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夏晖、朱俊武等:水系锂离子电池新进展

[复制链接]

41

主题

46

帖子

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25 17:22: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我校材料学院夏晖教授与化院朱俊武教授与化院朱俊武教授等在水系锂离子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成果以“Stabilizing Layered Structure in Aqueous Electrolyte via Dynamic Water Intercalation/Deintercalation”为题,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南京理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单位,博士后薛亮、中科院物理所张庆华副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博士生黄雅兰为第一作者,朱俊武和夏晖教授为通讯作者。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ma.202108541
图1水系电解液中LiCoO2的衰减机理及动态水脱嵌机制。
       近年来,水系锂离子电池因其不可燃、高离子电导率、低成本等特性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然而,电化学性能的短板严重阻碍了其发展进程。因此,开发水系电解液中高性能电极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层状正极材料如LiCoO2、LiNi1/3Mn1/3Co1/3O2等在有机系电解液中展现出高比容量以及出色的循环稳定性,但在水系电解液中容量则快速衰减。O3相LiCoO2作为典型的层状正极材料,在水系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被广泛研究。研究者们提出了H+不可逆嵌入、过渡金属溶解、表界面重构等导致容量衰减的可能原因,但这些现象产生的起源及其对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缺乏明确认知,因而层状材料在水系电解液中的衰减机理仍不明晰。虽然通过提高pH值或者增大电解液浓度能缓解层状材料的衰减速率,但如何本征性地调控层状结构以高效解决其水系电解液中容量衰减的问题依然存在巨大挑战。
        该工作以O3相层状LiCoO2为典型例子,研究了其在水系电解液中的结构退化现象,揭示了H+加速层状至尖晶石相变导致电极退化和容量迅速衰减的深层机理。为提升其在水系电解液中的结构稳定性,本工作通过熔盐法制备了过锂Li1+tCo1−tO2−t,通过在CoO2板层中构建LiO5五面体,使得其充电过程中在(001)面上形成可通过水分子的开放通道,促使动态水脱嵌发生,从而极大提升层状结构在水系电解液中的循环稳定性。通过计算发现层间水与H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缓解H对Co-O键的削弱,有效抑制了层状至尖晶石相变。该工作解释了水系锂离子电池中层状材料性能衰减原因,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材料改性途径,有助于推进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项目的支持。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
        夏晖,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于1978年,于2000年和2003年分别获得北京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本科和硕士学位。于2007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麻省理工学术联盟(Singapore-MIT Alliance),微系统用先进材料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师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吕力(Li Lu)教授(http://serve.me.nus.edu.sg/luli/)和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Gerbrand Ceder教授(http://burgaz.mit.edu/)。博士毕业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至2011年。于2011年初被引进到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以来,一直从事有关能源存储材料及器件的研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二次锂离子电池及超级电容器。到目前为止在NPG Asia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Energy,ACS Nan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国际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文章被引用3000余次,H-index 29 (http://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O1e6bx4AAAAJ&hl=en)。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12年江苏省“创新团队”朱运田团队核心成员。2012年加盟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Herbert Gleiter Institute of Nanoscience)。
           朱俊武,男,1976年1月出生,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 材料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6年4月入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6年5月入选2015年度“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5月,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5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5项,已获授权6项,承担并参与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获省部级鉴定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8 04:38 , Processed in 0.109229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