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医用聚芳醚酮材料的量产关键技术及其骨科植入器械表面仿生改性技术研发”启动

2020-10-23 12:42| 发布者: pangzi| 查看: 218| 评论: 0

摘要: 2020年10月16日,由浙江大学作为牵头单位、浙江邵逸夫医院范顺武教授牵头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暨专题调研会在浙江衢州顺利召开。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医药生物技术处、浙江省科技厅、衢州市科技局、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项目四个课题负责人及研究骨干参加会议,启动会由邵逸夫医院 ...

2020年10月16日,由浙江大学作为牵头单位、浙江邵逸夫医院范顺武教授牵头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暨专题调研会在浙江衢州顺利召开。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医药生物技术处、浙江省科技厅、衢州市科技局、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项目四个课题负责人及研究骨干参加会议,启动会由邵逸夫医院范顺武教授主持。

项目负责人范顺武教授首先介绍了项目的背景意义和研究目标,针对聚芳醚酮作为外科医用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现状,研发国产化的高性能医用原材料与适合国人解剖特点的植入器械迫在眉睫。医用聚芳醚酮的纯化精制难、量产设备缺乏、植入体成骨活性低等是制约国产化的重要因素。项目立足化学、材料工程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热点,开展全链条研究,开发医用级PEEK、高成骨活性M-PAEK和高强度PEK,开发具有优异骨整合性的椎间融合器、智能人工椎体、运动医学锚钉,并开展临床试验。紧接着,各课题负责人就各课题具体实施方案及研究目标分解分工进行了汇报,与会领导与专家认真审议了项目的实施方案,对实施方案总体上表示肯定的同时,针对技术路线的具体细节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协助项目组完善了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项目总经费379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助经费798万元,实施周期为两年,预期成果包括:开发3种新型医用聚芳醚酮,建成年产2吨医用级聚芳醚酮生产线。发展仿生骨膜化跨尺度-多层级聚芳醚酮表面改性新技术,获得具有良好骨愈合性的植入器械。研发符合三类产品注册标准的椎间融合器、智能人工椎体、运动医学锚钉产品,至少1种进入临床试验。力争获得发明专利11项至12项。

范顺武,医学博士、骨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主任、邵逸夫医院下腰痛诊治中心主任、浙江大学骨科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骨科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浙江省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协会浙江省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国骨伤》编委。

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具有非常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下腰痛、颈椎病、骨关节病和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微创化手术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内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多项手术技术居于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先撑开后复位”的手术理念治疗腰椎滑脱,简化了手术操作、改善了治疗效果;在国内率先报道应用微创腰椎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下腰痛疾病,最大程度保留了脊柱的正常结构、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改善了手术的远期疗效;在国内率先报道微创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技术和手术创伤评估体系,为脊柱骨折的治疗开辟了新的微创化途径;脊柱骨折的前路手术技术和下腰痛的椎间融合技术分别作为“骨科教程”在国内最权威杂志《中华骨科杂志》发表并在全国推广应用;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技术解决了多节段颈椎病手术创伤大、内固定不稳定等技术难题,缩短了手术时间、改善了手术疗效;与国际同步开展的膝、髋关节置换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关节脱位、活动度不理想等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曾获《中华骨科杂志》中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省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为2008年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阅读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7 03:49 , Processed in 0.05179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