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7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离子液体研究部张锁江

  [复制链接]

108

主题

262

帖子

3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8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7: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锁江研究员等总结和评述了离子液体及离子微环境构建、离子液体与CO2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离子液体强化CO2催化合成碳酸酯、CO2电化学还原、CO2生物还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以期为该领域发展提供借鉴。
该文介绍和论述了离子微环境构筑、CO2与离子液体间相互作用、CO2转化合成碳酸酯、CO2电化学还原、CO2生物还原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对离子微环境强化CO2转化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得到了如下结论:
(1) 离子液体为CO2高效催化转化提供了新机遇, 但如何设计一个特定功能的离子液体、构筑多种作用耦合协同的离子微环境, 以实现CO2的高效溶解和定向转化, 是该研究领域的难点和挑战。未来首先应深入认识离子液体-CO2体系的多尺度构效关系, 研究不同离子液体功能团、Z键结构、团簇形成的微环境对CO2溶解和活化的影响机制, 揭示各种作用力在微环境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耦合机制, 结合基因组学方法, 提出功能离子液体分子设计新方法, 满足不同转化路线中介质及催化剂的需求。
(2) 先进的表征手段和模拟计算方法是解析机理、实现离子液体功能设计的关键。离子微环境对CO2溶解、吸附及活化的作用极为复杂, 需要将实验微观表征和多尺度模拟计算相结合, 才能认识“微环境”的动态形成机制和调控CO2的反应规律。一方面要开发适用于离子液体体系的原位动态表征方法和手段, 利用核磁共振、小角中子散射、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等表征手段, 特别是外场如电场作用下的表征技术, 探索离子簇结构特征、形成过程、作用规律及离子簇-反应物(分离物)界面结构的演变过程, 揭示微环境的构筑过程和调控机制; 另一方面, 开发多尺度模拟计算方法,包括分子模拟、量化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等, 从分子、团簇、气泡及流动层次对微观机理进行解析, 为离子液体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3) CO2利用是一个国际热点, 尽管目前已探索了多种方法和途径, 包括热催化、光电催化、生物转化、电催化还原等技术, 但如何更加高效温和地活化CO2惰性分子, 实现经济性的转化利用是其规模化应用的难点。CO2问题涉及产生、排放、捕集、转化、利用的整个生态产业链, 需要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正如第646次香山科学会议专家们指出的那样: 需要从“CO2化工”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需要建立和形成一个多学科、多领域交叉协作的模式, 针对不同浓度、不同来源的CO2, 开发源头性创新技术, 通过优化集成, 形成多种来源CO2工业利用的集成模块, 按需配置, 形成引领技术, 以此推动和解决CO2问题, 其突破将对人类改变世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6 10:07 , Processed in 0.11036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