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哈工大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何鹏

[复制链接]

248

主题

252

帖子

2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3 13: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鹏, 男,满族,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研究领域:钎焊、微纳连接、精密焊接、连接界面行为与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发。


何鹏
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前就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在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话 86416607
邮箱 hepeng@hit.edu.cn
地址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619房间

教育经历
1991年-1995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获学士学位
1995年-1997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
1997.3-1997.9,  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研究生(日本文部省奖学金)
1997年-2001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
2001年-2003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力学站博士后
工作经历
1起讫时间:        2002-2003年
职位,职称:        讲师
工作地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2起讫时间:        2003-2007年
职位,职称:        副教授
工作地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3起讫时间:        2007-2008年
职位,职称:        副教授、博导
工作地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4起讫时间:        2008-今
职位,职称:        教授、博导
工作地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5起讫时间:        2014.4-2014.6
职位,职称:        客座教授
工作地点:        日本大阪大学
主要任职
2011年-至今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2008年-至今  中国焊接学会钎焊及特种连接委员会 副主任
2006年-至今  中国焊接标准化委员会钎焊委员会 副主任
科研奖项
冯吉才、刘会杰、李卓然、何鹏、张杰等. 陶瓷与金属的连接机理及界面反应.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3年
冯吉才、何鹏、李卓然、刘会杰、张杰、孙凤莲等. 异种材料连接及界面行为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4年
何鹏、曹健、陈国庆、吴会强、冯吉才等.TiAl金属间化合物连接及界面反应机理.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年
李卓然、许桂法、何鹏等. 新型环保无铅无镉节银钎料的研制. 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8年
裴夤崟、龙伟民、何鹏、乔培新等. 硬质合金及超硬材料钎焊技术. 河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3年
龙伟民、鲍丽、钟素娟、何鹏、吕彦力等. 洁净钎料性能调控及高效钎焊工艺. 河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4年
龙伟民、乔培新、何鹏、田红平、朱坤等. 金刚石工具钎焊技术及其应用.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4年
龙伟民、裴夤崟、吴铭方、何 鹏、张青科等. 环境友好型复合钎料创制及应用.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5年
冯吉才、何鹏、林铁松、曹健、张洪涛等. 焊接接头组织调控与界面反应机理.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6年
龙伟民、何鹏、钟素娟、薛松柏、吴铭方等. 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6年


研究领域
新材料及异种材料钎焊与扩散焊
微纳连接及可靠性
精密焊接及连接界面行为与控制
绿色焊接材料及工艺
陶瓷、复合材料成形及表面改性
科研项目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JC2015011、原位TiB晶须强化ZrB2-SiC 与金属连接接头方法及机理研究、2015/07-2017/07、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474081、绿色低熔复合玻璃钎焊高体积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润湿及结合机理、2015/01-2018/1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5135、块体金属玻璃与晶态合金材料的纳米结构多层膜自蔓延反应连接机理及动力学研究、2013/01-2016/1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1321061、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2014/01-2016/12、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1021002、多功能防热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2011/01-2013/12、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975062、形成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增强钎缝的钛铝基合金连接方法及机理研究、2010/01-2013/12、主持。
连接界面韧化行为及控制机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重点基金,2011-2014,负责人
耐高温金属材料高温焊接方法研究,国家重大专项,2009-2010,负责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空间条件下陶瓷与金属的焊接新机理、2006/01-2008/12、主持。
置氢钛合金连接改性机理及理论模型,钛合金连接加工改性行为表征与优化控制,“973”,2005-2008,扩散焊专题负责人
钛铝合金叶片定向复合加工技术研究,基础预研,2004-2005,焊接专题负责人
钛铝基合金叶片一体化复合成形与组织控制基础研究,基础预研,2006-2009,焊接专题负责人
参加国内外会议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joining between carbon nanotube and metal nanoparticle, 65th Annual Assembly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Welding, July,8-13,2012, Denver, USA
Advanced materials Brazing and Diffusion Bonding 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5th International Brazing and Soldering Conference, IBSC 2012, April, 22-25, 2012. Red Rock Casino Resort Spa, Las Vegas, USA
The Novel Soldering and Brazing Technology of Advanced Materials. The 1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Joining and Electronics Packaging Technology. April 6-12, 2011 COEX, Seoul, Korea.
The joining research of TiAl in HIT.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razing, High Temperature Brazing and Diffusion Bonding. 2010. Aachen, Germany
Micro-joining in IC Manufacturing. 4th Forum of China-Korea Micro-Joining Technology. 2010. Dongguan, China
Distributions of Residual Stresses in Diffusion Bonding of Dissimilar Materials Intermetallics TiAl to steel 40Cr and Effect of Interlayer. Asian Pacific Conference for Fracture and Strength. 2006. Sanya, China
Distribution of Zn and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of Braze-Welding CMT Joints between Aluminium and Galvanized Steel Sheets.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esigning of Interfacial Structures in Advanced Materials and their Joints. 2006. Osaka, Japan
A new idea of prediction for distribution of inherent strains in T-type welding structure. 4th Physic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aterials and Thermal Proces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4. Shanghai, China
陶瓷与金属的低温活化反应扩散连接机理及空间条件下的接头组织演变. 第九届设计与前沿国际会议. 2010. 长沙
新材料及异种材料的钎焊扩散焊. 第十八届全国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交流会议. 2010. 深圳
电子封装技术发展. 第十七届全国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交流会议. 2009. 郑州
Al2O3陶瓷与金属活性钎焊研究进展. 第十六届全国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交流会议. 2008. 南宁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连接技术的发展现状. 第十五届全国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交流会议. 2007. 合肥
我国钎焊体系发展现状. 第十四届全国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交流会议. 2006. 上海
CMT熔钎焊新技术. 第十四届全国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交流会议. 2006. 上海
铜合金钎焊扩散焊连接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十三届全国钎焊及特种连接技术交流会议. 2005. 台州


讲授课程
本科生教学:
《新材料及异种材料连接及其界面行为》
《半导体器件物理》
《电子封装材料》
《薄膜材料与工艺》
《表面组装技术》
《电子封装常用软件讲座》

研究生教学:
《材料连接中的界面行为》
《焊接新技术讲座》
教学成果
何鹏 冯吉才.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5年
何鹏, 冯吉才.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2006年
方洪渊 冯吉才 杨建国 刘会杰 何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 6年


撰写书籍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第9章 钎焊    第14章 金属间化合物的连接),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年
《焊接手册第三版》(第1卷 第21章 钎焊方法及工艺  第2卷 第17章 稀贵及其他有色金属的焊接),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
牛济泰主编,孟令辉、张杰、何鹏参编.《航空航天材料的焊接与胶接》,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2年
薛松柏,何鹏. 《微电子焊接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年
Participated in Writing and Editing. Advances in Brazing Scienc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2013. UK: Woodhead Publishing Limited
授权专利
何鹏, 林铁松, 柴戡.一种Zr基块体金属玻璃与Sn基钎料的低温连接方法. 专利号:ZL201310213825.7
林铁松, 何鹏, 刘贵铭. 一种钛合金与不锈钢的真空微扩散连接方法. 专利号:ZL201410166026.3
何鹏, 林铁松, 柴戡. 一种加快Zr基块体金属玻璃与Sn基钎料冶金结合方法. 专利号: ZL201310213896.7
何鹏, 林铁松, 王君, 曹阳. 一种纳米银包覆铜粉低温焊膏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310484746.X
林铁松, 何鹏, 曹洋, 王君. 一种纳米银包覆铜粉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201310484749.3
林铁松, 何鹏, 潘瑞, 邱砚龙. 一种基于高温应用的间隙碳化物或氮化物陶瓷的低温活性扩散连接方法. 专利号: ZL201310227145.0
何鹏, 林铁松, 杨卫岐. 二硼化锆碳化硅复合材料与金属合金的扩散连接方法. 专利号: ZL201210149336.5
林铁松, 何鹏, 杨卫岐. 提高ZrB2基材料的钎焊连接强度的方法.专利号: ZL201110323598.4
林铁松, 何鹏, 王百慧. 一种高体积含量陶瓷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焊接方法. 专利号: ZL201110179638.2
林铁松, 何鹏, 王百慧. 一种熔点低于600℃的Sn-Zn-Ti活性钎料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201110243599.8
林铁松, 何鹏, 徐的. 电阻焊连接碳纳米管与金属的方法. 专利号: ZL201110176734.1
林铁松, 杨敏旋, 王晓蓉, 余丁坤, 舒俊胜. 一种低银抗氧化Sn-Ag系无铅钎料. 专利号: ZL201110182059.3
何鹏, 林铁松, 杨卫岐. 碳纳米管与金属连接的方法. 专利号: ZL201010187228.8
林铁松, 何鹏, 陆凤娇. 一种硼酸铝晶须增强低温无铅复合焊膏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201110130833.6
何鹏, 冯吉才, 王明, 刘永斌, 黄麟. 一种真空扩散连接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方法. 专利号: ZL200710144686.1
何鹏, 林铁松, 黄超. 一种用于钛合金与陶瓷钎焊的复合钎料及其钎焊方法. 专利号: ZL201010215156.3
林铁松, 何鹏, 李海新, 刘羽. TiAl基合金与Ni基高温合金的接触反应钎焊连接方法. 专利号: ZL201010530026.9
何鹏, 林铁松, 柴戡. 复合太阳能光伏汇流焊带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201110196023.0
林铁松, 何鹏, 杨敏旋. 一种原位自生TiB晶须提高陶瓷钎焊接头强度的方法. 专利号: ZL201010215105.0
何鹏, 杭春进, 林铁松, 宋昌宝. 含热敏元件壳体封装的间接加热钎焊方法. 专利号: ZL201010528022.7
何鹏, 吕晓春, 安晶, 陆凤娇, 林铁松, 杭春进. 纳米Fe增强低温无铅复合焊膏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201010301221.4
何鹏, 吕晓春, 安晶, 林铁松, 钱乙余. 纳米Ag增强低温无铅复合焊膏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201010301190.2
何鹏, 吕晓春, 安晶, 林铁松, 钱乙余. 纳米Ni增强低温无铅复合焊膏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号: ZL201010301224.8
何鹏, 马鑫, 安晶, 徐金华, 吕晓春. 纳米增强无铅焊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号: ZL200910306035.7
何鹏, 冯吉才, 刘多. 低温抗氧化无铅钎料.专利号: ZL200810063851.5
何鹏,冯吉才, 谢凤春, 刘多. 一种活性中温铜基钎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 ZL200610151221.4
何鹏,冯吉才, 刘多.多元无铅钎料. 专利号: ZL200810063852.X
何鹏, 曹健, 王明, 冯吉才, 范龙. 一种用于TiAl基合金钎焊的高温钎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 ZL200810136917.9
何鹏, 冯吉才, 刘宏, 王伦, 王明.一种真空扩散连接碳/碳复合材料的方法. 专利号: ZL200710144685.7
冯吉才, 何鹏, 谢凤春, 张九海.碳铜复合结构换向器钎焊成型方法. 专利号: ZL200710072472.8
冯吉才, 何鹏, 谢凤春, 张九海. 碳铜复合结构换向器钎焊一次成型方法. 专利号: ZL200710072470.9
何鹏, 冯吉才, 王明.一种低温活性真空扩散连接陶瓷的方法.专利号: ZL200610010356.9
冯吉才, 李卓然, 曹健, 何鹏, 刘会杰. TiAl合金与TiB2金属陶瓷的自蔓延反应连接方法. 专利号: ZL200510010468.X
冯吉才, 吴会强, 何景山, 张秉刚, 何鹏. 一种加过渡层的钛铝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电子束焊接方法. 专利号: ZL200510010088.6
冯吉才, 吴会强, 何鹏, 何景山, 张秉纲. 电子束/热处理复合细晶化处理钛铝基合金的方法.专利号: ZL200510010098.X
冯吉才, 何鹏, 李玉龙, 张九海.一种TiAl合金增压涡轮与钢轴的高强度连接方法.专利号: ZL200510010401.6
许桂法, 何鹏, 张理成, 冯吉才, 李卓然.一种高塑性铜磷钎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 ZL200410044078.X
何鹏, 冯吉才, 钱乙余, 邓志容.一种中温Ag基钎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 ZL200410044108.7
冯吉才, 何鹏, 钱乙余, 张九海, 张秉刚.钛铝基合金与钢的一种活性复合梯度阻隔扩散焊接方法.专利号: ZL02133239.8
论文期刊
R. Pan, H.M. Wei, T.S. Lin, P. He, Dusan P. Sekulic, Q.Y. Wang, X.M. Duan. Homogenization of the zirconium carbide–titanium interface domain. Scripta Materialia, 2016, 112:42-45
J. Wang, J. Jiu, M. Nogi, T. Sugahara, S. Nagao, H. Koga, P. He, K. Suganuma. A highly sensitive and flexible pressure sensor with electrodes and elastomeric interlayer containing silver nanowires. Nanoscale. 2015, 7(7):2926-2932
J. Wang, J. Jiu, T. Araki, M. Nogi, T. Sugahara, S. Nagao, H. Koga, P. He, K. Suganuma. Silver nanowire electrodes: improved conductivity without post-treatment and application in capacitive pressure sensors. Nano-Micro Letters. 2015, 7(1):51-58
X.L. Qiu, D. Xu, T.S. Lin. X. Yang, Y. Liu, P. H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the Effect of Carbon Nanotube Chirality on Nano-Joining with Gold Particle. Materials Transactions. 2015, 56(7):1007-1009
J. Wang, H.M. Wei, P. He, T.S. Lin, F.J. Lu.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n-Bismuth Solder Reinforced by Aluminum Borate Whiskers.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2015, 44(10):3872-3879
P.P. Lin, T.S. Lin, P. He, W. Guo, J.D. Wang. Investiga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Li-Ti ferrite/Bi2O3-B2O3-SiO2 glass/Li-Ti ferrite joints reinforced by FeBi5Ti3O15 whisker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15, 35(9):2453-2459
K. Chai, T.S. Lin, P. He, J.F. Sun. Time exponent suppression of growth of the Zr–Sn diffusion layers between amorphous Zr55Cu30Al10Ni5 and Sn.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5, 646:243-248
K. Chai, T.S. Lin, P. He, J.F. Sun. The limited annealing treatment of the Zr55Cu30Al10Ni5 metallic glass below its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5, 620:137-141
K. Chai, T.S. Lin, P. He, J.F. Sun. The Kinetic Theory of Growth of Zr-Sn Diffusion Layers on Zr55Cu30Al10Ni5 Metallic Glass. CHIN. PHYS. LETT. 2014, 31(11):116102
X.L. Qiu, Y. Cao, T.S Lin, P. He, J. Wang, P. Liu, X.L. Gu. Large-scale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by aqueous reduction for low -temperature sintering bonding. Journal of Nanomaterials. 2014(2014), Article ID 594873
C.B. Song, P. He, T.S. Lin, H.M. Wei, W.Q. Yang. Electroplating assisted diffusion bonding of ZrC-SiC composite for full ceramic joint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4, 40:7613-7616
C.B. Song, P. He, T.S. Lin, D.C. Jia. Interfacial reaction evolution of the ZrC ceramic joint diffusion bonded with Ni interlayer.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4, 40(8):12999-13007
W.Q. Yang, T.S. Lin, P. He, H.M. Wei, L.L. Xing, D.C. Jia.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rB2-SiC joints fabricated by contact-reactive brazing technique with Ti and Ni interlayer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4, 40(5):7253-7260
W.Q. Yang, P. He, T.S. Lin, D.C. Jia.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In-situ TiB Reinforced ZrB2-SiC Joints.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14, 43(4):901-905
P. He, J. Wang, T.S. Lin, H.X. Li. Effect of hydrogen on diffusion bonding of TiAl-based intermetallics and Ni-based superalloy using hydrogenated Ti6Al4V interlay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4, 39(4):1882–1887
F.Y. Shu, Y.H. Lv, Y.X. Liu, J.J. Lin, F.J. Xu, Z. Sun, B.S Xu. P. 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iller Metals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s of GTA Welded AA7A52(T6).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 2014, 23(6):2293-2299
Z. Jiao, H. Huang, H, L. Liu, A. Hu, W. Duley, P. He, Y. Zhou. Nanostructure evolution in joining of Al and Fe nanoparticles with femtosecond laser irradi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14, 115(13):134305
Z. Jiao, M. Sivayoganathan, W.W. Duley, P. He, N. Zhou.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mtosecond-Laser-Induced Subcluster Segregated Nanoalloys.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14, 118, 24746−24751
J. Wang, J.T. Jiu, Teppei Araki, Masaya Nogi, Tohru Sugahara, Shijo Nagao, Hirotaka Koga, P. He, Katsuaki Suganuma. Silver Nanowire Electrodes: Conductivity Improvement Without Post-treatment and Application in Capacitive Pressure Sensors. Nano-Micro Letters. 2014, 14(11)
D.P. Sekulic. Nehete, Rahul, Yu, Cheng-Nien, Fu, Hai. An energy sustainability metric. Energy. 2014, 74:37-44
F.Y. Shu, Y.H. Lv, Y.X. Liu, F.J. Xu, Z. Sun, P. He, B.S. Xu. FEM modeling of softened base metal in narrow-gap joint by CMT plus P MIX welding procedure. 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 2014, 24(6):1830-1835
C.B. Song, T.S. Lin, P. He, W.Q.Yang, D.C. Jia, J.C. Feng.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its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ZrC-SiC composite joint diffusion bonded with pure Ni foil.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4, 40(1):17-23
C.B.Song, T.S. Lin, P. He, Z. Jiao, J. Tao, Y.J. Ji.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linear friction welding between dissimilar Ti-based alloy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2014, 83:35-38
F.Y. Shu, Y.H. Lv, Y.X. Liu, F.J. Xu, Z. Sun, P. He, B.S. Xu. Residual stress modeling of narrow gap welded joint of aluminum alloy by cold metal transferring procedur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4, 54:224-235
L. Bao, J. Ma, W.M. Long, P. He, T.A. Zhang, Nguyen. Fractal analysis in particle dissolution: a review. Avreview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4, 30(3):261-287
Y.L. Li, W. Liu, C. Zhao, X.W. Hu, D.P. Sekulic. Mechanical response of reaction phases of the TiAl/steel brazed joint under a tensile load.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2014, 49(3):1114-1120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19

帖子

15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7
沙发
发表于 2018-12-12 12:47:18 | 只看该作者
10月28日上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何鹏受聘河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我校力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报告会由我院牛济泰院士主持,材料学院院长管学茂为何鹏颁发兼职教授聘书,我院材控专业20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报告会。
    何鹏,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丶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国家973、863 等各级各类项目40余项。发表或合作发表学术论文265篇,其中SCI收录160篇,H影响因子25;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0项,授权40项;主编和参编教材及手册7本;制修定国家标准8项。
    聘任仪式结束后,何鹏作题为《钎焊材料基因工程与智能钎焊》的学术报告。会上,何鹏从对钎焊材料丶工艺与设备行业技术发展的思考为切入点作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他首先以美国、欧盟、日本以及我国的材料基因组计划的发展为例,阐释了材料基因组计划的背景与意义,剖析了材料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国际学术的前沿方向。随后,他介绍了材料基因组计划的重要技术: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实验以及两者之间的枢纽——材料数据库。他通过焊接实例讲述了钎料设计复杂性、界面反应共性以及各技术存在亟待解决的基础问题,表明钎接材料基因工程的发展广阔空间,鼓励同学们积极探索,突破创新。最后,他介绍了前沿智能钎焊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钎焊材料基因工程中钎焊过程的智能化应用。会后,何鹏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交流活动,报告会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报告会内容详实,举例丰富。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我院相关老师从事钎焊方面的研究,以及钎焊专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我院相关方面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30 00:48 , Processed in 0.092590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