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马增胜课题组:钴掺杂对锂离子电池锡活性材料和铜集流体界面的强化作用

[复制链接]

14

主题

23

帖子

3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08:51: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iangtian 于 2019-7-17 08:58 编辑

近期,通过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湘潭大学马增胜教授团队报道了钴(Co)元素掺杂对锡(Sn)活性材料和铜(Cu)集流体界面结合强度的强化作用,并研究了相关机理。

锡负极因其较高的理论容量,储量丰富,价格便宜,环境友好,较高的锂离子存储容量和电子导电性(1.1×10‒7)等优点,被认为是有希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锡负极在锂化和去锂化过程中经历的巨大体积变形会引起活性材料的断裂、粉碎,活性材料从集流体上剥离,以及固体电解质膜的反复形成和剥落,这直接导致电池容量的衰减和差的循环性能。

近期的研究发现,锂化诱导的活性材料和集流体界面强度衰减是界面层离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缓解锂化过程中活性材料-集流体界面的层离,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容量保持率,就需要提高活性材料和集流体的界面结合强度。作为一种有效的材料性质改进方法,掺杂已被广泛地用于调节和控制界面性质。最近有关金属氧化物与金属界面强度的研究表明,通过形成有效的化学键或促进界面间电荷转移,可以强化界面结合强度。

近期,通过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湘潭大学马增胜教授团队报道了钴(Co)元素掺杂对锡(Sn)活性材料和铜(Cu)集流体界面结合强度的强化作用,并研究了相关机理。通过对Co不同位置掺杂进行研究,他们发现Co在活性材料和集流体界面区域的掺杂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强界面结合作用,其中界面间隙位置是最佳的掺杂点,界面解离能可以提高约9%。这主要是由于Co与界面处的Sn、Cu以及Li原子(对于锂化后的界面)形成较强的化学键。此外,较强的Li–Co离子键可以减少界面处电荷的积聚,抵消一部分锂化对界面强度的削弱作用,从而提高了界面结合强度。但是,Co在活性材料和集流体内部的掺杂会削弱界面结合强度。另外,随着Co含量的增加,界面系统的界面结合强度和电子稳定性都在不断提高,但热力学稳定性有所降低。通过研究界面系统的生成热随Co含量的变化规律,他们给出了最佳的Co掺杂含量。

相关成果以题为“Enhancement Effects of Co Doping on Interface Properties of Sn Electrode-Collector: A First-Principles Study”的文章在线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马增胜,男,出生于山东德州,工学博士、湘潭大学博导。主要从事薄膜动力电源关键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池外壳等材料的制备及力、电、化、热等多场耦合问题的研究。目前已在Int. J. Plast.、J. Power Sources、Mech. Mater.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多篇SCI源刊学术论文,担任Int. J. Plast., Energy Environ. Sci., Mech. Mater.等国际期刊评审。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0 12:14 , Processed in 0.088686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