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题组] 清华大学化学系李隽

[复制链接]

55

主题

56

帖子

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4 09:44: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隽,清华大学教授,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师从我国著名结构化学家卢嘉锡教授。2004年入选清华大学“百名人才”引进计划,2005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李隽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与计算化学,在理论无机化学、镧系和锕系重元素量子化学、原子簇化学领域开展了长期的理论研究工作。

李隽(Jun Li)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  
Tel: (10)62795381,E-Mail: junli@tsinghua.edu.cn

教育背景
1982年毕业于陕西理工学院
1988年在河北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并于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
1994-1997年在德国西根大学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7-2001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担任研究科学家(Research Scientist)
2001年取得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终身职位,担任高级研究科学家I (Senior Research Scientist I), 并于2004年晋升为高级研究科学家II (SeniorResearch Scientist II)
2004年入选清华大学“百名人才引进计划”,获聘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并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0年获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长期从事计算化学、量子化学、理论无机化学、重元素化学和计算材料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欢迎访问李隽教授课题组主页
学术成果
1.  Hu HS, Wei F, Wang XF, Andrews L, LiJ, Actinide–Silicon Multiradical Bonding: Infrared Spectra and ElectronicStructures of the Si(μ-X)AnF3 (An = Th, U; X = H, F) Molecules, Journal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4, 136, 1427-1437.
2.  Piazza ZA, Hu HS, Li WL, Zhao YF, LiJ., Wang LS, Planar Hexagonal B36 as a Potential Basis forExtended Single-Atom Layer Boron Sheets,Nature Communications,2014,5, 3113.
3.  Duan HH, Yan H, Yu R, Chang CR,Zhou G, Hu HS, Rong HP, Niu ZQ, Mao JJ, Asakura H, Tanaka T., Dyson PJ, LiJ, Li YD, Ultrathin Rhodium Nanoshee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5, 3093.
4.  Liu HT, Xiong XG, Dau PD, Wang YL,Huang DL, Li J, Wang LS, Probing the Nature of Gold-Carbon Bondingin Gold-Alkynyl Complex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3,4, 2201.
5.  Wang YG,  Yoon Y, GlezakouVA, Li J, Rousseau R, The Role of Reducible Oxide/Metal Cluster ChargeTransfer: New Insights on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of CO Oxidation on Au/TiO2 fromAb Initio Molecular Dynamic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 2013, 135,10673-10683.
6.  Qiao B, Wang A, Yang X, Allard LF, Jiang Z, Cui Y, Liu J, Li J, Zhang T, Single-AtomCatalysis of CO Oxidation Using Pt1/FeOx", NatureChemistry,2011, 3, 634−641.
7.  Li J, Hu HS, Lyon JT,Andrews L, Chirality, Agostic Interactions, and Pyramidality in ActinideMethylidene Complex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07, 46, 9045-9049.
8.  Lyon JT, Hu HS, Andrews L, LiJ, Formation of Unprecedented Actinide≡Carbon Triple Bonds in UraniumMethylidyne Molecul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Sciencesof the USA, 2007, 104, 18919-18924.
9.  Li J, Bursten BE, AndrewsL, Marsden CJ, 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Molecular UO2 inthe Presence of Ar Atoms: Evidence for Direct U-Ar Bonding, Journal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4, 126, 3424-3426.
10.  Li J, Li X, Zhai HJ,Wang LS, Au20: A Tetrahedral Cluster, Science,2003, 299, 864-867.
11. Zhai HJ, Boggavarapu K, Li J,Wang LS, Hydrocarbon Analogs of Boron Clusters: Planarity, Aromaticity, andAntiaromaticity, Nature Materials, 2003, 2, 827-833.
12.  Li J.; Bursten, B.E.; Liang, B.; Andrews, L. “Noble Gas-Actinide Compounds: Complexation of theCUO Molecule by Ar, Kr, and Xe Atoms in Noble-Gas Matrices”, Science 2002,295, 2242-2245.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122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沙发
发表于 2018-5-27 08:21:37 | 只看该作者

Nature Communications:通过缔合机制用于合成氨的非均相Fe3单簇催化剂

目前的工业氨合成依赖于由解离机制引发的Haber-Bosch过程,其中被吸附的N2直接解离,因此受布伦斯特-埃文斯-波拉尼(BEP)关系的限制。 近日,清华大学的李隽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策略,即在第一原理理论研究和微动力学分析中,将θ-Al2O3(010)表面上的Fe3团簇作为用于氨合成的非均相催化剂锚定。研究了在Fe3/θ-Al2O3(010)上将N2转化为NH3的全部催化机理,并发现吸附N2首先被氢化为NNH的缔合机理主导超分散机制, 到大的自旋极化,铁的低氧化态,以及Fe3簇的多步氧化还原能力。 缔合机制将氨生产的周转频率(TOF)从由BEP关系引起的限制解放出来,并且计算出的Fe3/θ-Al2O3(010)上的TOF与RuB5位点相当。

文献链接:Heterogeneous Fe3 single-cluster catalyst for ammonia synthesis via an associative mechanism(Nat. Commun.2018,DOI:10.1038/s41467-018-0379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71

帖子

7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3
板凳
发表于 2018-7-24 09:37:02 | 只看该作者
稀土双金属反夹心硼团簇的新发现



我系李隽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布朗大学Wang Lai-Sheng (王来生)教授课题组合作,在稀土金属掺杂硼团簇的研究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光电子能谱实验和量子化学理论研究,他们发现了具有高度对称性的双稀土金属反夹心硼团簇 Ln(B8)Ln (Ln = La, Pr, Tb)。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志》上(Proc. Natl. Acad. Sci. USA)。我系博士生李婉璐是上述论文的第一作者,布朗大学博士生陈藤藤系共同第一作者。

过去三十年来,碳团簇及其纳米材料诸如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石墨炔等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其近邻硼元素的团簇及相关纳米材料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近年来,上述两个课题组合作,对硼团簇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新型硼材料的设计奠定了基础(Nat. Rev. Chem. 2017, 1, 71)。此次发现的Ln(B8)Ln化合物(图1)由两个稀土金属与八个硼原子结合,通过 金属与硼环离域轨道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独特的s型和p型双重芳香性,该结构还展示了一种新型的(d-p)d键,对增强体系的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述发现丰富了人们对金属硼化合物团簇及相关固体材料电子结构的认识,丰富了化学键的类型。这一发现表明,通过不同类型金属掺杂不仅可以平衡硼材料的电子分布,而且可以得到具有优异磁性质、电性质、光学性质和催化性质的新型材料。相关论文链接如下: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8/07/03/180647611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0-017-007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8 07:09 , Processed in 0.096142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