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复旦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张凡

  [复制链接]

586

主题

589

帖子

6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13: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凡,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万人计划)。2002年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复旦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学位。2008-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博士后。2010年8月加入复旦大学化学系,2012年协调成立复旦-陶氏化学联合研究中心,任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纳米技术及生物分析,药物储存与释放,体内与体外生物成像等。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总他引6000+次, SCI H-index为43。其中包括Nat. Commun(3篇),J. Am. Chem. Soc.(7篇),Angew. Chem. Int. Ed.(5篇),Nano Lett.(4篇),Adv. Mater.(4篇)等权威刊物。18篇论文入选ESI “Highly Cited Papers”。出版英文专著2部(德国Springer/英国皇家化学会)。获得了侯德榜科学技术青年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英才奖以及明治生命科学奖等奖励。担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hemistry (Nanoscience Section)主编(IF=3.994),CurrentNanoscience副主编,Advanded Materials旗下Particle & Particle Systems Characterization (Wiley)(IF=4.474)国际编委,《化学学报》、《分析化学》、《中国化学快报》编委。

张凡,分析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zhang_fan@fudan.edu.cn
办公地点: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先进材料楼631房间
电话:51630322
传真:51630322
课题组主页:http://nanobiolab.fudan.edu.cn/
研究兴趣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纳米技术及生物分析, 如早期癌症诊断与治疗,药物储存与释放,体内与体外生物成像等。研究方向:
l 1.近红外荧光探针设计、制备及生物官能化修饰
l 2.体外荧光成像分析及生物传感
l 3.活体光学成像分析
l 4.体外/活体荧光时间分辨成像分析
l 5. 光学成像分析设备设计与搭建
l 6.介孔多功能纳米材料用于药物释放及疾病治疗
l 6.纳米探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及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l 7.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增强荧光材料发光效率
学术任职

Frontiers in Chemistry (Nanoscience Section) 执行主编(影响因子:3.994),

Current Nanoscience副主编

《中国科学-化学》编委

Nano Biomedicine and Engineering编委

第七届世界生物医学大会 国际学术委员会成员(2015)

中国科协第333期青年科学家论坛 大会执行主席(2016年)

获奖情况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万人计划)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侯德榜化工科技奖

上海市青年英才科技奖

上海市曙光学者

上海市科技启明星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上海市明治生命科学奖

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

复旦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学习工作经历


  • 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复旦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
  • 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博士后
  • 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化学系,副研究员
  • 2013年12月至今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
授课情况

功能材料研讨型课程

功能分子材料与生物材料

先进化学材料改变生活

代表性论文或专著


  • Wang, R.; Zhou, L.; Wang, W. X.; Li, X. M.; Zhang, F.*, “In vivo gastrointestinal drug-release monitoring through second near-infrared window fluorescent bioimaging with orally delivered microcarriers.” Nat. Comm. 2017. 8, 14702.



  • Li, X. M.; Guo, Z. Z.; Zhao, T. C.; Lu, Y.; Zhou, L.; Zhao, D. Y.; Zhang, F.*, “Epitaxial Seeded Growth of Rare-Earth Nanocrystals with Efficient 800 nm Near-Infrared to 1525 nm Short-Wavelength Infrared Downconversion Photoluminescence for In Vivo Bioimaging”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2464.
  • Yao, C.; Wang, P. Y.; Li, X. M.; Hu, X. Y.; Hou, J. L.; Wan, L. Y.; Zhang,.*, Near-Infrared-Triggered Azobenzene-Liposome/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 Hybrid Vesicles for Remotely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to Overcome Cancer Multidrug Resistance. Adv. Mater. 2016. 28, 9341.
  • Zhou, L.; Wang, R.; Li, X. M.; Yao, C.; Wang, C. L.; Zhang, X. Y.; Xu, C. J.; Zeng, A. J.; Zhao, D. Y.; Zhang, F.*, Single-band upconversion nanoprobes for multiplexed simultaneous in situ molecular mapping of cancer biomarkers” Nat. Commun. 2015. 6, 6938.
  • Li, X. M.; Zhang, F.*, “Lab on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optic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engineering via designed nanostructure” Chem. Soc. Rev. 2015. 44, 1346.
  • Wang, R.; Li, X. M.; Zhou, L.; Zhang, F.*, “Epitaxial Seeded Growth of Rare-Earth Nanocrystals with Efficient 800 nm Near-Infrared to 1525 nm Short-Wavelength Infrared Downconversion Photoluminescence for In Vivo Bioimaging”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12086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0 04:17 , Processed in 0.088587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