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李亚飞

[复制链接]

73

主题

100

帖子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8-4-12 08: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CO2电催化还原制化学燃料是CO2捕集及应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当与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相结合时,该过程具有支撑可持续的能源经济和化学工业的潜力。该过程的技术挑战之一是发展高活性、长寿命、高选择性的CO2电还原(CO2RR)催化剂。甲酸(甲酸盐)是一类常见的CO2RR产物,它是许多化工过程的重要中间产物,在甲酸(甲酸盐)燃料电池中可被用作化学燃料。1980年,Hori等首先报道了一些II B, III A, 和IV A族金属(Pd, Cd, Hg, In, Sn, TI)可将CO2还原成甲酸。这些金属具有高的析氢过电势,对CO2•-中间产物吸附较弱,使其上的碳原子经历质子化过程并转变成以甲酸为主的还原产物。

然而,这其中的许多重金属(Pd, Cd, Hg, TI)具有高毒性,对环境有害,无法实际应用。而通过Sn基材料制甲酸盐虽受到很多关注,但其催化选择性有限(50~80%),常伴随有大量的H2和CO产物生成。在元素周期表中,Bi的位置靠近上述金属的位置,因此也可能具有还原CO2制甲酸盐的能力,但相比相邻元素,它的毒性很低,更加环境友好。之前有关Bi基材料的研究主要在离子液体或非质子电解质中进行,其主要产物为CO。Bi基材料在溶液中进行CO2RR的潜力刚开始被发掘。其催化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有赖于通过纳米尺度的机构工程提高其表面积。Bi具有层叠状的蜂窝结构,这与黑磷相似。该结构使得Bi可被剥离成二维单层或多层结构,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和更高的电催化性能。稳定的单层Bi虽在理论上被预测过,但是通过传统的“自上而下”(机械剥离)或“自下而上”(化学合成)法直接制备单层或几层Bi是极具挑战的。

近日,苏州大学的李彦光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的李亚飞教授报道了通过BiOI(铋碘氧化物)纳米片模板原位拓扑转换制备超薄Bi纳米片的方法。该Bi纳米片在CO2电还原过程中展现了很高的活性(在-1.74 V vs. SCE条件下,HCOO-生产的分电流密度达24 mA/cm2),并在宽电势范围内具有接近100%的选择性,其稳定性也很好(运行10 h活性和选择性无损失),比当前报道的其它CO2RR制甲酸的催化剂更有优势。该研究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揭示了Bi(001)面生成了稳定的中间产物OCHO*是Bi纳米片具有高选择性的原因。最后,通过使用铱/碳(Ir/C)催化剂作为析氧催化剂,以2节AA碱性电池供电,CO2RR-OER电解体系达到了约95%的电流效率和47%的电能到甲酸的效率。相关研究成果以“Ultrathin bismuth nanosheets from in situ topotactic transformation for selective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to formate”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5 13:55 , Processed in 0.08208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