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事业部曹鸿涛

[复制链接]

91

主题

101

帖子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5 09:03: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曹鸿涛,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入选者,宁波市领军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入选者。招生方向: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
       2001年硕士毕业于东北大学,2004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取得工学博士学位。2004-2007年在瑞典皇家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7年3月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事业部,获得“团队行动”计划支持。长期从事薄膜材料的光学、电学性能调控研究工作,在微观结构、化学键合、电子结构、能带结构和缺陷态能级结构层次上深入理解物性调控机理的基础上,构筑多层薄膜堆叠的同质、异质结原型器件或组件,在外励的光、电信号作用下研究它们功能响应(电学、光学、光电和电化学性能等),从而引领在新型电子学器件、能量转化器(组)件、无源的功能性涂层等领域的应用。已在Appl. Phys. Lett., Phys. Rev. B, J. Phys. D,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J. Electrochem. Soc.等刊物上发表了二十余篇SCI论文,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新型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氧化物高κ介电薄膜,单极性和双极性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氧化物互补型逻辑单元及新型电路的基础研究;在应用开发方面,现阶段主要从事基于金属介电陶瓷(cermet)的太阳能光热转换薄膜以及基于多层薄膜堆叠梯度化、功能化设计的特种用途膜系开发。主持的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项目、宁波市基金项目,作为骨干参与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纳米专项、中科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及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应用研发项目获得了来自工业界的资助。
      课题组网页:http://www2.nimte.ac.cn/nano/pages/caohongtao/index.html
  E-mail: h_cao@nimte.ac.cn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23

帖子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4
沙发
发表于 2023-4-3 14:56:20 | 只看该作者
由于跟非晶硅面板制程兼容,非晶氧化物InGaZnO(IGZO)自从在实验室被发现后,很快进入了显示驱动工业应用,如AMLCD、AMOLED、LTPO 面板驱动。以IGZO 为代表的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TFT)在较高的迁移率 (10 cm2/Vs 左右)、低温大面积制程(可至G8面板以上)、低的关态电流(约比低温多晶硅TFT低1000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伴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显示驱动无法匹配新型高品质显示的迫切需求。具体而言,伴随着显示面板大面积化(>75 Inch)、超高清化(8K)和高帧频(240 Hz)的发展趋势及未来Micro-LED等高性能显示的涌现,客观上要求TFT器件在保持较低关态电流这一优势的同时,器件场效应迁移率要大于40 cm2/Vs,并兼具较好的性能稳定性。
  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功能薄膜与智构器件团队的梁凌燕、曹鸿涛研究员基于InSnZnO(ITZO)半导体材料,围绕靶材-薄膜-工艺-器件研究链条开展科研攻关,阐明了靶材质量、源漏电极工艺、稀土掺杂及金属诱导工艺等对ITZO-TFT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后续实现高迁、高稳的TFT器件打下了坚实基础。系列工作发表在IEEE EDL. 42, 529-532(2021)、Appl. Phys. Lett. 119, 212102 (2021)、IEEE TED. 69, 152-155 (2022)、ACS Appl. Electron. Mater. 2023, 10.1021/acsaelm.2c01673。
TFT应用中的木桶效应以及电子输运/光电子弛豫叠层设计解决策略与成效
  近期,该团队携手中山大学的刘川教授和相关企业提出了高电子迁移率输运层和光电子弛豫层的叠层设计,将迁移率和稳定性的关联/矛盾关系进行了解耦,器件迁移率和稳定性(特别是光照和偏压稳定性)分别与输运层和弛豫层各自的物性及厚度相关联,由此实现了高迁移率(>40 cm2V-1s-1,归一化饱和输出电流225 μA)和高稳定性(NBIS/PBTS △Vth = -1.64/0.76 V),器件性能水平极具竞争力,解决了目前氧化物TFTs普遍存在的输运和稳定性难以兼顾的难题。根据氧化物半导体输运的渗流理论以及经典的载流子扩散机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模拟,理论预测跟实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本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此外,器件的输运层和弛豫层厚度均超过20 nm,容易实现大面积均匀性,具有很好的工业导入前景。研究结果发表在Adv. Sci. 2023, 2300373. 10.1002/advs.202300373。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B3600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274167)、中科院重点部署(ZDRW-XX-2022-2)等项目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3 15:52 , Processed in 0.15278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