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付海等在单层二维异质结的超快光物理方面取得进展

[复制链接]

253

主题

281

帖子

3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9 09:00: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计算物理与量子材料研究部研究人员与南方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等团队合作,研究了单层MoS2-ReSe2异质结的超快动力学,确认了跨越亚皮秒至数百皮秒不同时间尺度内电荷转移、自由载流子演化及层间激子等弛豫路径及中间过程。相关结果以“Identifying the Intermediate Free-Carrier Dynamics Across the Charge Separation in Monolayer MoS2/ReSe2 Heterostructures”为题发表在ACS Nano 上,固体所研究生杨金为第一作者,固体所苏付海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蒋绍龙研究助理教授等为共同通讯作者。
  以原子层厚度MoS2等为代表的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可构筑出II类能带倾斜的范德华异质结,极大拓展二维材料的物理内涵及其在信息、光电等领域的应用范围。然而,II类二维范德华异质结中诸如电荷转移机制、热电子的面内局域化与扩展化、能量弛豫路径、不同准粒子的相互作用及演化等相关的超快动力学物理图像长期存在争议,深入认识和理解其对器件设计及应用至关重要。
  图1. 不同堆叠顺序的MoS2-ReSe2异质结的太赫兹发射光谱。
  图2. MoS2-ReSe2异质结太赫兹瞬态光电导谱。
  图3. MoS2/ReSe2异质结等飞秒泵浦-探测反射光谱。
  研究团队以大尺寸单层MoS2和ReSe2构筑的Ⅱ类范德华异质结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研发的超快光谱技术,结合理论计算,系统研究了不同时间阶段的非平衡态载流子动力学行为。首先,利用太赫兹发射光谱,通过飞秒激光诱导的太赫兹脉冲波形,确定沿堆叠方向的超快界面电流形成及电荷转移过程约为170 fs(图1)。进而,借助时间分辨太赫兹光谱,探测异质结面内电荷输运动力学(图2)。对比MoS2/ReSe2异质结及其独立组分的时域和频域光电导谱,发现异质结的太赫兹光电导符合简单的Drude模型,其背散射效应接近零,从而证实对电导率的贡献主要来自高度扩展化的热电子,而非局域化激子,并进一步确定了这种热载流子演化为层间激子的特征时间常数(~0.7 ps)及表面俘获过程(~13 ps)。最后,结合近红外飞秒泵浦-探测反射光谱,探测到MoS2/ReSe2异质结的激子动力学,发现层间激子寿命达到365 ps(图3)。同时,该工作发现通过异质结构筑,可将二维ReSe2中的太赫兹光电导、非线性饱和吸收系数及带间复合寿命分别提升近3倍、5倍及10倍以上,展现出巨大的光电性能调控范围。
  本研究揭示了MoS2/ReSe2异质结中完整的激发态载流子演化和弛豫路径,为认识和理解II类范德华异质结超快动力学提供了新的参考,对基于MoS2/ReX2 (X=Se, S)类的异相异质结体系的光电器件设计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工作得到了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及面上项目等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1c06822


       文章来源:合肥研究院
       苏付海,男,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2006年在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2010年开始在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工作。自2006年起,先后在在德国马普固体物理研究所(2006~2007)、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2008~2010)和美国华盛顿-卡耐基研究院(2015~2016)从事博士后和访问****工作。主要从事高压、强磁场等极端条件下新型超快光谱学技术发展以及低维半导体、强关联体系等材料的超快动力学研究。迄今,在Optics Express,Phys. Rev. B等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中科院装备研制、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子课题等多个项目。
        蒋绍龙,2011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在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6年7月在北京大学张艳锋教授课题组开展博士后研究,获得北京大学第五批博雅博士后项目资助;2020年7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林君浩副教授课题组,任研究助理教授(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二维层状材料的可控制备、精确表征和新奇物理化学特性研究。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Small、Communications Chemistry (Nature系列刊物)、Nano Research等期刊发表19篇论文。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 (2018);入选深圳市后备级人才(2020)。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1 04:33 , Processed in 0.085822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