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徐立强教授课题组在Angew. Chem. Int. Ed.上报道钾离子二次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109

帖子

1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30 19:39: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化学与化工学院钱逸泰院士团队徐立强教授课题组在钾离子二次电池新型高性能电极材料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In-situ Nano-Crystallization and Solvation Modulation Promote Highly Stable Anode Involving Alloy/De-alloy for Potassium Ion Batteries”为题,在国际著名化学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1, DOI: 10.1002/anie.202100654;IF: 12.99)上在线全文发表。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18级博士王璐为第一作者,其指导教师徐立强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锂资源储量有限和分布不均促使新型高性能二次电池等储能器件的研究逐步发展。近年来,钾离子电池以钾金属电极工作电位优异、钾储量丰富等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钾金属的高活泼性亟需开发高性能、稳定的负极材料。与炭基材料相比,以铋基材料为代表的合金机制材料因其容量高、工作电位安全等优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是合金机制材料面临体积效应导致的容量衰减快、循环寿命有限(低于1000圈)等问题。关于合金机制材料的稳定性仍有待深化探究并拓展对相关因素作用机制的理解。
        致力于提高电极材料的能量存储与转化效率及改善钾离子电池的长循环稳定性,徐立强教授团队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具有二维结构的碳酸氧铋(BiO)2CO3材料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借助其大的层间距(0.683 nm)以保证半径较大的钾离子顺畅嵌入/脱出,实现嵌钾-脱钾过程中材料的原位纳米化,从材料本身角度实现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二)基于溶剂化调控,采用新型高浓度电解液(KFSI-G2)在电极材料表面构筑富无机成分的SEI膜,构筑高效稳定的电极-电解液界面。该工作基于提升结构稳定性和界面稳定性,协同使(BiO)2CO3电极在0.025 A g-1电流密度下取得了610 mAh g-1的高可逆放电比容量,并能在0.2 A g-1下以0.007%的低衰减率稳定充放电1500圈。在此基础上通过原位XRD和非原位的高分辨透射电镜等深入研究了其充放电机理,还通过择优选择正极材料成功组装了软包全电池。该工作拓展了铋基材料的应用,可为高性能、高稳定性的合金机制负极材料开发提供理论借鉴和实验数据参考,并为钾离子二次电池中电极-电解液界面的构筑提供了重要的新理解。
       近年来,徐立强教授课题组以二次电池电极材料的研发为主要研究方向、以实现能量高效存储与转化为目标,在钾/钠离子二次电池、锂硫二次电池等新型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合成方法、表界面调控、机理分析、构效关系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初步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除上述工作外,还有部分代表性工作先后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IF: 16.28),2020,25, 679-686;Appl. Catal. B: Environ(IF:16.683),2020,175,119104;ACS Energy Lett. (IF: 19.003),2019,4, 1496-1504;Energy Storage Materials(IF: 16.28),2019,23, 35-45;ACS Nano(IF: 14.588),2018,12, 8277-8287;Energy Storage Materials(IF: 16.28),2018,15, 234–241等;此外,2020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课题组主页:https://faculty.sdu.edu.cn/~fI3Iry/zh_CN/index.htm)。
       上述系列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大学交叉学科基金的资助和山东大学结构成分与物性测量平台的大力支持。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100654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
        徐立强,籍贯山东省即墨市, 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新型高性能二次电池正负极电极材料、电催化及新型电化学超级电容器材料的新颖制备方法探索、结构与性能调控及其实际应用等。
       钱逸泰教授,江苏无锡人。196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起为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7年10 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2002年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2008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会士(Fellow)。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8 06:09 , Processed in 0.08998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