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李湛、邱洪灯:氮掺杂多孔石墨烯制备新方法并用于稀土分离

[复制链接]

57

主题

71

帖子

11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8 16:36: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手性分离与微纳分析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多重限域的一步可控合成掺杂方法,制备了对稀土离子具有高分离选择性的氮掺杂纳孔石墨烯膜(专利申请号:CN 202010861481.0)。研究人员在吸附了苯丙氨酸的氧化石墨烯膜的二维层间空间限域生长层状锌类水滑石,从而构建类水滑石/苯丙氨酸/氧化石墨烯三明治型复合材料。由于锌类水滑石层间夹层可以作为密闭反应器,通过限域燃烧,可将苯丙氨酸中的氮原子掺杂到石墨烯晶格中。与此同时,形成的多孔锌类水滑石又可以作为模板,通过孔区域内限域燃烧在氧化石墨烯上蚀刻出孔径可控的纳米孔(图1)。
图1. 多重限域策略可控合成氮掺杂纳孔石墨烯示意图
  随后,研究人员将获得的氮掺杂纳孔石墨烯(图2)制备成膜用于稀土元素的分离,获得了良好的分离选择性,最高膜分离因子达到3.7。理论模拟表明,氮掺杂纳孔石墨烯中的吡咯氮原子,在稀土离子的选择性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该制备方法简单高效、膜分离稳定性优异。这一研究不仅为杂原子掺杂纳孔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开辟了新途径,而且为实现稀土离子的高选择性膜分离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在Cell Press旗下综合类子刊《iScience》上(iScience,2021,24,101920),谭洪鑫博士生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李湛研究员和邱洪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图2. 氮掺杂纳孔石墨烯表征图
  此外,研究人员在自主研发的纳孔石墨烯/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利用固相合成策略,让均苯三甲酸与纳孔石墨烯表面的氧化锌纳米颗粒直接反应,原位绿色合成出纳孔石墨烯/MOF复合纳米材料,并发现该材料非常适合于水溶液中稀土离子的选择性固相吸附分离。该成果近期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nalchem.0c04407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和甘肃省人才计划项目的支持。


      文章来源:兰州化物所
      邱洪灯,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目前已在Chem. Comm., Chem. Eur. J., Anal. Chem., Biosens. Bioelectron., Scientific Reports., J. Mater. Chem. B., J. Chromatogr. A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被引总数过千次,申请专利6件,论著2章。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在HPLC2012大会上应邀担任离子液体分会主席。现任甘肃省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第九届色谱专业委员会委员,《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编委。
       李湛,男,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石墨烯多孔材料的新制备技术及其在毒性毒理、分离分析、疾病诊断等。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青年项目,西部青年学者A类,西部之光“博士项目”等。在Analytical Chemistry,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Food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6 10:43 , Processed in 0.087715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