性位点Cu-N3,并进一步在氧还原反应过程中重构为HO-Cu-N2结构。该研究为后续单原子催化剂的动态研究以及催化剂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该工作以“Dynamic Behavior of Single-Atom Catalysts in Electrocatalysis: Identification of Cu N3 as an Active Site for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为题,于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我所1502组与厦门大学ichem联培博士研究生杨级,青岛科技大学刘文刚副教授、中科院物理所博士研究生许名权。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能源化学转化的本质与调控”、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DNL)合作基金、上海光源BL14W线站重点课题等项目的资助。(文/图 杨级)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jacs.1c03788


      文章来源:大连化物所
      王爱琴,大连化物所研究员。1968年出生于内蒙古,1986-1993年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系,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到大连化物所工作,并于2001年获得大连化物所博士学位,2003年被聘为副研究员,2009年被聘为研究员。曾先后到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肼分解催化剂课题组副组长。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张涛,男,汉族,1963年生。中共党员,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0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做访问学者,回国后,历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副组长、组长、室主任、副所长、党委书记等职务,曾兼任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2月至2017年2月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2016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催化|主题: 1066, 订阅: 2
  • · JACS|主题: 517, 订阅: 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4 23:14 , Processed in 0.087587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