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诺奖生理学或医学-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复制链接]

48

主题

49

帖子

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 17: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日中午,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这一奖项今年被授予杰弗瑞•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三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控制生理节律的分子机制”。
     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  昼夜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周期的规律变化,这种现象由生物钟驱动。20世纪80年代,霍尔等以果蝇为材料鉴定出生物钟基因,杨小组首先完成周期基因per克隆[10],而霍尔和罗斯巴什小组同一年也完成了这项成就[11],从而揭开研究昼夜节律变化分子机制的序幕,并进一步确定这种机制也适合与小鼠甚至人等高等哺乳动物。这是一个相对纯基础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诺贝尔奖的颁发主流,也是2015的热门之一。
          他们的研究在1984年取得第一个突破:他们发现若改变果蝇体内一组特定基因,其昼夜节律就会被改变,这组基因被命名为周期基因(period gene,简称“the per”)。这个发现向人们揭示出天然生物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在此基础之上,霍尔和罗斯巴殊有了第二个突破。他们发现果蝇脑内周期基因的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水平呈昼夜节律性变动──它们在早晨浓度较低,而夜晚浓度升高。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陈文乐解释称,周期基因的高浓度核糖核酸及蛋白让人产生睡意,因此人们晚上想睡觉。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4 14:56 , Processed in 0.156945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