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吴钰周

[复制链接]

109

主题

127

帖子

1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19:51: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钰周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于浙江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德国乌尔姆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3年5月-2016年9月先后担任德国乌尔姆大学和马普高分子研究所课题组长,2016年9月起任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兼任马普高分子研究所课题组长,2019年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2019年吴钰周教授课题组被遴选为德国马普学会国际伙伴研究小组。

姓 名: 吴钰周   wuyuzhou
出生年月:1985-05
学历: 博士
职称: 教授
专业方向:化学生物学,生物纳米材料
电 话:
Email:wuyuzhou@hust.edu.cn
个人主页:
教育与研究经历
教育经历:
2010-2013  德国乌尔姆大学化学系,博士 (summa cum laude)
2008-2010  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硕士
2004-2008  浙江大学化学系,学士
工作经历:
2016年9月 至今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年9月 至今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课题组长(兼职)
2016年5月-2016年9月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课题组长,
2013-2016 德国乌尔姆大学,课题组长 (Habilitation)

研究领域与兴趣
研究领域:
智能生物纳米材料,纳米医药及靶向药物载体,复合高分子材料,DNA 折纸术
研究方向:
本课题组主要致力于以蛋白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为原料设计和制备智能生物纳米材料的研究。结合生物工程技术和化学合成技术的手段对天然蛋白质及核酸进行改造,设计和诱导其有序的自组装过程,同时研究生物大分子与合成高分子的复合材料,设计和制备能够用于纳米医药,靶向药物传递,生物成像,癌症诊疗等领域的新型智能纳米材料。
承担项目与课题
2016-2019,欧盟Horizon 2020 – Hyperdiamond: The Diamond Revolution in Hyperpolarized MR Imaging – Novel Platform and Nanoparticle Targeted Probe. 子课题主持,项目经费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主题

178

帖子

2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6
沙发
发表于 2019-12-12 09:13:03 | 只看该作者
12月7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吴钰周教授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年度“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非金属活性中心人工酶的构筑及手性生物合成研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我校召开。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前沿生物技术处处长王德平、专项主管曹芹、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责任专家、咨询专家组专家、项目组骨干和主要研究人员等共计30余人参会。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副处长周光勇主持。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院长朱宏平、副处长周光勇、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朱锦涛也出席了会议。
       会议邀请并聘任上海交通大学院士邓子新、东南大学教授何农跃、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范青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刘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王江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海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亚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许平、清华大学教授罗三中、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何进、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祥良担任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专家组专家。
      朱宏平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并代表项目牵头单位向专家组成员颁发聘书,衷心感谢科技部和各位专家在项目组织申报过程中给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恳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把关实施方案;同时要求项目组根据专家意见,完善实施方案,强化与各参与兄弟单位的协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项目任务;学校也会在管理、平台、经费等各方面发挥保障和支撑作用。
       朱锦涛介绍了化学与化工学院无机与化学生物学研究所的基本情况,指出近年来化学生物学作为优势专业发展迅速。学院大力引进优秀青年科学家,也积极为青年科学家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王德平对项目的启动表示祝贺,鼓励项目组成员“甩开膀子加油干”,破除唯论文、唯帽子的思维,认真完成项目任务书的研究内容和指标,努力实现在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并最终推动于合成生物学相关产业的发展。
邓子新表示人工酶的构建意义重大,手性生物合成事关国民经济,希望项目组成员携手攻关、全力以赴,希望相关部门、与会专家学者对项目的实施给予大力支持。
       项目负责人吴钰周教授围绕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研究内容、组织实施方案、研究团队和基础、预期成果与风险以及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和说明。与会领导及专家对项目的组织管理、实施方案、应用实践部分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同时,专家也结合各自领域研究经验,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科学和技术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经质询答疑和综合指导评议,专家组认为项目目标明确、方案合理、思路清晰、进度计划安排可行,一致同意通过项目的实施方案论证。
       项目团队的骨干成员还有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钟芳锐、廖荣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谢尚县,以及四川大学王天利和华大基因行磊、赵伟宁。
    “非金属活性中心人工酶的构筑及手性生物合成研究” 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联合四川大学、深圳华大基因共同申报,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项目总经费为476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该项目的启动实施,将有助于构建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生物系统制备重要的手性化合物,为生物发酵法绿色化生产手性药物中间体奠定基础,对医药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211

帖子

26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3
板凳
发表于 2020-1-11 13:12:45 | 只看该作者
报告题目:超越生命之外-生物大分子自组装的精细纳米材料 (NO.PSLAB318-PS2020-02)
报 告 人:吴钰周 研究员
单  位: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报告时间:2020年1月10日(星期五)上午9:30
报告地点:长春应化所主楼四楼学术报告厅(410室)
报告内容摘要:
纳米医药作为纳米技术的一个分支,将为许多现代医学难题的解决提供重要机遇。然而在过去几年中,尽管纳米医药研究快速发展,其向临床的转化却并不令人满意。其主要局限之一即在于纳米材料的多分散性和不确定性。与具有精确的化学结构、相对明确的功能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小分子药物不同,纳米材料没有精确的分子结构,通常无法避免尺寸分布(尽管可以最小化),且代谢时间长、过程复杂。这不仅限制了纳米材料的临床转化,也阻碍了对纳米材料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理解。因此,对于纳米医学而言,能够制备具有精准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的纳米材料,使其在生物体内具有有序、准确的行为,是未来纳米生物材料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我们利用仿生的理念,探索了多种从分子层面到结构层面精准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并展示了其在纳米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报告人介绍        
吴钰周,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导。2008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后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德国乌尔姆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Tanja Weil教授。2013-2016年先后在德国乌尔姆大学和德国马普高分子所担任课题组长(project leader)。2016年9月起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德国马普学会海外伙伴小组(Max-Planck Partner Group)负责人,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获Lanxess Talent Award提名奖,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等荣誉。在Angew. Chem. Int. Ed., JAC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担任Plos One,Materials等国际期刊的编委和客座编辑。
当前研究兴趣: 合成生物学,蛋白、核酸的化学修饰与组装,以及纳米医药材料的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主题

190

帖子

3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0
地板
发表于 2021-7-14 13:21:32 | 只看该作者
肿瘤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健康难题,寻找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是研究者们一直以来的追求。与传统的化疗、放疗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不同,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杀灭肿瘤,展现出治愈肿瘤的诱人前景。临床试验表明,以阻断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的免疫治疗(如: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PD-L1和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相关抗原CTLA4)通过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力,显著延长了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患者的生存期,这在以往是很难想象的。但是,低有效率和不适用低免疫原性肿瘤是免疫治疗在肿瘤患者面前屡屡碰壁的难题。
图1. 智能纳米药物“一石三鸟”抗击复杂免疫保护网助力免疫治疗的原理图
        研究者在思考免疫治疗对不同患者和不同肿瘤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时,越来越多的目光转移到肿瘤免疫保护网(肿瘤免疫抑制性环境)。肿瘤发展出了花样繁多且同时发挥作用的免疫抑制性机制,保护肿瘤不被免疫认出,进而获得肆意生长的空间。研究较多的肿瘤免疫抑制性机制有调节性T细胞(Treg)、M2巨噬细胞、前列腺素E2(PGE2)等。因此,我们提出选择“一石三鸟”的策略,同时覆盖Treg、M2、PGE2免疫抑制性机制,全面改善肿瘤免疫抑制性机制,助力免疫治疗。该策略通过联合递送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和免疫治疗药物PD-1/PD-L1抑制剂,抑制PGE2的产生。同时PGE2的减少也有助于诱导M2巨噬细胞向M1巨噬细胞转化,减少Treg细胞浸润,从而达到全面逆转肿瘤抑制微环境、提升免疫治疗效果的作用。
        体内复杂的环境使得简单混合药物的方式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抗肿瘤的效果。因此,我们设计了以人血清白蛋白为主要成分的智能纳米药物,在肿瘤组织特征性的酸性微环境中释放出PD-1/PD-L1抑制剂,同时还能够快速将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运送到肿瘤细胞内,在肿瘤细胞中较高的谷胱甘肽作用下释放出发挥出COX-2抑制剂,从而发挥上述逆转免疫抑制微环境的作用,协同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效果。
       经过优化的智能纳米药物(Cele-BMS-NP)能够使原本对PD-1免疫治疗没有响应的底免疫原性肿瘤也能被有效地抑制,对于复发肿瘤也有非常好的疗效。本研究通过在复杂的免疫抑制微环境中找到核心枢纽的方式,“一石三鸟”地逆转了免疫抑制微环境,为扩大免疫治疗的适用范围,提升免疫治疗的疗效提供了新的策略。
        文章信息:Liandong Feng, Li Yang, Longjie Li, Junying Xiao, Nana Bie, Chao Xu, Jun Zhou, Hongmei Liu, Lu Gan & Yuzhou Wu*. Programmed albumin nanoparticles regulate immunosuppressive pivot to potentiate checkpoint blockade cancer immunotherapy. Nano Research 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1-35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7 18:11 , Processed in 0.092174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