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青岛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姜鲁华

[复制链接]

60

主题

65

帖子

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09:15: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姜鲁华,青岛科技大学教授。1996年、2002年分别于青岛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和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2007年德国乌尔姆大学,洪堡学者;2007-2009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分校博士后。2009-201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获得择优,2016年4月-2016年12月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组群组长,2016年12月起被聘为青岛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


姓名  姜鲁华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4年11月
职称 教授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理学博士)
毕业院校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所属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行政职务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
主讲课程
招生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应用化学
研究方向  电催化、纳米材料、燃料电池
联系方式  luhuajiang@qust.edu.cn,QQ:94335846
个人简历(包括近期科研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
1.电能源相关的催化及纳米材料
2.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
承担的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纳米多孔金属的电化学制备、结构表征及其催化性能研究(21576258),项目负责人,2016-2019
2.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重点部署项目:高比能新型蓄电池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研究(KGZD-EW-T08),项目负责人,2015-2018
3.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A计划:聚焦资源高效利用的纳米催化技术(XDA09030104),子课题负责人,2013-2017
4.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重点部署项目:安静型车载金属/空气复合电源系列,课题负责人,2013-2016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基于气体扩散层的超低铂载量核壳结构电催化剂的研究(21106142),项目负责人,2012-2014
6. 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直接液态燃料电池高效能量转换关键科学问题研究(2011CB211706),项目负责人,2011-2013
主要科研成果:
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他引>3000次,H指数34。入选Elsevier 能源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2014、2015、2016年)。申请发明专利近百件,授权专利10余件。参与编写英文著作4部,译著1部。研究成果先后获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2010、2013)、国际电化学会青年电化学家旅行奖(2010)、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05)等多个奖项。已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生7名,其中多人次获得包括国家奖学金在内的各种奖项。
国内外合作:
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德国乌尔姆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印第分校、爱荷华州立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保持密切联系。优秀研究生均有机会到上述院所联合培养。
欢迎有志于电能源材料和器件的有志青年加入我们团队!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57

帖子

6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7
沙发
发表于 2018-3-18 15:30:15 | 只看该作者
2018年1月19日,爱思维尔(Elsevier)发布了2017年“高被引中国学者” (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榜单。本次国内共有1793位学者入选,其中能源领域73位学者。我院泰山学者、纳米材料与电催化实验室负责人姜鲁华教授因其在能源电催化领域的杰出工作入选能源领域“高被引中国学者”,这是继2014年、2015年、2016年入选后,她连续第四年上榜。
“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是基于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Scopus客观引用数据,对中国研究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进行系统分析的结果。入选该榜单的学者均具有世界级影响力。
报导原文:
http://china.elsevier.com/ElsevierDNN/Portals/7/mostcited/most-cited-researchers-2017.html
欢迎访问实验室网站:jiang.qust.edu.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76

帖子

26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1
板凳
发表于 2020-6-10 16:59:24 | 只看该作者
氢能和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洁净能源载体和发电技术,而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首先应突破贵金属铂催化剂的限制和高纯氢气的规模化制取两大难题。我校材料学院姜鲁华教授团队聚焦燃料电池超低铂/非铂催化剂和高效水分解制氢研究方向,致力于解决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动力学速率慢、光/电催化效率低等重大科学技术难题,近期取得系列进展,相关工作发表于一区刊物(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Engineering,2020, 8, 2919-2930;2019, 7, 12419-12427;J Energy Chem, 2020, 43, 121-128;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 11, 12525-12534;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9, 7, 2518;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9, 438, 227014)。上述工作均以我校为第一通讯单位。
        发表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Engineering(2020, 8, 2919-2930)上的工作中,作者利用能带工程和界面调控策略,构筑了界面耦合的CoP量子点/P-g-C3N4复合光催化剂。借助于量子限域效应,形成能带匹配的CoP量子点/P-g-C3N4异质结;同时利用g-C3N4间隙掺杂的P与CoP量子点之间的Co-P键,促进界面耦合。该复合光催化剂能够有效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传输,在可见光下对水分解产氢和污染物降解均显示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该工作证明了异质结能带匹配和界面耦合对光催化剂的重要性,为非贵金属光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新思路。该工作姜鲁华为独立通讯作者,材料学院研究生华庆峰为第一作者。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suschemeng.9b072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249

帖子

47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71
地板
发表于 2021-4-30 16:16:44 | 只看该作者
4月22日,爱思唯尔(Elsevier)重磅发布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本次共有全国共有4023位学者入榜,来自373个机构,涵盖10个教育部学科领域,84个教育部一级学科。青岛科技大学姜鲁华教授入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高被引学者,全国共有254位学者入围该学科高被引学者。
        姜鲁华教授2002年在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取得硕士学位,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德国(洪堡学者)和美国开展新能源材料相关研究,2009年底回国在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研究部工作,获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2016年12月加盟我校,2017年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入校以来,带领团队活跃在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聚焦高性能电催化剂研究开发。团队承担/参与承担国家级项目4项,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3项。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民盟山东省委岗位建功先进个人、青岛市工人先锋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目前申请发明专利60余件,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他引6000余次,今年是她连续第7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自2015年由爱思唯尔首发,至2021年已是第7次发布,并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此次高被引学者的基础数据提取使用了爱思唯尔(Elsevier)教育部一级学科分类映射,这项文章级别的映射使得中国学者的学科归属、学科表现等方面的数据更加直观地展现了契合中国学科设置的学术研究生态,完善并科学、精确地描绘了中国学者的科研产出,为进一步梳理、分析和研究学者引用表现提供了有效帮助。同时,相较往年,也使得有更多在细分领域有卓越表现的学者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中。该榜单基于以下条件,分析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表现。在榜单统计的学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献)需要满足:(1)被收录文献数一篇以上;(2)被收录文献的总被引次数达到本学科阈值条件;(3)至少有一篇全球前1%高被引文献,或学者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文整体FWCI(Field Weighted Citation Impact,FWCI)高于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30 01:31 , Processed in 0.09462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