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化工系周强

[复制链接]

70

主题

88

帖子

12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17:1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强, 1982年4月生,山东济宁人
工学博士,教授,博导
第十二批国家“##计划”青年人才 (2016)
2015年6月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B类
2016年10月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A类
中国化工学会过程模拟及仿真专委会委员
联系方式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zhouqiangosu@163.com
电话: 029-82664376
使用电子邮箱更容易找到我。
办公地址:化工楼105
研究领域
    1.气固两相流基础和应用研究。计算流体力学的飞速发展已经在航天航空领域发挥巨大作用,但在与人们生活更密切相关的能源化工领域,其作用还非常有限。这主要是由于能源化工领域内所涉及的流动多为包含气泡或者颗粒的复杂多相流动,人们目前对多相流动中相间相互作用力认识尚不充分。本课题组致力于探索非均匀颗粒结构对气固相间作用力以及传热特性的影响,采用的主要手段是解析到颗粒表面的直接数值模拟和相关实验研究,目的是开发能够充分解析介尺度颗粒群效应的大尺度气固流动计算方法,使之能够用于预测和优化大尺度反应器内含化学反应的气固流动,最终目标是在新反应器研发过程中大幅减少甚至基本消除对传统的高成本逐级试验方法的依赖。目前研究所使用计算平台主要是上海超级计算中心。该方向目前主持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为青年基金,一项为“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尺度机制及调控”重大研究计划之培育项目,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2.煤/碳燃料电池基础和应用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中国,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这种大背景强烈呼唤围绕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革新。燃料电池技术是清洁能源技术的典型代表,将是未来清洁煤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本课题组鼓励研究人员在煤/碳燃料电池若干基础问题上进行积极深入探索,为未来能源清洁利用研究添砖加瓦。
     欢迎基础牢固,为人踏实,勤于工作,思维活波的同学的加入课题组!
       具体研究方向:
       1.含颗粒流直接数值模拟
       2.气固流动实验研究和CFD-DEM、TFM计算研究
       3.直接碳燃料电池研究
       4.学生自选能源化工等方向课题
       研究手段:
       1.直接数值模拟
       2.商用软件,开源软件等CFD计算
       3.实验研究
        欢迎醉心于学术并有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传热学、应用数学、工程热物理、多相流测试、能源、化工、化机、电化学等背景的各位同学推免或者报考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课题组与美国知名实验室有紧密合作关系,有充分条件为学生提供出国交流访学机会。
        同样欢迎已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有能源、化工或者流体力学等背景的博士(计算方向或者实验方向)以博士后/新讲师/新副教授的身份和我共建学术团队!(博士后年薪不少于18万)
科研平台: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能源化工过程强化重点实验室
学生培养一级学科方向:
化学工程与技术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教育经历
2004.9-2010.7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专业,流体力学方向博士,导师:何枫
2000.9-2004.7 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工程力学专业,竺可桢学院工高班,本科,导师:林建忠
工作经历
2016年  10月至今                 西安交通大学化工系,教授
2015年  8月至2016年9  月  西安交通大学化工系,特聘研究员
2014年  1月至2015年8  月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Research Associate,
                                                  导师:Liang-Shih Fan
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博士后,导师:Liang-Shih Fan
所获荣誉
2012,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杰出博士后奖
2014,美国化学家联合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sts (AIC)) 基金会奖-杰出学生奖(学校颁发该奖时将该奖设定为杰出博士后奖)
期刊论文
Z. Huang, H. Wang, Q. Zhou*, T. Li, 2017 Effects of granular temperature on inter-phase drag in gas-solid flows, Powder Technology 321, 435-443.
Q. Zhou, L.S. Fan*, 2015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oderate-Reynolds-number flow past arrays of rotating spheres, Physics of Fluids, 27, 073306.
Q. Zhou, L.S. Fan*, 2015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ow-Reynolds-number flow past arrays of rotating spheres,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Vol. 765, 396-423.
Q. Zhou, L.S. Fan*, 2014 A second-order accurate immersed boundary-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for particle-laden flow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Vol. 268, 269-301.
Q. Zhou, L. Zeng, L.S. Fan*, 2013 Syngas chemical looping process: dynamic modeling of a moving bed reducer. AIChE Journal, 59(9), 3432-3443.
H. Yang, Q. Zhou, L.S. Fan*, 2013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tudy on droplet formation and cell encapsulation process in a micro T-junction.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Vol. 87, 100-110.
Z. Sun, Q. Zhou (co-first authors), L.S. Fan*, 2013 Formation of core-shell structure composite micro-particles via cyclic gas-solid reactions. Langmuir, 29(40), 12520-12529.
Z. Sun, Q. Zhou, L.S. Fan*, 2012 Reactive solid surface morphology variation via ionic diffusion. Langmuir, 28(32), 11827-11833.
Q. Zhou, Feng He*, M.Y. Shen, 2012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spatially developing compressible plane mixing layer: flow structures and mean flow properties.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Vol. 711, 437-468.
Q. Zhou, F. He*, M.Y. Shen, 2012 A family of efficient high-order hybrid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s based on WENO schem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Vol. 26(04), 205-229.
Q. Zhou, Z.H. Yao, F. He*, M.Y. Shen, 2007 A new family of high-order compact upwind difference schemes with good spectral resolution.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Vol. 227/2, 1306-1339.
Q. Zhou, F. He, M.Y. Shen, 2008 The evolu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emporally evolving plane mixing layers under strong vortex disturbances.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erospace Engineering (IWAE2008),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Vol. 14(S2), 17-21.
周强,何枫*,沈孟育,2014,可压缩混合层的涡结构演化与流质混合,空气动力学学报,32(03),273-279。.
周强,何枫*,沈孟育,2010,可压缩混合层中的激波和涡结构,空气动力学学报,28(03),245-249。
出版著作
姚朝辉,周强,2010,编译《计算流体力学入门》,(美)安德森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71

帖子

7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6
沙发
发表于 2019-9-7 11:12:54 | 只看该作者
2019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双分散气固两相流中相间作用力的微尺度和介尺度模型研究
批准号        21978228        学科分类        ( )
项目负责人        周强        负责人职称                依托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资助金额        66.00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研究期限        2019 年 09 月 07 日 至2019 年 09 月 07 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3 20:35 , Processed in 0.092649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