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复旦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孙正宗

[复制链接]

586

主题

589

帖子

6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08:56: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孙正宗,男,1981年9月生于山东省日照市,复旦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组部青年##计划。主要从事具备纳米空间的低维纳米材料,尤其是石墨烯的高温气相、固相合成,电子器件的组装以及化学改性和功能化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Nano,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有17篇文章单篇引用超过100次,第一作者论文单篇引用最高860余次,总他引次数超过9200次,h-index=31。研究成果被美国纽约时报、英国BBC等新闻媒体和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期刊报道。



孙正宗,物理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zhengzong_sun@fudan.edu.cn
办公地点: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袁成英楼427室
电话:21-65647610
研究兴趣
新型二维材料的合成以及其在电子、光学、催化、能源、生物医学等方向的应用。
获奖情况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 (2011);
Harry B. Weiser Research Award (2011);
The Norman Hackerman Fellowship (2012);
Richard Turner Memorial Award (2012);
国家青年## (2013)
学习工作经历
2013年7月至今,复旦大学化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1年2月至2013年7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博士后
2007年7月至2011年12月,美国莱斯大学获得化学博士
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南京大学获得化学硕士
2000年7月至2004年6月,南京大学获得化学学士
代表性论文或专著
  • Zhengzong Sun, Zheng Yan, Jun Yao, Elvira Beitler, Yu Zhu, and James M. Tour, Growth of graphene from solid carbon sources. Nature, 2010, 468, 549-552.
  • Zhengzong Sun,Cary L. Pint, Daniela C. Marcano, Chenguang Zhang, Jun Yao, Gedeng Ruan, Zheng Yan, Yu Zhu, Robert H. Hauge, James M. Tour, Toward hybrid superlattices in graphen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1, 2, 559.
  • Zhengzong Sun, Abdul-Rahman O. Raji, Yu Zhu, Changsheng Xiang, Zheng Yan, Carter Kittrell, E. L. G. Samuel, and James M. Tour, Large-area bernal-stacked bi-, tri-, and tetralayer graphene. ACS Nano, 2012, 6, 9790-9796.
  • Yu Zhu, Lei Li, Chenguang Zhang, Gilberto Casillas, Zhengzong Sun, Zheng Yan, Gedeng Ruan, Zhiwei Peng, Abdul-Rahman O. Raji, Carter Kittrell, Robert H. Hauge and James M. Tour, A seamless three-dimensional carbon nanotube graphene hybrid material.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2, 3, 1225.
  • Ayrat Dimiev, Dmitry V. Kosynkin, Alexander Sinitskii, Alexander Slesarev, Zhengzong Sun, and James M. Tour, Layer-by-layer removal of graphene for device patterning. Science, 2011, 331, 1168-1172.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主题

233

帖子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8
沙发
发表于 2021-12-23 11:49:22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经过多年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和气候变化的深入探讨,全球主要国家最终达成了巴黎协议,力争集体走向碳中和社会。其中,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技术,以光伏、风电等绿色电力为能源,可以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所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中,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是有机大宗化学品。因为它们是其它化学品的基石,并且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中占据了很高的比例。此类碳中和化学品无论液体还是固体,都将对现有的能源结构和化工基础设施产生根本的影响。目前,不管是在电流密度还是选择性上,电合成催化剂的效率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了进一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我们需要在标准化、成本和规模化等方面提高催化剂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化学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合成、提纯和使用)中的总碳排放为净零。目前,仅在分离和提纯两项,就消耗了目前全球能源的15%。因此,我们亟需开发一种绿色和零碳的生产和提纯工艺,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碳中和。
        复旦大学孙正宗课题组近日在碳中和方法学上获得重大突破,开创性得使用六种世界上广泛流通的低成本硬币作为催化材料,演示了基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碳中和化学品的合成与生产。这些硬币的面值都在0.1美元以下,不仅成本低,而且易于在现有工业体系中生产。同时,在提纯和使用碳中和化学品的过程中,不引入额外的碳足迹,进一步验证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固体和液体化学品的零碳经济的适用性。
       本课题组设计了一种闭环碳中和化学品生产路线:使用标准硬币为催化剂,生产出高浓度的甲酸和甲酸盐化学品。其中,硬币催化剂的甲酸法拉第效率可达95.3%,并且具有极佳的耐用性。这些化学品不仅可以被高效的合成,还可以在低能耗,绿色的条件下提纯,在零碳环境下使用。通过晒盐途径收获~45%的甲酸盐,进一步提纯获得~86.2%的甲酸,可以大批量用作防冻剂和驱动燃料电池汽车的绿色燃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30 00:22 , Processed in 0.088622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