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刘育

[复制链接]

12

主题

22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08: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Adv. Mater.在线刊登了南开大学张瀛溟副教授博士生刘耀华以及刘育教授总结的关于多刺激响应的环糊精超分子组装体研究进展的综述。题目是“Cyclodextrin-Based Multistimuli-Responsive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and Their Biological Functions”。在这篇综述中,作者介绍了该课题组以及国内外相关基于环糊精的刺激响应型超分子纳米组装体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基于环糊精的智能生物功能材料制备的前景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作者的一些见解和建议,并期望这些纳米材料能在生物医学领域更好地转化和发展。

在这篇综述中,作者总结了最近几年中基于环糊精的刺激响应型超分子组装的研究进展,并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介绍了它们的相关生物学功能。这些超分子材料的潜在生物学应用已经从生物传感、药物递送释放、细胞内/细胞间信号传导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者认为尽管该领域目前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要掌握结构-活性关系并促进其实际应用仍需要大量的努力,作者认为以下几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i) 除了主要的单和多取代的β环糊精之外,在扩展其他类型的环糊精的使用方面仍存在巨大的挑战,并且用于区域选择性修饰CD骨架的方法的数量相当有限。

ii) 单价的环糊精-药物体系溶解和递送不符合个性化精准医学的高标准。此外,涉及修饰环糊精的高度受控的分子识别(如金刚烷和偶氮苯客体分子)尚未完全用于生物医学应用。

iii) 基于环糊精的超分子组装体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局限在抗癌上,而国内外对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急慢性病的治疗研究相对较少。

iv) 一些目前可用的超分子纳米结构在材料和成本方面存在过度设计和浪费,迫切需要简化和优化基于环糊精的生物功能纳米结构组成。

v) 在这些刺激响应型组装体中,氧化还原和pH值的变化通常会在体内产生化学废料,因此光、磁等其他远程和非接触性响应有着更有前景的研究价值。

文献链接: Cyclodextrin-Based Multistimuli-Responsive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and Their Biological Functions(Adv. Mater. 2019, 18061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8 09:16 , Processed in 0.081264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