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李彬特聘副教授在硅碳负极结构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203

主题

249

帖子

47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2 08:21: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学院李彬特聘副教授在硅碳负极结构设计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该科研成果以“Si/SiO2@Graphene superstructur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材料学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影响因子19.924)。该成果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为青岛科技大学。
        具有结构多样性和特殊功能的三维超结构一直是材料科学和能量转换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对于锂离子电池硅(Si)负极,纳米Si的超结构和表面设计可以有效地克服Si本征电子电导率低、体积变化巨大(300 %)和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过度积累的问题。将硅碳复合材料集成到纳米杂化结构中获得三维超结构是替代商用石墨负极的一种经济性改革。
        在该工作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自上而下的策略,利用镁热还原反应和化学气相沉积法构建了Si/SiO2@G-S超结构。Si/SiO2@G-S超结构成功合成取决于桥状SiO2包覆的Si纳米颗粒集成强大的三维网络。
        系统的研究表明,桥状SiO2产生的牵引力可以缓解由体积膨胀引起的各个方向的应力,从而保持整个电极的完整性。此外,石墨烯的沉积保证了此超结构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较高的离子/电子传输速率。基于Si/SiO2@G-S的锂离子电池表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180 mAh g-1,循环500圈),极佳的倍率性能(908 mAh g-1, 12 A g-1)和机械稳定性。组装的全电池同样展现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一系列研究技术表明Si/SiO2@G-S电极能有效稳定SEI膜。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技术基金等项目的支持。环境学院王磊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2020级博士马艺茹为第一作者。
        DOI:adfm.202211648,ASAP
        文章来源:青岛科技大学
        李彬,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师从赵东元院士,博士毕业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继续博士后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新型多孔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尤其是在磁性微介孔材料的构建、结构控制、性能调控以及在催化、分离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同时开拓多孔材料的应用领域,将有序介孔材料应用于面向人工智能的神经元记忆仿生电子器件中,开发了基于有序介孔材料的新型忆阻器,为简化人工智能处理器的结构,实现更高效和低能耗的处理器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已在Journal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hemical Science等期刊发表二十余篇论文。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30 01:12 , Processed in 0.083236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