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林良旭教授团队在材料制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232

帖子

30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6 16:44:2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我校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林良旭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材料制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被材料物质领域顶级期刊《Matter》接收(https://authors.elsevier.com/tra ... ATT&surname=LIN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713491)。
         研究论文通讯作者为林良旭教授(Lead Contact兼第一作者)、张少伟教授和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Jun Chen教授,武汉科技大学为第一作者和通讯单位之一,我校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许娜教授参与了本项目研究。
      《Matter》杂志作为Cell、Chem和Joule的姊妹刊,发表跨越多学科领域且具有变革性的材料学研究论文。这些论文涉及材料学的方方面面,从基础到应用,从纳米到宏观。如基本合成、结构和特性,新材料系统性能,新颖的表征方法等。
       目前在二维材料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层状结构物质(石墨烯、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等),从制备、基础性质到应用工程。由于与层状材料在结构存在巨大差异,非层状晶体结构的二维(如单晶胞厚度晶面)纳米化极其困难,传统的自下而上晶体生长以及自上而下化学剥离法也并不适合该类新材料的制备,其相应的性质和应用研究极其匮乏。
       在材料科学领域,二维单一晶面意味着表面均一的电子态,可被用于精确调控催化反应选择性、生物交互作用以及基础物理性质。林良旭课题组通过一种“精确剪切”方式,获得单一晶面厚度的具有取向表面曝露的多种非层状物二维材料,并对其生物探针和电催化氧还原反应进行了初步应用研究,表明该系列新材料具有的潜在的重大应用意义,开辟了崭新的“二维非层状材料”研究领域。该“精确剪切”技术也使得林良旭课题组成为世界上少有(或仅有的)的能够制备二维非层状单层(单晶胞厚度)材料(从纳米到微米尺度)课题组,为后续开展独特的开创性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研究成果代表着武汉科技大学在该领域方向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
       除此之外,林良旭教授面向国内外,积极开展合作研究,近期与福建师范大学郑雪琳教授作为共同通讯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期刊发表石墨烯材料改性和电化学探针应用工作(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0.124926)。(先进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
      林良旭,武汉科技大学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青年百人”、“楚天学子”、武汉科技大学“香涛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毕业于谢菲尔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合成和电化学应用等研究。2013年12月到2014年11月在艾克赛特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2014年12月到2017年02月在艾克赛特大学工程系做博士后,近五年在ACS Nano、Nano Energy、Small、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SCI收录论文,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和认可。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7 06:05 , Processed in 0.085099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