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分析化学研究所高婷娟

[复制链接]

44

主题

44

帖子

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7 08:3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婷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1980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98年至2002年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进行本科学习(导师赵新生教授),毕业后进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Lewis Rothberg教授。本科和研究生学习期间,研究方向为生物分子识别。博士研究阶段发明了两种硅基表面免标记反射干涉阵列成像的方法,并相应搭建了两套生物分子识别光学系统。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生物光子学中心Thomas Huser教授课题组,参与多项科研基金的申请与实施。期间发明了一种表征纳米脂蛋白包裹G蛋白偶联受体的新方法,用单分子荧光关联谱解析其在溶液中的动态结构以及与配体结合的热力学过程;还与合作者一起使用高分辨荧光显微镜表征抗癌药物经纳米材料递送后在癌细胞中的成像。2011年,高婷娟留校作为生物化学与分子医学系的项目科学家,继续在生物光子学中心,开展便携式血细胞计数的研究工作。其团队用商业显微镜证明了“大视野血细胞显微成像计数”这一理念,同时发明了单一荧光探针手动制备微量血样和对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成像及分析的方法;并搭建了一套“大视野血细胞显微成像光学系统”,在此系统上试验了人血和多种动物血液的临床计数检测。高婷娟在免标记生物分子识别、纳米脂蛋白的荧光光谱和显微镜表征、血细胞大视野成像计数三个方向,做出了国际上具有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

个人信息
姓    名:高婷娟  
学    历:博士  
职    称:研究员  
电    话:  
教育与研究经历
1998年09月至2002年07月:北京大学,化学,学士,导师:赵新生;
2002年08月至2008年03月:罗切斯特大学,化学,博士,导师:Lewis Rothberg;
2008年08月至2011年06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后,合作导师:Thomas Huser;
2011年07月至2016年01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生物化学与分子医学系,助理项目科学家;
2016年02月至今: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
研究领域与兴趣
1.    活细胞显微成像;
2.    生物分子识别;
3.   便携式血液诊断;
学术成果
1.   Tingjuan Gao(#),Zachary J. Smith(#),Tzu-yin Lin,Danielle Carrade Holt,Stephen M. Lane,Dennis L. Matthews,Denis M. Dwyre,James Hood,Sebastian Wachsmann-Hogiu,Smartand Fast Blood Counting of Trace Volumes of Body Fluids from Various Mammalian Species Using a Compact, Custom-Built Microscope Cytometer,Analytical Chemistry,2015,87(23):11854-11862.
2.   Zachary J. Smith(#),Tingjuan Gao(#),Kaiqin Chu,Stephen M. Lane,Dennis L. Matthews,Denis M. Dwyre,JamesHood,Keith Tatsukawa,Heifetz Laurence,Sebastian. Wachsmann-Hogiu,Single-step preparation and image-based counting of minute volumes of human blood,Lab on a Chip,2014,14(16):3029-3036.
3.   Tingjuan Gao,Jitka Petrlova,Wei He,Thomas Huser,Wieslaw Kudlick,John Voss,Matthew A. Coleman,Characterization of De Novo Synthesized GPCRs Supported in Nanolipoprotein Discs,Plos One,2012,7(9),e44911.
4.   Tingjuan Gao,Lewis J. Rothberg,Label-free sensing of binding to Microarrays using brewster angle straddle interferometry,Analytical Chemistry,2007,79(20):7589-7595, Cover Article。
5.   Tingjuan Gao,Jinghui Lu,Lewis J. Rothberg,Biomolecular sensing using near-null single wavelength arrayed imaging reflectometry,Analytical Chemistry,2006,78(18):6622-6627.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30 01:48 , Processed in 0.08808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