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翁群红课题组:氮、氧共掺杂显著提升六方氮化硼的储氢能力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170

帖子

29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14:13: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安全性、充气(电)速度、耐久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和锂离子动力电池汽车互补。然而,在实现规模化普及的道路上,如何大幅降低汽车的储氢成本是一大挑战。在多种储氢方案中,发展高效储氢材料被认为是解决氢燃料电池汽车储氢问题的关键途径之一。目前,储氢材料的工作机制主要有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相对于后者,基于物理吸附作用的储氢本质上利用的是氢分子和材料表面之间的弱范德华作用力,具有速度快、动力学稳定性好、寿命长等优势,但是容量往往相对较低。因此,在保持物理储氢材料优势的基础上,大幅提高材料储氢容量将是发展高性能储氢材料的重要方向。
      在发展物理储氢材料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的注意点往往集中在材料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孔径大小等孔性参数。六方氮化硼(h-BN)也不例外,近年来已不断有比表面近2000 m2 g-1的多孔BN材料面世。然而,根据物理吸附原理,吸附量不仅取决于材料的比表面积,还取决于材料和被吸附分子的亲和势。通过掺杂等方法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以及与H2之间的亲和势,同样是提升材料储氢容量的重要潜在方法。
       对此,湖南大学翁群红课题组和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Dmitri Golberg课题组设计合成了C、O共掺杂BN材料,并系统比较了掺杂BN和非掺杂BN的比表面积、孔体积与储氢容量之间的关系。发现较低温度合成得到的C、O共掺杂BN材料的比表面虽然较低(397 m2 g-1),但是比高比表面非掺杂BN(1290 m2 g-1)拥有更高的储氢量(2.19 vs. 2.11 wt %,1 MPa和77 K)。这也意味着掺杂BN单位比表面积的H2吸附量达到5.5×10-3 wt % g m-2,是相应未掺杂BN结构的2.5-4.7倍。相关结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DOI:10.1002/adfm.202007381)上。
该工作不仅直接在实验上证明了表面化学修饰对发展高性能储氢材料重要性,而且表明了多孔材料储氢容量和比表面积(或其它孔性参数)之间的线性关系只能建立在具备相同或接近的表面化学结构的材料体系基础上。


       文章来源:https://www.materialsviewschina.com/
       翁群红,湖南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导、岳麓学者、德国洪堡学者,主要从事氮化硼材料创新制备、功能构建、能带调控及其在储能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出并发展了多种氮化硼非经典功能化方法并设计合成出了系列高比表面氮化硼材料。主持德国洪堡基金和日本学术振兴会科研费(KAKEN)等项目。2015年获得日本筑波大学材料工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南洋理工大学、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和德国莱布尼茨固态与材料研究所(Leibniz IFW Dresden)从事研究工作。在Chem. Soc. Rev.,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CS Nano, Nano Lett., J. Am. Chem. Soc., Nano Energy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36篇,SCI他引超过2000次,多篇入选ESI highly cited papers,工作多次以期刊封面或大段引述的形式被报道或Highlight。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6 19:08 , Processed in 0.090748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