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2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题组] 清华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王梅祥

[复制链接]

95

主题

112

帖子

16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6 08:42: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梅祥清华大学教授,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2年在中科院化学所获博士学位。1994年至1997年在英国Sunderland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工作是建立和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杂原子桥连杯芳烃(heteracalixaromatics)大环合成主体分子的超分子化学;系统研究细胞催化的腈和酰胺的对映选择性生物转化反应,发展了手性羧酸及酰胺衍生物的生物催化合成新方法;探索了烯酰胺合成子的催化不对称反应,发展了手性含氮杂环的合成方法。已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1997 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同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4 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先后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一等奖”(1997),香港求是科学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1998),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和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茅以升北京青年科奖”(1998),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委员会“第三届中国化学会有机合成创造奖金奖”(2005),礼来公司Scientific Excellence Award(2006)。
王梅祥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电话:010-62796761
传真:010-62796761
E-mail: wangmx@mail.tsinghua.edu.cn
教育背景
1979.9 - 1983.7,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6.9 - 1989.7,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9.7-1992.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83.8-1986.8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
1992.4 – 2009.5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1992.4-1993.12),副研究员(1993.12-1997.6),研究员(1997.7-2009.5)和博士生导师(1998.5-2009.5)
2009.5 –现在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Org. Chem. Front. (associate edit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lixarene (advisory committee member)
Asian J. Org. Chem. (international advisory board member);
Beilstein J. Org. Chem. (advisory board member)
Supramol. Chem. (editorial board member)
Chinese J. Chem. (executive editorial board member)
化学学报(顾委)
有机化学(编委)
中国科学 – 化学 (编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化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1.  杂杯芳烃(heteracalixaromatics)和冠芳烃(corona[n]arenes)的大环化学与超分子化学
2.  阴离子-p非共价相互作用及分子识别
3.  高价有机铜化学
4.  基于叔烯酰胺合成子的有机杂环合成反应方法
5.  微生物细胞催化的腈和酰胺的对映选择性转化反应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奖励与荣誉
近期主要获奖
1.2006,礼来公司“礼来科研成就奖”(Eli Lilly & Company, Scientific Excellence Award)
2.2005,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委员会“第三届中国化学会有机合成专业委员会有机合成创造奖金奖”
3.2004,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员”
4.1999,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5.1998,香港求是科学基金会“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6.1998,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
7.199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基金”
学术成果
部分近期代表性论文、论著和译著
1.     Zhi-Chen Wu, Qing-Hui Guo, Mei-Xiang Wang,* “Corona[5]arenes Accessed by a Macrocycle-to-Macrocycle Transfromation and a One-pot Three-Component Reac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DOI: 10.1002/anie.201703008.
2.     Xin-Ming Xu, Liang Zhao, Jieping Zhu, Mei-Xiang Wang,* “Catalytic Asymmetric Tandem Reaction of Tertiary Enamides: Expeditious Synthesis of Pyrrolo[2,1-a]isoquinoline Alkaloid Derivatives”,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3799-3803.
3.     Yun Zhang, Yu-Fei Ao, Zhi-Tang Huang, De-Xian Wang,* Mei-Xiang Wang,* Jieping Zhu,* “Chiral Phosphoric Acid Catalyzed Asymmetric Ugi Reaction by Dynamic Kinetic Resolution of the Primary Multicomponent Adduct”,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5282-5285.
4.     Qing-Hui Guo, Liang Zhao, Mei-Xiang Wang,* “Synthesis and molecular recognition of water-soluble S6-corona[3]arene[3]pyridazines”,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8386-8389.
5.     Mei-Xiang Wang,* “Enantioselective biotransformations of nitriles in organic synthesis”, Acc. Chem. Rev. 2015, 48, 602-611.
6.     Mei-Xiang Wang,* “Exploring tertiary enamides as versatile synthons in organic synthesis”, Chem. Commun. 2015, 51, 6039-6049 (an invited feature article).
7.     Qing-Hui, Guo, Zhan-Da Fu, Liang Zhao, Mei-Xiang Wang,*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O6-corona[3]arene[3]tetrazines”,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13548-13552.
8.     Hu, Zhang, Bo Yao, Liang Zhao, De-Xian Wang, Bo-Xing Xu, Mei-Xiang Wang,* “Direct synthesis of high-valent aryl-Cu(II) and aryl-Cu(III) compounds: mechanistic insight into arene C-H bond metalation”, J. Am. Chem. Soc. 2014, 136, 6326-6332.
9.     Chuan-Hu Lei, De-Xian Wang, Liang Zhao, Jieping Zhu, Mei-Xiang Wang,* “Synthesis of substituted pyridines from cascade [1+5] cycloaddition of isonitriles to N-formylmethyl-substituted enamides, aerobic oxidative aromatization, and acyl transfer reaction”, J. Am. Chem. Soc. 2013, 135, 4708-4711.
10.  De-Xian Wang,* Mei-Xiang Wang,* “Anion-p interactions: generality, binding strength and structure”, J. Am. Chem. Soc. 2013, 135, 892-897.
11.  Mei-Xiang Wang,* “Nitrogen and oxygen bridged calixaromatics: synthesis, structure, functionalization, and molecular recognition”, Acc. Chem. Res. 2012, 45, 182-195.
12.  Cai-Yan Gao, Liang Zhao,* Mei-Xiang Wang,* “Stabilization of a reactive polynuclear silver carbide cluster through the encapsulation within a supramolecular cage”, J. Am. Chem. Soc. 2012, 134, 824-827.
13.  Shuo Tong, De-Xian Wang, Liang Zhao, Jieping Zhu, Mei-Xiang Wang*,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4-hydroxytetrahydropyridine derivatives by intramolecular addition of tertiary enamides to aldehydes”, Angew. Chem. Int. Ed.2012, 124, 4493-4496.
14.   Placido Neri, Jonathan Sessler, Mei-Xiang Wang (Eds.) “Calixarenes and Beyond”, Springer, 2016.
15.   Jieping Zhu, Qian Wang, Mei-Xiang Wang (Eds.), “Multicomponent Reactions in Organic Synthesis”, Wiley-VCH, Weinheim, 2014.
16.  《化学生物学进展》张礼和,王梅祥(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17.  《有机化学-结构与功能》K. Peter C. Vollhardt, Neil E. Schore原著第四版,戴立信,席振锋,王梅祥(翻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18.  《手性合成与手性药物》林国强,王梅祥(主编),杜灿屏,吴镭(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92

帖子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2
沙发
发表于 2019-11-15 07:47:40 | 只看该作者
2019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固有手性大环分子的催化不对称合成研究
批准号        21920102001       
学科分类        不对称合成 ( B010305 )
项目负责人        王梅祥       
依托单位        清华大学
资助金额        230.00万元       
项目类别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研究期限        2020 年 01 月 01 日 至2024 年 12 月 31 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主题

178

帖子

2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6
板凳
发表于 2020-4-20 16:58:24 | 只看该作者
清华大学化学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组在环带烃类化合物的合成领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今年的《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20, 142, 1196-1199;J. Am. Chem. Soc. 2020, 142, 4576-4580)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DOI: 10.1002/anie.202002827.)上,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与好评。
化学家们对于具有优美结构和独特性能的“非天然产物”的研究热情由来已久,如对环带烃分子的关注和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环带烃类分子是由碳环稠合而成的双链大环化合物。从并环类型上看,可以分为锯齿型(zigzag)A、扶手椅型(armchair)B和螺旋型(chiral)C(图1)。从形式上的碳-碳键的类型来看,环带烃包括完全共轭的、部分共轭的和完全饱和的分子。因为奇异的分子结构和理论所预测的优越理化性能,环带烃分子被提出后,包括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Stoddart教授在内的合成化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便尝试这些化合物的“人工全合成”。自1991年碳纳米管被发现以来,由于上述三种环带烃可分别看成是锯齿型、扶手椅型和螺旋型单壁碳纳米管的最短单元,可能作为模板或晶种生长结构均匀的单壁碳纳米管,更是引发了一股对环带烃类分子的研究热潮。得益于2008年Jasti和Bertozzi在环对苯撑(cyclo-para-phenylenes,简称CPPs)合成方法的开拓性研究和贡献,近年,日本学者Itami和Isobe等在日本ERATO计划的强力资助下,率先合成了扶手椅型(B)的环带烃分子。最近螺旋型环带烃(C)也被成功合成。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合成方法以及理论所预测的高张力和开壳层性质,锯齿型(A)环带烃的稳定性不高,合成研究长期停滞不前,全共轭的锯齿型环带芳烃更是从未有过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132

帖子

2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4
地板
发表于 2021-11-18 15:17:49 | 只看该作者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王梅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梅祥,1960年9月生,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9年7月和1992年3月分获中科院化学所有机化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中科院化学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7)、 博士生导师(1998)。2009年5月来清华大学工作,任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于2000年4月~2004年2月任中科院化学所所长。

       长期从事有机化学的基础研究。1997年至2007年从事生物催化反应研究,建立和发展了腈的对映选择性转化反应合成手性羧酸及衍生物的方法。本世纪初开始致力于新型大环与超分子化学研究,建立和发展了具有鲜明结构和性能特色的冠芳烃和杂杯芳烃的大环与主-客体化学体系,为分子识别与组装提供了新的基元,并阐明了阴离子-π非共价相互作用的普遍性、强度、结构特征及阴离子-π作用的协同性,推动阴离子-π非共价相互作用成为分子识别和组装新的驱动力。同时,探究了高价芳基铜的结构与反应,丰富和发展了有机铜化学的内容。近10年中,致力探索锯齿型环带烃大环分子的合成与物性研究,提出了“跨湾构桥”创新合成策略,突破了锯齿型环带烃分子的合成难点,为锯齿形碳纳米结构分子更为可控和精准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先后获香港求是科学基金会 “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和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第三届中国化学会有机合成创造奖金奖,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奖。曾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任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9 12:47 , Processed in 0.100043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