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名校友] 都有为院士:六十年专注磁学研究 产学研结合谋创新

[复制链接]

41

主题

63

帖子

6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7 10:29: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指南针的发明,到磁性存储设备的应用,再到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的研发,磁学应用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在中国磁学研究领域,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专注磁学研究六十年,在磁性、磁输运性质、磁材料组成及微结构关系、高温超导体中的磁有序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成果。

他也是我国最早从事纳米材料磁性研究科学家。他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磁性超细微粒材料的实验研究,先后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8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4项。

他更是一位产学研结合的积极倡导者和创新实践者。早在80年代,他就开始帮助多家磁性材料生产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优化生产流程,用科学技术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都有为院士。


考入南大  进入磁学研究领域

高中我在杭州念书,我是浙江杭州人,当时物理老师建议我考南京大学物理系,当时我对南京大学、对物理也并不是很熟悉;物理老师建议我考物理系,大概是因为我的物理学的还可以吧。我听了老师的话,事后发现这条路是对的。所以人的一生当中有很多的重要的转折点,有很多的机遇,你抓住了就抓住了。我假如不听物理老师的话搞其他的(研究领域),可能还不行了。

▲1957年大学毕业的都有为


1956年鲍家善先生在南京大学建立了磁学研究室以后,我是第一届磁学专业的学生。那时的磁学专业完全按照苏联模式来成立,分得很细,比如半导体、磁学、低温等等,分成各种学科,还有凝聚态理论等等。

我是第一批磁学的毕业生,那时候(的工作)是国家分配的,我当时的工作就是留在南京大学任教,这一辈子都在南大度过。


科学诞生于人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磁学研究是一个需要大量开展实验的学科,改革开放以后,都有为的磁学研究是从北大楼的一间30平米的地下室开始的。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实验室的设备都是七拼八凑、凑出来的,都有为还经常去化学系淘一些别人不用的天平、瓶瓶罐罐,自己改装一下,制作成样品制备和测量设备。

而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依靠着这些凑出来的“土”设备。都有为实验室的磁记录介质、永磁磁粉等各种样品陆续出炉。


▲2004年,都有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他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以及2007年度的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回顾六十多年的科研历程,都有为院士分享了他的科研心得。

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科学本身诞生于人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所以整个科学的发展,一个原始的推动力是好奇心,特别原创新的东西都是好奇心。你要有好奇心,你要觉得它很有用,你才有兴趣钻进去研究。

此外(做科研)还要有社会责任感,你的研究结果一定要能够有所应用。所以既要看到发展前途,同时应用也是很吸引你的,当然会成为一个研究动力。

探索磁学领域的产学研结合形式

磁学研究也是一个应用型极强的科学领域,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只有转化成实际产品才能创造社会价值。改革开放以后,都有为就开始帮助磁性材料的生产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1983年、1984年,浙江诸暨磁性材料厂长看了我的文章以后,特别从诸暨到南京来找我,他们企业锶铁氧体永磁材料生产了很多,但是性能不好,卖不出去。我把原理跟他们讲清楚,建议他们怎么来做;把原理搞清楚以后,再由他们自己的工程师带着做,另外我也请其他南京的永磁材料厂的一些工程师,到他们那边去帮助,大概经过一年时间,把它性能提高了,他们的产品最后还出口了。

1984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以“拿来主义”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对都有为用科研技术服务企业生产的事迹进行了广泛报道。

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在这条产学研结合的探索路上,都有为院士坚持了30多年。

在浙江、南京、江苏,我都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我觉得这也是产学研结合的一种形式。

有一些工厂里,具体的工艺他们比我们都熟悉,但是一些基本原理,有的未必很清楚,对于未来的发展,他们不一定很关注,这个刚好是我们可以起作用的地方。

后来不少企业来找我,跟我讲他们打算干什么项目,结合看看我的想法是怎么样的,我会把国内、国外发展的情况告诉他们,(再由他们决定项目)该不该上马。 虽然是个建议, 我们是举手之劳,对于企业来讲也许决定它的投资是不是投到刀口上面,否则投入水里对它是很大的损失。

▲2012年,都有为院士访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

另外,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我们不能够一道一道工序教给他,我可以教给他一些主要的工序,告诉他们里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我觉得这些对企业都是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我觉得产学研结合,是对提高我们科技实力是很有效的一个手段。

为企业服务,当时是没有任何报酬的,虽然对研究工作来讲这是简单的事情,但是能够在生产上应用,我觉得多多少少为社会做一点贡献,还是很开心的事情。

只有创新才能跨越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史,科学技术的创新不断丰富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制度和思想的创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

在都有为院士看来,建设创新型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更需要不断创新超越。


只有创新才能跨越,但是真正要创新,特别是创业很难。创新也分很多层次,最高层次特别是原理上面取得突破,好比诺贝尔奖,这是最高的创新层次。

大部分的层次,一些属于基础研究的,有的属于应用基础研究的,也有的属于跟企业结合的实用性的,创新的程度可大可小,面是很宽的。

我们真的要赶超,我觉得关键问题在高科技核心领域,我们要赶超国外,我觉得现在国家有这个条件:有经济条件,也有一大批人才。

首先是人然后是才

一个国家科研实力的不断提升,离不开高水平科研人才的培养。回顾六十年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历程,都有为院士对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寄予厚望。

人才,一个是人,一个是才。人主要强调品德,能成为一个大气的人,不是小气的人,品德要高尚,要有社会责任感,你要有社会担当。所以我觉得做人首先是品德的问题,其次是才的问题,才是学识。你品德不好才越高,对社会可能起反作用。假如德好,才越高越好,对社会贡献越大。

我觉得对于年轻人要疏导,引导、建议他们怎么样做人,怎么样心胸开阔。我觉得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大家共同来努力,社会风气也会越来越好。

“每个科研人员都可以进行科普”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两翼。都有为院士也是一位科普事业的热心参与者,在繁忙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之余,都有为院士每年都会抽时间参与科普活动,向社会公众和大中小学生传播磁学科普知识,传递科学创新、科研报国的正能量。

我觉得每个科研人员都可以进行科普,特别自己熟悉的领域,科普有各种各样的科普,在你熟悉的领域里面,以通俗的语言,使得对方没有念过大学也能听得懂,我觉得这就是科普。


如今,耄耋之年的都有为院士,依然活跃在科研和科普的第一线,为青年创业者们提供支持,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为产业发展奔走呐喊。他希望中国的磁学研究早日领跑世界,期待中国的磁材产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惠及全球用户。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9 21:20 , Processed in 0.087516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