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吴昊、邓伟侨团队在碱性电解水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204

主题

252

帖子

4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5 09:0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吴昊、邓伟侨教授团队在碱性电解水催化剂的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cidic Media Regulated Hierarchical Cobalt Compounds with Phosphorous Doping as Water Splitting Electrocatalysts”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山东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宋丹娜和孙吉凯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通过合理的结构和组分设计,过渡金属基催化剂有望取代贵金属基材料实现高效的电解水制氢。然而,常规的碱性介质制备方法难以做到对产物的可控调节和制备。基于此,研究团队提出酸性介质制备策略,通过调节析出溶解化学反应平衡实现对材料结构的精确调控。前期工作中,酸性介质制备策略分别实现了对材料结构、厚度以及晶面的精准调控,制备出一系列通过传统方法难以获得的纳米催化剂材料(J. Mater. Chem. A, 2017, 5, 24153,Adv. Energy Mater. 2018, 8, 1702704,Adv. Mater. 2018, 30, 1804341)。在近期工作中,利用CoCO3产物较小的溶度积常数(Ksp),酸性介质制备策略应用于Co体系展现出不同寻常的组分和结构演化。此外,采用P掺杂优化电子结构。理论模拟结果表明,电负性更小的P取代O能增强与之相邻的Co原子的电荷密度,DFT计算结果表明P掺杂能有效降低Co位点过大的H*结合能,因而有效提高析氢活性。该工作揭示了酸性介质制备Co体系不同寻常的组分和结构演化以及P掺杂引起的电子结构和H*吸附能变化,为合理制备高效电解水催化剂提供参考。
       上述工作得到了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7YFA0204800)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525315)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enm.202100358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
       邓伟侨博士,山东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2004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后先后在加州理工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作,2009至今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2018年任山东大学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201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和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年作为项目首席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8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包括Nature子刊,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ie. Int. Ed., Energy Env. Sci.等上发表论文150余篇,他引6000余次,H-index40。研究团队现有教职工4人,硕博研究生9人。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催化|主题: 1066, 订阅: 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8 04:04 , Processed in 0.090951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