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阁平

[复制链接]

360

主题

392

帖子

5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8 16:56: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阁平,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曾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际金相协会荣誉奖等奖项。分类关注钛合金与锆合金的工艺(材料制备工艺、零件成型工艺、机械加工工艺等),性能(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工艺性能、使用性能等),显微组织(成分设计、相变、晶体缺陷、微观结构等);整体把握钛合金与锆合金工艺--性能--显微组织的内在关系;期待解决钛合金与锆合金在科研、生产、应用过程中表现出的部分问题。


李阁平
性 别        男        最高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        研究员                
部 门        沈阳先进材料研发中心 钛合金研究部
通讯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钛合金研究部
邮政编码        110016         
电子邮件        gpli@imr.ac.cn
电 话        +86-24-83978619        
传 真        +86-24-23971638
简历:
教育经历:
1987年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研究经历:
1990年~1992年执教于吉林工业大学;199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199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2003年国家公派赴美国高级访问学者,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至今。

获奖及荣誉:
  • 中航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9
  • 国际金相协会荣誉奖,2005
  • 中航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4
  •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7
代表论著:
  1. S. Q. Wu, D. H. Ping, Y. Yamabe-Mitarai , W. L. Xiao, Y. Yang, Q. M. Hu, G. P. Li, R. Yang. {112}<111> Twinning during ω to body-centered cubic transition. Acta Materialia, 2014,62:122.
  2. Peng Lin, Aihan Feng, Shijian Yuan, Geping Li, Jun Shen.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evolution of a near-α titanium alloy during hot deformation.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2013, 563:16.
  3. Y. Yang, G.P. Li, H. Wang, S.Q. Wu, L.C. Zhang, Y.L. Li, K. Yang. Formation of zigzag-shaped β mechanical twins in Ti-24.5Nb-0.7Ta-2Zr-1.4O alloy. Scripta Materialia, 2012, 66: 211.
  4. S. Q. Wu, D. H. Ping, Y. Yamabe-Mitarai, T. Kitashima, G. P. Li, R. Yang.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n Martensitic α″ phase in Ti-Nb-Pd alloy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2, doi:10.1016/j.jallcom.2011.12.152.
  5. Changfu Li, Geping Li, Yi Yang, Mesut Varlioglu, Ke Yang. α" Martensitic twinning in alpha+beta Ti-3.5Al-4.5Mo titanium alloy. Journal of Metallurgy, 2011, doi: 10.1155/2011/924032.
  6. Y. Yang, S.Q. Wu, G.P. Li, Y.L. Li, Y.F. Lu, K. Yang, P. Ge. Evolution of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i–22.4Nb–0.73Ta–2Zr–1.34O alloy during straining. Acta Materialia, 58, (2010) 2778
  7. Y. Yang, G. P. Li, G. M. Cheng,Y. L. Li,and K. Yang. Multiple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i–22.4Nb–0.73Ta–2.0Zr–1.34O alloy.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4, (2009) 061901
  8. Y. Yang, G.P. Li, G.M. Cheng, H. Wang, M. Zhang, F. Xu and K. Yang. Stress-introduced  α〃 martensite and twinning in a multifunctional titanium alloy. Scripta Metallurgica et Materialia, 58 (2008) 9
  9. Feng Xu, Geping Li, Mesut Varlioglu, Philip Nash,Rui Yang. Research of surface micro cracks and relief caused by lamella sliding during high temperature tensile in titanium alloy with lamella structur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2006)470
  10. Mesut Varlioglu, Philip Nash, Feng Xu, Geping Li. The effect of increased Zr cont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1100 alloy. Light Metal Age, 62(2004) 32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12

帖子

16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9
沙发
发表于 2021-3-4 16:50:03 | 只看该作者
近十年来,随着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在钛、锆和铪等金属及其合金中特殊的面心立方(Face centered cubic,简称 FCC)结构陆续地被发现。尽管FCC相的学术研究已有时日,但一些基本问题还未解决,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块体中观察到的是FCC相还是δ氢化物至今争论不休。有些研究学者质疑FCC相是制样过程引入的δ氢化物,甚至有人直接将FCC相判定为δ氢化物,这与δ氢化物的形貌、尺寸、分布以及晶体结构和其与基体的位向关系上与FCC相的相近有关。并且,目前对FCC相的观察方向十分单一,对于B型和P型FCC相的观察方向分别仅限于和,很显然这对于一个新相的揭示还有待完善和证实。
  金属所师昌绪先进材料创新中心轻质高强材料研究部李阁平研究组对FCC相进行了大量的细致研究。首先在凝固态锆合金中发现了B型FCC-Zr,其晶体学位向关系为:,  (Materials Letters 267 (2020) 127551, Scripta Materialia 185 (2020) 170-174); 后续又在退火态纯锆中发现了P型的FCC相 (, ),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P型FCC相形成机制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56 (2021) 2631-2637);此外,在退火态纯锆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位向关系的FCC相 (, )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81 (2021) 236-239),并对其形成机制做出了相应阐述。
  近期,金属所李阁平研究组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应力场较为简单的维氏硬度压痕法,在块状样品上直接观察到了应力诱导的FCC相。前期工作表明,通过热诱导,FCC相容易在接近或者取向的晶粒上形成。李阁平研究组针对这种现象,在接近取向的晶粒中施加载荷为500g(~1244.92MPa)的维氏硬度,通过后续的EBSD解析发现,在该取向的晶粒以及与其相临的取向的晶粒上诱导出了2种不同取向的FCC相。通过极图判定这2种不同取向的FCC相与基体的位向关系为B型和P型。对这2种FCC相进行应变分析,发现在FCC相的相界处存在较大的应变,这与前期研究中观察到FCC相边界存在畸变相对应。其次,该B型和P型FCC相的相互作用面为 (110) 面,它们之间的取向差可以通过轴 () - 角 (52.1°) 对来表示。
  以上结果揭示了应力诱导FCC相的直接证据。此外,该工作首次从更加宏观的思路去研究FCC相的形成,为FCC相对宏观力学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上述工作以Direct evidence for stress-induced face centered cubic zirconium为题通过快报形式发表在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 ... i/S09215093210008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8 20:12 , Processed in 0.18293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