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资源化工研究部李洪钟

[复制链接]

84

主题

91

帖子

1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09:1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姓 名:李洪钟        
性    别:男
职 务: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职    称: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
邮政编码:100190        
电子邮件:hzli@ipe.ac.cn        
    李洪钟,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化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多相反应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41年1月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1965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1965-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工作,期间长期参加了国家顺丁橡胶攻关项目(注:该项目集体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本人未获奖),其中从事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与开发工作。
  1981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
  1986-1988年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博士后,研究多种燃料在中试规模循环流化床中的燃烧特性和微细颗粒循环流化床的流动特性。有关论文于1989年获第十届国际流化床燃烧会议最佳论文奖。
  1989年至今,为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研究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八五”重大项目和多项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以及与中国石化总公司、上海焦化厂、攀枝花钢铁公司和云南曲靖越钢集团公司等企业的合作项目。主要研究工业气固流化床和移动床结构与动力学行为的量化及调控理论与方法。曾用自行设计的光纤微观摄像探头发现快速流化床中颗粒聚团的存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将多相流基本原理与散料力学相融合,建立了移动床气固两相流理论;提出了颗粒与添加组分设计、流体设计、外力场设计、内构件和床型设计等旨在抑制气泡和聚团的生长,实现气固散式流态化的理论与方法。
  目前承担科技部973计划过程节能重大项目及与云南新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和中信锦州钛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项目。研究方向为工业多相流反应器结构与流动行为的量化预测理论和优化调控方法; 多相流结构与传递和反应的相互关系;多相反应与传递过程强化的理论与方法;流化床反应器模拟与放大规律的研究等。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并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和6章;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2项,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12项。在流态化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获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与郭慕孙院士共同主编我国首部“流态化手册”(316万字)2008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选为“三个一百”工程原创图书,2011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现任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Particuology”编委,“应用化学”编委,“工程研究”编委。曾任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流态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化工冶金”副主编,“中国粉体技术”杂志编委会主任,“燃料化学学报”编委,“基础研究”编委。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4 01:24 , Processed in 0.32193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