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夏川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成果

[复制链接]

153

主题

172

帖子

2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2 17:26: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我院夏川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elective CO2electrolysis to CO using isolated antimony alloyed copper”的论文。博士生(联合培养)李嘉伟、硕士生曾洪亮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夏川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
图1:Sb1Cu单原子合金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利用可再生电能将CO2转化为CO是实现可持续制备化学品的重要步骤,但经济地大规模进行电化学CO2还原仍然具有挑战,这是因为通常电催化CO2转化为CO需要使用Au、Ag等贵金属作为催化剂。Cu是具有工业量级CO2电化学还原的潜力催化剂,但是通常C-C偶联反应步骤将耗尽Cu催化剂的表面CO*中间体物种,因此限制生成CO的反应动力学速率,并且生成许多烃类和含氧物种。
图2:Sb1Cu单原子合金催化剂的CO2还原性能
          将第二种金属孤立地合金化到Cu中制备单原子合金催化剂可以调控Cu的电子态,改变其CO2还原产物分布。夏川教授团队基于此策略成功构筑了Pb1Cu单原子合金改变Cu基催化剂CO2还原反应路径并高效制备纯甲酸(Nat. Nanotechnol. 2021, 16, 1386-1393)。基于此,他们提出了将Sb引入Cu构筑具有孤立Sb-Cu界面的Sb1Cu单原子合金催化剂。经过优化后的Sb1Cu-5催化剂的最高CO法拉第效率(FECO)超过95%。在-500 mA cm−2时,FECO仍超过90%,且多碳产物可以忽略不计。原位光谱测量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Cu中的Sb-Cu原子界面促进了CO2的吸附/活化,削弱了CO*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了CO2还原到CO的活性和选择性。这一工作为CO2还原生成单一产物的Cu基催化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5960-z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可持续能源与催化团队包含团队负责人夏川教授、郑婷婷研究员和江秋副教授,以及客座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团队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开展“基于新能源的电催化小分子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研究,致力于利用清洁能源实现人工碳循环。团队在电催化纳米材料合成、机理研究与电合成反应器设计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众多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ence、Nature Chemistry、Nature Energy、Nature Nanotechnology各1篇,以及Nature Catalysis 3篇。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催化|主题: 1066, 订阅: 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7 04:29 , Processed in 0.086364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