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刘明贤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30

帖子

17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7 09:33: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明贤,博士,暨南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是聚合物复合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以及新型医疗器械。刘老师2010年入职暨大,2013年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同时成为省第七批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的校级培养对象。


刘明贤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电子邮件:liumx@jnu.edu.cn

学习经历
2000.9-2004.7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
2004.9-2010.6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10.7-2013.9    暨南大学 讲师
2013.10-2016.9   暨南大学 副研究员
2016.10-今       暨南大学 教授
研究方向
生物医学材料、纳米材料及技术、高性能橡胶塑料
主要论文
在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篇)、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3篇)、Langmuir等发表SCI论文54篇(他引共1014次),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2篇(1、2区论文20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2篇和封面论文2篇。论文总被引用1826次(Google Scholar),其中4篇被引用100次以上,H指数21。
近5年发表论文:
2017年
[1] Huang Biao, Liu Mingxian*, Long Zheru, Shen Yan, Zhou Changren*. Effects of halloysite nanotubes on physicalproperties and cytocompatibility of alginate composite hydrogel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 2017, 70: 303-310.
[2] He Rui, Liu Mingxian*, Shen Yan, Long Zheru, Zhou Changren*. Large-areaassembly of halloysite nanotubes for enhancing the capture of tumor cel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5(9): 1712-1723 (封面论文)
[3] Liu Mingxian*, Huo Zhuohao, Liu Tengfei, Shen Yan, Rui He, Zhou Changren*. Self-Assembling halloysite nanotubes into concentricring patterns in a sphere-on-flat geometry. Langmuir, Doi: 10.1021/acs.langmuir.6b04460.
[4]Liu Yongwang, Liu Mingxian*. Conductive carboxylated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composites by incorporation ofpolypyrrole-wrapped halloysite nanotubes.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3: 56-66.
2016年
[1] Liu Mingxian*, Chang Yanzhou, Yang Jing, You Yuanyuan, He Rui, Chen Tianfeng*, Zhou Changren. Functionalized halloysite nanotube by chitosan grafting for drug delivery of curcumin to achieve enhanced anticancer efficacy.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2016, 4(13): 2253–2263.
[2] Liu Mingxian*, He Rui, Yang Jing, Zhao Wei, Zhou Changren*. Strip-like clay nanotubes patterns in glass capillary tubes for capture of tumor cell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6, 8(12): 7709–7719.
[3] Liu Mingxian*, He Rui,Yang Jing, Zhao Wei, Zhou Changren.Transcrystallization at the surface of graphene-modified chitosan fiber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 2016, 49(26): 265305.
[4] Ma Liubo, Liu Mingxian*, Peng  Qi, Liu Yongwang, Luo Binghong, Zhou Changren. Crosslinked carboxylated SBR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chitin nanocrystals. Journal of Polymer Research, 2016, 23(7): 134.
[5] Liu Mingxian*, Zheng Huanjun, Chen Juan, Li Shuangli, Huang Jianfang, Zhou Changren*. Chitosan-chitin nanocrystal composite scaffoldsfor tissue engineering.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6, 152: 832–840.
[6] Yang Jing, Wu Yanping, Shen Yan, Zhou Changren, Li Yifang, He Rongrong*, Liu Mingxian*. Enhanced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doxorubicin for breast cancer using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modified halloysite nanotube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6, 8 (40): 26578–26590.
[7] Liu Mingxian*, He Rui, Yang Jing, Long Zheru, Huang Biao, Liu Yongwang, Zhou Changren*. Polysaccharides-halloysite nanotubescomposit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 review.Clay Minerals, 2016, 51, 457–467.
2015年
[1] Liu Mingxian*, Peng Qi, Luo Binghong, Zhou Changren*. The improvement of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d water-response of carboxylated SBR by chitin nanocrystals.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15, 68: 190–206.
[2] Liu Mingxian*, Huang Jiandong, Luo Binghong, Zhou Changren. Tough and highly stretchable polyacrylamide nanocomposite hydrogels with chitin nanocryst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5, 78: 23–31.
[3] Liu Mingxian*, Yang Jing, Ao Peng, Zhou Changre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tosan hollow nanospheres for anticancer drug curcumin delivery. Materials Letters, 2015, 150: 114-117.
[4] Liu Mingxian, Dai Libing, Shi Huizhe, Xiong Sheng, Zhou Changren*. In vitro evaluation of alginate/halloysite nanotube composite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 2015, 49: 700-712.
[5] Peng Qi, Liu Mingxian*(通讯作者), Zheng Jianwen, Zhou Changren*.Adsorption of dyes in aqueous solutions by chitosan-halloysite nanotubes composite hydrogel beads.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15, 201: 190–201.
2014年
[6] Liu Mingxian, Jia Zhixin, Jia Demin, Zhou Changren. 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halloysite nanotubes-polymer nanocomposite.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2014, 39(8): 1498–1525.
[7] Liu Mingxian, Shen Yan, Ao Peng, Dai Libing, Liu Zhihe, Zhou Changren. The improvement of hemostatic and wound healing property of chitosan by halloysite nanotubes. RSC Advances, 2014, 4(45): 23540-23553.
2013年
[8] Liu Mingxian, Zhang Yun, Zhou Changren. Nanocomposites of halloysite and polylactide. Applied Clay Science. 2013;75-76:52-9.
[9] Liu Mingxian, Zhang Yun, Li Jingjing, Zhou Changren. Chitin-natural clay nanotubes hybrid hydrog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3;58:23-30.
[10] Liu Mingxian, Wu Chongchao, Jiao Yanpeng, Xiong Sheng, Zhou Changren. Chitosan-halloysite nanotubes nanocomposite scaffold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2013;1:2078-89.
2012年
[11] Liu Mingxian, Zhang Yun, Wu Chongchao, Xiong Sheng, Zhou Changren. Chitosan/halloysite nanotubes bionanocomposites: 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biocompati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2;51:566-75.
[12] Liu Mingxian, Li Wendi, Rong Jianhua, Zhou Changren. Novel polymer nanocomposite hydrogel with natural clay nanotubes. Colloid and Polymer Science. 2012;290:895-905.
会议论文:
1.Liu Mingxian, He Rui, Yang Jing, Zhou Changren. Halloysite nanotub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EUROCLAY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K, 5–10 July 2015, Keynote.
2.Liu Mingxian, Zhang Yun, Zhou Changren. Chitosan/halloysite nanotubes bionanocomposit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 9th World Biomaterials Congress (Chengdu, China), June 1-5 2012, Oral Presentation
3.刘明贤,何瑞,杨景,罗丙红,李红,周长忍。埃洛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的生物材料应用,2015中国生物材料大会,2015年11月19日-22日,海南省海口市,2015,口头报告
4.刘明贤,周长忍, 埃洛石复合壳聚糖止血和创面修复海绵材料及制备和应用,中国生物材料学会2013年大会,2013年12 月20日-23日,深圳,2013,口头报告
5.刘明贤,何瑞,杨景,赵伟,罗丙红,周长忍。利用甲壳素纳米晶网络结构构建具有水刺激-响应机械性能的橡胶复合材料,第十届中国橡胶基础研究研讨会,2015年09月16-18日,广州,2015,口头报告,青年专题主持人
6.刘明贤,敖鹏,罗丙红,周长忍。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tosan hollow nanospheres for anticancer drug curcumin, 2014全国纳米生物与医学学术会议,2014 年11 月5-8日,成都.
7.刘明贤,彭琦,何瑞,杨景,赵伟,罗丙红,周长忍。甲壳素纳米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2015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15年10月17日-25日,苏州.
8.刘明贤,类延达,郭宝春. 埃洛石纳米管杂化环氧树脂的界面反应. 200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07年10月9-13日,成都.
9.刘明贤,罗丙红,容建华,周长忍. 埃洛石纳米管复合壳聚糖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性能. 2011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11年9月24-28日,大连.
出版论著:
1.Jock Churchman, Pooria Pasb主编《Natural Mineral Nanotube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编写其中一章《Halloysite-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nanocomposit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pple Academic Press, February 4, 2015.
2.周长忍教授主编《先进生物材料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编写人员
3.2012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社会发展科技司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编写人员
4.2013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社会发展科技司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编写人员
专利:
1.刘明贤,周长忍,敖鹏,黄健东。埃洛石复合壳聚糖止血和创面修复海绵材料及制备和应用,申请号:CN201310202842.0
2.刘明贤,周长忍。一种埃洛石纳米管的定向排列方法及其涂层和应用,授权号:CN 104386647 B
3.刘明贤,何瑞,周长忍。一种用于捕获肿瘤细胞的埃洛石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申请号:2016105088499
承担课题
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基于纳米材料的循环肿瘤细胞捕获器件的构建及癌症早期诊断关键技术”项目编号:2015AA020915 122万元科技部  2015/01~2017/12
2.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甲壳素纳米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微结构调控及其机械性能的水响应性研究”项目编号:51473069 78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15/01~2018/12
3.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控制挥发自组装过程的埃洛石纳米管有序表面的构建及其诱导细胞取向生长的研究”项目编号:51502113 23.1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16/01~2018/12
4. 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新型一维天然纳米材料——埃洛石的大分子修饰及其作为siRNA和化疗药物联合载体用于癌症治疗的研究”项目编号:S2013050014606 100万元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 2013/10~2017/ 09
5. 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省科技计划)“基于可再生海洋资源甲壳素的高效油水分离海绵材”项目编号:2014A020217007 20万元广东省科技厅  2015/03月~2018/02
6. “广东特支计划”科技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编号:2014TQ01C127 30万元 广东省科技厅 2015/04月~2018/03
7.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一维纳米生物探针的构建及循环肿瘤细胞检测”项目编号:201610010026 30万元 广州市科信局 2016/05月~2019/04
8.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新教师类项目“埃洛石纳米管复合壳聚糖新型止血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项目编号:20114401120003 4万元教育部 2011/12~2013/12
9. 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作者资助项目“壳聚糖-埃洛石纳米管杂化基因载体系统的构建及转染行为”课题号:sybzzxm201220 5万元广东省教育厅 2013/04~2015/04
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杰出人才项目项目编号:21615204 50万元 2015/01~2016/12
讲授课程
《工程化学》、《高分子加工原理》、《生产实习》、《橡胶工艺学》、《高分子与现代生活》、《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生)等
荣誉与奖励
1. 国家863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入选者(2015年)
2. 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2013年
3. 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016年)
4. 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014年)
5. 暨南大学双百英才计划第一层次人才(2016年)
6. 暨南大学杰出青年学者支持计划(2014年)
7. 暨南大学优秀本科生班主任(2014年)
8.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4年)
9. 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 年)
10. 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社会职务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员
广州市橡胶学会理事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B、Polymer Chemistry、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等 20 余本英文杂志的通讯审稿人
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议专家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议专家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0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
沙发
发表于 2019-7-8 16:51:34 | 只看该作者
  勘探,生产,精炼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难以控制,这对环境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石油污染对海鸟和其他海洋生物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泄漏的油污可能通过食用的鱼类和贝类富集在人类体内,并且会污染地下水。因此,需要新的有效解决策略来解决一直存在的土壤和海洋污染问题。
  近日,暨南大学刘明贤教授团队与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的Yuri Lvov教授合作,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发表题为“Superhydrophobic Polyurethane Foam Coated with Polysiloxane-Modified Clay Nanotubes for Efficient and Recyclable Oil Absorption”的研究文章。刘明贤教授Yuri Lvov是该文共同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吴帆为第一作者。
  超疏水聚氨酯泡沫(POS@HNT-PUF)通过埃洛石纳米管(HNTs)的表面涂覆制备。首先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对HNTs进行表面接枝改性,然后通过浸涂法将接枝改性后的HNTs组装在聚氨酯泡沫上。该处理使得改性后PUF的水接触角高于150°。改性泡沫可以高选择性地吸收油和有机溶剂,同时表现出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这种疏水性纳米管涂层还增强了PUF的阻燃性,改性泡沫将自熄并且保持较大的完整性。通过用天然粘土纳米管涂覆制备疏水性和阻燃性PUF的方法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并且在油水分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
图1. POS@HNTs涂覆聚氨酯泡沫的制备示意图
  接枝改性后的HNTs极大地改善了聚氨酯泡沫的吸油能力。POS@HNTs-PUF具有优异的亲油特性,可以轻松地吸收水面下方或上方的油滴(当用镊子将泡沫浸入水中时)。由于水和疏水泡沫之间夹有气泡层,超疏水/超亲油泡沫具有很强的反射性。改性泡沫具有良好的柔韧性,通过轻轻挤压泡沫可轻松除去油。改性泡沫在氯仿中可吸收其自身重量的105倍。由于油的密度,粘度和其他性质的差异,它对不同的油或有机试剂具有不同的吸收能力。例如,氯仿的密度相对较高,因此改性泡沫吸收的量较大。甲醇不是很稠密,因此吸收的量较小。在疏水性泡沫重复使用10次后,泡沫的吸收能力没有显着变化,这表明其具有优异的可重复使用性。
  用于油水分离的泡沫的缺点是它们的吸收能力有限,这需要在清洁大面积溢油期间使用和运输大量的吸油泡沫。将设计的疏水泡沫连接到真空泵可以快速吸收水表面的油。为了模拟海上溢油的处理,他们将一个连接真空的针插入疏水泡沫中,并成功地从水面吸取油。在真空泵启动后,由于压力差,将植物油从泡沫中拉出到注射器中。植物油不断被吸收到POS@HNTs-PUF中,使水表面清洁,然后被吸入注射器中。该结果说明了POS@HNTs-PUF用于海洋石油泄漏修复的潜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9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板凳
发表于 2019-7-24 09:14:33 | 只看该作者
 2019年6月,由暨南大学教授刘明贤、周长忍以及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贾德民通力合作编著,经过3年多时间的文献汇总研究和撰稿编写,我国首部埃洛石中文专著《埃洛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一书日前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共计643页,共有12章,94.3万字,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其研究开发概况、结构性能表征、表面改性方法、埃洛石纳米复合水凝胶、热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埃洛石纳米复合材料、橡胶/埃洛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埃洛石在环境保护、组织工程、创伤修复、药物载体、生物传感、电学和热学功能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情况。目前,科学社网上书店、淘宝、京东等网店都有该书销售。
  黏土矿物埃洛石纳米管(Halloysite Nanotubes, HNTs),是一种具有中空管状结构、良好水分散性、内外壁不同性质、高吸附性、生物相容、环境友好的新型纳米材料。天然埃洛石的内径为10-20 nm,外径为40-70 nm,长度为200-1000 nm,化学式为Al2Si2O5(OH)4。由于其具有高长径比和高吸附性,能够在其管内外壁吸附或接枝功能分子,因此在复合材料、环境保护、药物载体、医用材料、生物检测、能源电池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从埃洛石的基本结构性质出发,详细介绍了其表面改性方法、聚合物/埃洛石纳米复合水凝胶、塑料/埃洛石纳米复合材料、橡胶/埃洛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埃洛石在环境保护、组织工程、创伤修复、药物载体、生物传感、电学和热学功能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本书主要是作者在埃洛石领域的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对国内外埃洛石研究进展的新概括。期望对正在从事埃洛石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有参考价值,同时希望能激发各界人士对埃洛石这种新型纳米材料的兴趣,碰撞出交叉性创新思维,进而为推广埃洛石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本书可供从事复合材料、矿物材料、生物材料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材料、化学、生物、环境、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参考阅读。
两大必看的理由
一、国内首本中文埃洛石书籍
  这是一本全国范围内首次正式出版的埃洛石中文书籍,开创了历史先河。特别在埃洛石这一领域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总结埃洛石的知识文化,概括研究进展,推动产业化转移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其他黏土的科学研究与产业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二、专业全面的埃洛石知识
  作者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决定了《埃洛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这本书专业权威的地位!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书中涵盖的埃洛石知识系统而全面,是一本堪称埃洛石百科全书的实用性书籍,是您全面了解埃洛石的必备工具。
附:[本书前言]
  在地球表面上广泛而大量地存在黏土矿物,其中很多表现出奇妙的纳米结构。因此,纳米黏土是自然届中存在的廉价纳米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包含纳米黏土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或经过表面改性的纳米黏土是一类新的高新技术材料,可以在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获得应用。埃洛石是属于高岭土类黏土矿物,由于其形态多呈中空管状结构,所以文献中常称为埃洛石纳米管。1826 年法国地质学家和采矿工程师Berthier 在文献中最先描述了埃洛石,为纪念埃洛石的最初发现者比利时地质学家 Omalius d''Halloy,将这种在比利时 Liège 地区石炭系灰岩中发现的这种矿物命名为埃洛石(Halloysite)。作为铝氧八面体和硅氧四面体1:1层状结构的黏土矿物,其形成过程是在天然条件下由高岭土片层卷曲形成的,一般埃洛石纳米管是由20几个片层卷曲而成,因此属于多壁无机纳米管。埃洛石矿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中国、墨西哥、巴西等国家都有大量的沉积。
  从1950年埃洛石的中空纳米管状结构被认识到以来,关于埃洛石的研究相继集中在矿物的基本结构性质、稳定性和插层方法、药物载体及模板应用、聚合物复合材料、环境和生物医学应用、高新技术领域应用等。与合成的碳纳米管相比,埃洛石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用埃洛石纳米管取代昂贵的碳纳米管的一些应用,将其开发为廉价的高性能矿物材料是主要的研究目标之一。埃洛石的优势除了价格便宜,埃洛石还具有独特中空管状结构,表面孔结构丰富,存在表面活性基团,内外壁具有不同的电荷性质,高吸附能力,等等独特的性能表现。此外,埃洛石具有较高的长径比,其自身机械强度高,同时热稳定性好。埃洛石是还是一种生物相容性的纳米材料,具有非常小的细胞毒性和高的体内安全性。
  本书作者从2004年起跟随导师开展了一系列的埃洛石/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在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独立工作以后,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将埃洛石作为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重点研究了埃洛石的基本结构性质、表界面改性方法、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面和结构性能、埃洛石在生物医学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研究。通过对埃洛石基本结构性质的研究,有效地进行界面设计和功能化改性,发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实现埃洛石矿物资源的多种高值化应用,开发了埃洛石基矿物功能材料,从而为这种新型材料的实际应用,服务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内容得到了国家“86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2015AA0209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2113)、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S201305001460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A020217007)和广州市科技计划(201610010026)等项目的支持。
  近年来,在国内外同行的共同努力下,对埃洛石这种纳米矿物材料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对其结构稳定性、表面功能化方法、生物相容性评价等有了较多的研究进展,相继发展了基于这种纳米管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先进功能材料,可以潜在地用于家电汽车、国防军工、智能材料、生物医学、食品包装、化妆品添加、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诸多领域。
  本书既是研究者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对国内外埃洛石研究的新概括,主要从埃洛石的结构性质出发,详细介绍了其基本结构性质、表面改性方法、埃洛石水凝胶、聚合物/埃洛石纳米复合材料,并总结了其在环境保护、组织工程、药物载体、生物传感、电和热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应用方向。本书的目的在于总结现有的埃洛石的研究工作,激发埃洛石的进一步研究的热情,碰撞出新的交叉性创新思维,全面推广埃洛石这种新型材料的实际应用,以造福人类社会。期望本书对正在从事埃洛石相关领域研究和开发的人员有参考价值。
  本书编写过程中也得到了诸多兄弟单位的支持和鼓励,我的研究生对本书的图表的修改和美化也作了不少贡献。本书第全部章节由暨南大学刘明贤编写。我的课题组组长暨南大学周长忍教授和博士导师华南理工大学贾德民教授在百忙之后对全书进行了审核修改。本书撰写期间,正值我在美国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合作导师Yuri Lvov教授对本书的撰写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宝贵支持。本书参考了大量的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虽然本书力求全面概况埃洛石的研究现状,但由于埃洛石研究涉及学科众多,相关领域发展很快,加之作者的水平能力有限,本书难免存在错误和疏漏等诸多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9 03:25 , Processed in 0.099564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