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华侨大学材料学院骆耿耿

[复制链接]

45

主题

52

帖子

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09:04: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骆耿耿,男,1981年12月出生,博士,华侨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1)分子水平的人工光合作用产氢、产氧、CO2的转化是当今化学学科的“圣杯”,也是我们研究小组从2014年开始-至今所密切关注的主要研究方向。我们研究小组从光敏剂、催化剂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能调控方面入手,筛选性能俱佳的光敏材料和分子催化剂,并结合光电实验、理论计算深化对机理的认识;2)具有较高Stokes位移及荧光效率的荧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调控是我们另一个关注的对象。我们希望能够筛选出高性能的荧光材料,并用于对爆炸物、离子、分子的识别及荧光成像。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361021
◆实验室地址:华侨大学泛华科技大楼B506
E-mail:ggluo@hqu.edu.cn
教育背景
◆福建师范大学学士(2003.07)、硕士(2006.07)、厦门大学理学博士(2009.12)
◆2008.08-2009.10:美国纽约洲罗切斯特市University of Rochester,Richard Eisenberg院士课题组联合培养博士生
◆2010.09-至今: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光电材料化学-教学科研工作(讲师、副教授)
◆2017.06-至今:华侨大学试聘正教授
◆2017.08-2018.08: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访学研修
聚焦的研究爱好
◆ 与能源化学方面有关的分子水平的人工光合作用产氢、产氧及CO2的转化。
◆ 与分子光化学有关的单态、三态分子荧光/磷光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光化学性能调控。
◆ 与晶态材料有关的硫属超四面体分子团簇基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的构-效关系。
欢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应用化学、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报考!一起探索化学之奥秘吧!
2014-至今独立工作以来的部分代表性研究论文(仅限通讯作者)
[13] "Visible light-driven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water catalyzed by geometrical isomers of fac- and mer-tris(thiosemicarbazide)Cobalt(III)",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17, submitted. (Invited paper).
[12] "Silver-Sulfur Hybrid Supertetrahedral Clusters: The Hitherto Missing Members in the Metal-Chalcogenide Tetrahedral Clusters",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 2017, DOI: 10.1002/chem.201703468.
[11] "A square-planar nickel dithiolate complex as an efficient molecular catalyst for the electro- and photoreduction of proton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2017, 53, 7007-7010. (IF = 6.8)(Selected as Inside Cover)
[10] "A homogeneous molecular system for the photogeneration of hydrogen from water based on a [RuII(bpy)3]2+ photosensitizer and a phthalycyanine cobalt catalyst.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7, 717, 226-231. (IF = 3.0)
[9]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luminescence of silver(I) thiolate nanoclusters based on anion templates",Scientia Sinica Chimica,2017, 47(6), 695-704. (Invited Review)
[8] "A D-π-A-π-A metal-free organic dye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olar energy conversion",Dyes and Pigments,2016, 134,498-505. (IF = 4.0)
[7] "Visible Light-Driven Hydrogen Evolu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 in a Noble-Metal-Free System Catalyzed by a Cobalt Phthalocyanine",ChemistrySelect,2016, 1(3), 425-429.(Invited Research Paper)
[6]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generation based on noble-metal-free BODIPY or Aza-BODIPY organic dyes as photosensitizers",Scientia Sinica Chimica,2015,45(8), 843-854.(Selected as Hot Paper)
[5] "Photocatalytic water reduction from a noble-metal-free molecular dyad based on a thienyl-expanded BODIPY photosensitizer",
Chemical Communications,2015,51, 12361-12364.(IF = 6.8)(Selected as Back Cover)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ron dipyrromethene (BODIPY)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solar hydrogen-generating systems as well as DSSCs",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2015, 17, 9716-9729. (IF = 4.5)
[3] "Noble-metal-free BODIPY-cobaloxime photocatalysts for visible-light-driven hydrogen production",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2014, 16(43), 23884-23894.
[2]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enol-keto prototropic tautomerism and photophysics of azomethine-BODIPY dyads",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2014,16(30), 16290-16301. (IF = 4.5)
[1] "A simple BODIPY-aniline-based fluorescent chemosensor as multiple logic operations for the detection of pH and CO2gas",Dalton Transactions,2014, 43, 8499-8507. (IF = 4.2)
近期主持或参与的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641011,主持,在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01066,主持,已结题)
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主持,在研)
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项目(JA13008,主持,在研)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J01053,主持,在研)
华侨大学中青年教师资助计划(ZQN-PY104,40万,主持,在研)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01047,主持,已结题)
福建省经贸委项目(201203,主持,已结题)
福建省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40008,主持,在研)
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10BS210,主持,已结题)
华侨大学创新团队(引领型)(2014KJTD02,500万,核心成员,在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3077,排名第二,在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2073,排名第二,已结题)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J01233,排名第二,在研)
近期主持的教学改革项目
泉州市创新驱动助理工程学术技术交流与人才培育项目(主持)
华侨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主持)
个人荣誉与获奖情况
厦门市重点人才(2015)、泉州市高级人才(2015)、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2013)、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2015)、华侨大学中青年教师培育人才(2014)、第十一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第十二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第八届泉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一届华侨大学青年教师精彩一堂课三等奖、第三届华侨大学专业教师教学课件制作大赛二等奖、第二十届华侨大学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特等奖、华侨大学第八届高等教育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所授的无机化学课程入选华侨大学百门精品课程
承担教学及培养学生情况
◆承担本科生教学: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晶体材料、专业英语与文献检索
◆承担研究生教学:合成化学、稀土化学、无机/有机文献阅读检索
◆指导本科生科研情况:2012年大学生挑战杯省级立项、2013年大学生挑战杯国家立项,2014年大学生挑战杯国家立项,2017年大学生挑战杯国家立项
指导本科生生参与课题组的科研:肖岸(2015级材料专业,方向:硫属超四面体材料);吴荞宇(2015级材料化学专业,方向:光敏及分子催化剂)
◆指导研究生科研情况:
2012级:方 凯(有机化学,已毕业,工作去向: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3级:卢 辉(有机化学,已毕业,工作去向: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李晓聪(材料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福建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华侨大学研究生承志英才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已毕业,工作去向:广东欧萨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014级:汪江海(无机化学)
2015级:潘中华(无机化学)、程丽萍(无机化学,目前在山东大学联合培养)
2016级:赵阳(无机化学)、刘芳(无机化学)
2017级:张海林(无机化学)、刘娜(无机化学)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5

主题

250

帖子

2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5
沙发
发表于 2020-10-12 15:19:30 | 只看该作者
近日,我院骆耿耿课题组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期刊中文译名:《配位化学评论》)上发表题为Hydrido-Coinage-Metal Clusters: Rational Design, Synthetic Protocol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的团簇进展综述性论文(Coord. Chem. Rev., 2021, 427, 213576)。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是由著名学术出版集团Elsevier于1966年出版的学术期刊,是目前化学学科具有权威性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该刊重点刊登主族元素化学、过渡金属化学、配位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超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等领域重要的综述性论文。该期刊的影响因子IF值为15.367,CiteScore值为26。
         原子精度的金属纳米团簇可看作是在配体的保护下由数个到几百个金属原子聚集而成的超小金属纳米粒子(图1),其直径通常在2nm以内(不含配体保护层)。该超小尺寸与电子费米波长相当,在该尺寸范围内,物质经历着从微观原子/分子向宏观凝聚态材料的转变,因此金属纳米团簇往往呈现出许多和宏观、微观截然不同的独特性质,成为当前纳米新材料的明星成员。
图1 金属纳米团簇的尺寸范围
         其中,有机保护性配体与币金属(即铜/银/金)经还原形成的币金属-氢纳米团簇不仅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新颖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基于超小尺寸、明确的组成和结构,币金属-氢纳米团簇可作为理想的模型体系来研究纳米材料的形成、催化机理、基本物理效应等。近年来,该前沿领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相关研究工作不断涌现,币金属-氢纳米团簇的设计、合成与精确表征则是相关研究的基石,理清其发展脉络对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十分重要。
          鉴于此,该论文结合作者等人近几年在金属纳米团簇领域的研究,总结了币金属-氢纳米团簇的发展历程,归纳了其设计思路与合成规律,分析了其纳米结构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该论文的要点(图2)包括:铜-氢纳米团簇;银-氢纳米团簇(包括从小核到体相团簇的发展);金-氢纳米团簇及合金化氢纳米团簇。最后,在归纳、总结和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
图2 原子精度币金属-氢纳米团簇的一些实例
        该论文以华侨大学为第一署名通讯单位,合作单位包括山东大学和厦门大学。华侨大学材料学院孙存发讲师为第一作者、骆耿耿博士为第一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孙頔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 ... i/S0010854520306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9 10:17 , Processed in 0.11131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