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南京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分析化学鞠熀先

  [复制链接]

25

主题

25

帖子

2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15: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鞠熀先教授,1999年任南京大学教授,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为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梁树权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奖、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称号,2001、2009、2013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2011、2014、2015、2016、2018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2项合作)、三等奖2项(合作),2017年重庆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合作),2008、2009、2014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2008、2009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项。


鞠熀先(Huangxian Ju) 男,1964年11月生,江苏人。办公室地址: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楼E311
通讯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邮政编码:210023
电话/传真:+86-25-89683593
电子信箱:hxju@nju.edu.cn
1986、1989和1992年分别获南京大学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2年7月至今在南京大学工作,1993年聘为副教授, 1999年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2005年任分析化学教研室主任;
1996.1-1997.8年为加拿大Montreal大学博士后;
1999年为爱尔兰国立大学短期访问教授,2000年6-8月为德国Potsdam大学和Münster大学客座教授;
2002年以来曾在爱尔兰6所大学、法国Nantes大学等国外研究机构和国外举办的10个国际会议作特邀报告;
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5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负责人;
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7年被遴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8年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08年8月聘为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副主任;
2008年8月任“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9年3月任“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9年10月被科技部聘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1年5月任“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5年选为国际电化学会会士;
2015年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担任《Frontier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J. Sensors and Instrumentation》主编,以及《Electroanalysis》、《Sensors》、《Analytical Letters》、《 Current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Pharmacy》、《 American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WJGO) 》、《SRX Chemistry》、《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World Journal of Methodology》、《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s》和 《Current Chemical Research》等国际刊物编委;
《中国科学B:化学》、《中国化学》(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药学学报》、《中国肿瘤外科杂志》、《化学传感器》、《分析试验室》和《中国无机与分析化学学报》编委。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青年联合会常委;
重庆医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至今);
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2008-至今)。
曾任 :《Sensors》执行主编;
首届国际传感器科学研讨会(巴黎,2003)学术委员;
第二届国际传感器科学研讨会(南京,2004年)执行主席;
第十一届亚洲分析科学学术会议(南京,2011年)执行主席。
生物分析化学与分子诊断 ,包括:
--生物传感与生化分析;
--纳米生物技术和芯片分析;
--免疫、细胞与基因分析;
--临床检验与分子诊断技术 。
涉及:电化学、化学发光、电致发光、毛细管电泳、液相色谱、质谱和生物光谱分析、仿生界面构建与生物传感和识别、PCR扩增、免疫检测与生物芯片、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与分子诊断。

主持承担国家与省级项目20多项,包括:
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在高灵敏高通量便携式免标记核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2013-2015)
面向肿瘤预警与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高灵敏检测新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2-2016)
重金属电化学分析新方法与新型在线/便携式检测系统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2.11-2015.12)
细胞中若干糖链介导的识别过程的调控--肿瘤细胞中糖链变化的检测及其功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2012.1-2015.12)
生命科学中的分析新原理与新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研究项目(2012.1-2014.12)
面向肿瘤预警与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高灵敏检测新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11-2015)
973计划项目:仿生分子识别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的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10CB732400,首席科学家,课题一负责人)
生命科学中的分析新原理与新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009-2011,群体负责人)
纳米组装与多生物标志物的高通量高灵敏检测新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2011)
分子诊断中纳米组装和多元标志物分析新方法与器件研制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学者攀登项目(2009-2011)
糖基特异性检测和小分子与糖基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2008-2010)
DNA 杂交的高灵敏度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 2007年度中澳科技合作特别基金项目 (2008-2010)
分子诊断新方法与新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06-2009)
生命科学中的分析新原理与新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006-2008)
免疫分析新原理、新方法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4-2007)
肿瘤细胞免疫表达的检测新方法与临床意义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05)
肿瘤标志物的电化学免疫检测新技术研究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03-2005)
防治乳腺癌的规范化综合诊治技术方案及示范 江苏省社会科技计划(联合主持,2006-2008)
芯片诊断新技术在诊断和病程监测中的应用 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联合主持,2006-2008)
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
组合型常见毒品快速检测设备研究 (2007-2008)
法医毒物分析中芯片检验关键技术研究 (2007-2009)
      主持 南京大学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恶性肿瘤电化学筛查与早期诊断仪(2007-2009)
      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子项目(2009-2010)

1995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完成人
1996年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1998年 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完成人
2001年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第2完成人
2001年 第三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称号
2005年 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研究奖二等奖
2006年 江苏省“挑战杯”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特等奖 (指导教师)
2006年 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金奖 (指导教师)
2007年 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08年 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研究奖二等奖
2008年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一等奖
2008年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9年 中国化学会梁树权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奖
2009年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一等奖
2009年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9年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0年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合作)
2010年 科学中国人(2010)年度人物
2012年 第十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3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4年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方向为分子诊断与生物分析化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免疫分析、细胞分析化学、纳米生物传感和临床分子诊断。研究组聚焦分子识别与信号放大,在生物分子与细胞及其功能分子高效分析方法和生物传感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提出纳米信号放大概念,构建了生物分子与纳米粒子的有序组装方法,设计出一系列信号放大策略,制得国际上第一支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并形成了新的研究方向;围绕疾病标志物检测,建立了系统的纳米材料生物功能化、分子识别与生物传感新方法,提出多种分辨原理和加速识别反应的策略,通过生物分子学和纳米技术,建立了高灵敏核酸与蛋白质的检测方法,与多标志物同时检测的电化学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提出高灵敏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创建了细胞毒效应研究和细胞表面糖基与细胞内miRNA、端粒酶等功能分子的原位定量方法,并设计了肿瘤光疗一体化系统,在癌症诊治与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本课题组发表584篇论文(SCI刊物522篇,>3.0刊物386篇,>5.0刊物255篇);35件专利(20件授权),3部英文专著,7部中文专著,17篇专章(其中9篇中文专章,8篇英文专章);论文被SCI刊物引用21987次(他引20964次),h-index为81(Google Scholar的引用26472次,h-index为89)。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0 13:07 , Processed in 0.08694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