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蒋阳:衍生相倾力相助——构建梯度带隙结构的全溴化物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

[复制链接]

7

主题

12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31 10:32: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追求高效率,低成本,长寿命的太阳能电池一直是科学家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以CsPbX3为代表的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具有其良好的耐热、耐湿特性以及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等特点得到了研究人员们的广泛专注。相比于传统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电池高达23.7%的转换效率,全无机钙钛矿电池的依旧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立方相无机钙钛矿有多种衍生相结构,不同衍生相的大量存在及相转变过程将会造成器件活性层的不稳定以及性能的衰减。如何认识了解这些钙钛矿衍生相,控制衍生相的生成以及调控相转变过程来构建稳定的钙钛矿活性层薄膜,是众多研究人员面临的一个艰难的挑战。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蒋阳教授课题组联合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OIST)Yabing Qi教授课题组,提出采用连续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制备CsPbBr3及其衍生相(CsPb2Br5, Cs4PbBr6),利用衍生相在CsPbBr3晶粒表面原位生长的特性,构建出具有梯度带隙结构的全无机溴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过UPS分析得到纯的CsPbBr3 活性层与CsPbBr3-CsPb2Br5及CsPbBr3-Cs4PbBr6层的价带顶的位置分别在5.67 eV, 5.54 eV和5.49 eV处。这种梯度带隙结构能够降低无机钙钛矿活性层与碳电极间的能级差,促进空穴的提取。同时,衍生相的出现,使得导带底的位置上移,阻挡了电子的逆向传输,显著降低了电子-空穴对在碳电极和钙钛矿表面的复合几率。通过进一步优化沉积工艺,最终获得转换效率高达10.17%的CsPbBr3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此外,研究人员发现,该结构器件在空气中及高温条件下分别放置3000 h和700 h,依旧能保持80%的初始效率,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也为制备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全无机钙钛矿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研究成果“High Efficient Hole Extraction and Stable All-Bromide Inorganic Perovskite Solar Cells via Derivative-Phase Gradient Bandgap Architecture” 发表在Solar RRL上(DOI: 10.1002/solr.201900030),并被Advanced Science News 作为亮点形式报道。童国庆博士为本文的第一作者,相关工作还得到了南京大学电子学院余林蔚教授课题组的帮助。

Advanced Science News新闻链接:https://www.advancedsciencenews. ... ong-term-stability/

蒋阳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粉末冶金专业工学学士,材料学专业工学硕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机化学专业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2002年曾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访问学者参与中日核心大学交流计划,先后在日本大阪大学、丰桥技术科学大学访问研究。2003-04,2006-07年在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后任研究员,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破格晋升为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2002年获得合肥工业大学教授任职资格,2004年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年获安徽省“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2006年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2013年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2010及2014年起分别担任合肥工业大学第七、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第八届校学术委员会材料与生化学部副主任委员,2008-2015年任合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长期担任国际材料领域著名学术期刊: Adv. Mater.,Adv. Func. Mater.,J. Am. Chem. Soc.,Adv. Energy Mater., Small, Nanoscale, Green Chem.,J. Mater. Chem., Chem. Mater,J. Power Source等杂志的审稿人。担任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科技部和教育部科技计划项目、中组部和教育部人才计划项目等评审专家。是中国西南地区硬质合金与钨钼材料战略联盟专家组成员。参加了多个材料、化学、粉末冶金的国际与国内学术组织。
主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总装重点创新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973计划子课题,军工863子课题,企业重大合作项目等20余项课题研究。2005开始组建合肥工业大学微纳功能材料与粉末冶金研究所,为团队带头人。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3 02:07 , Processed in 0.088418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