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部基金]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 2018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复制链接]

60

主题

65

帖子

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09:5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2018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编制专家名单

1 陈弘达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研究员
陈弘达,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60年生。现任中科院半导体所副所长,兼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组成员,《半导体科学与技术丛书》副主编,中国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分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电子学会半导体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1998年曾赴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2003年曾赴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光电子与微电子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光电子与微电子集成器件、集成电路与系统。“八五”期间,成功研制出半导体多量子阱光探测器、光调制器列阵。“九五”、“十五”期间,负责承担多项国家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功研制出64×64 SEED与CMOS电路倒装焊光电子集成面阵器件、基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多信道光发射接收模块、硅基光探测器与CMOS电路单片集成的光电子集成电路(OEIC),提出了与CMOS工艺兼容的硅基发光器件模型。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编著《甚短距离光传输技术》、《微电子与光电子集成技术》2本专著,申请发明专利18项。
2 刘新厚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刘新厚 男,1951年8月6日出生。1992年毕业于University of Sussex, England,获博士学位。 曾任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研究领域:1.分子聚集体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主要研究有序高级结构分子聚集体,提出理论模型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当前有序分子聚集体的研究是材料科学的热点。许多宏观性能的研究归结为对微观及介观有序分子聚集体的研究。研究涉及到在微观以及介观层次上的有机或无机分子在形成聚集体时的驱动力、结构以及对性能的影响。以计算机模拟的主要研究手段,其中也包括精确的量子化学计算。 2. 聚合物光功能材料的研究。信息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人们对新型聚合物光功能材料的研究兴趣。 新型聚合物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包括聚合物光波导材料,集成光学材料、未来一代光通讯关键器件等。研究涉及到材料的分子设计、材料的合成、集成光学器件的设计与制备等。
3 崔 平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崔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作为guest scientist在德国萨尔大学、意大利第三世界科学院理论物理中心、日本京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工作,在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访问研究。现任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校长。
4 吴 玲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与产业联盟 研究员
吴玲-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秘书长 自2003年起任北京半导体照明科技促进中心主任,2004年任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秘书长,组织参与由科技部等部门成立的半导体照明标准工作指导委员会的协调联络工作,联合相关标委会和检测机构等成立了标准化 协调推进工作组。2009年出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照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常务理事、海峡两岸LED照明合作项目工作组组长。2010年被推选成为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ISA)第一届主席。2011年, 吴玲女士被推选为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理事长。2012年,任半导体照明标准领导小组专家组专家,推动成立CSA 标准化委员会,支持开展半导体照明联盟标准化工作,探索标准化机制体制创新。2014年,当选为 首都创新大联盟的首届理事长。
5 李晋闽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研究员
李晋闽,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2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得电子工程系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4年在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三研究所获得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1年在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得光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91~1993年:在半导体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GaAs材料的生长及器件研究,在III-V GaAs红外量子阱探测器方面做出了较有影响的研究工作;1993~1995年:在半导体研究所从事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工作;1995~2002年,任半导体研究所材料中心主任,所长助理,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新型半导体材料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了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北方微电子基地"的"国家新型半导体材料研究基地建设"以及"新型半导体材料"项目,包括:亚微米、深亚微米CMOS电路用薄层外延Si材料项目;双异质SOI材料项目;高温MESFET用GaN外延材料;高温功率器件用MBE SiC材料;1999.10~2002.01:访美学者。1999~至今:半导体研究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半导体功能材料"负责人。在科研、科研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积极寻求社会资本,参与组建了北京中科镓英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化合物半导体单晶材料和外延材料的开发生产。
6 沈 波 北京大学 教 授
沈波,1963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校辅导专业委员会会员、省教育学会会员、省心育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中学生先进集体班主任、区党代会代表。主持、参加多项省级立项课题研究,省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级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曾参加南京市中考命题工作。开设国家、省、市级讲座、公开课二十余节。主编教材4本,参与编写教材、教辅书籍48本。
7 张劲松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员
张劲松,男,1963年生。1984年7月,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材料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9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无机非金属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7年10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室(部)主任、金属研究所材料制备加工技术方向首席科学家、所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十一五”“863”新材料领域专家组成员。1996年和2000年两次以访问教授身份到加拿大皇后大学和美国怀俄明大学化学系工作。
8 黄小卫 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
1983年7月毕业于中南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 2008年7月于东北大学获冶金工程博士学位,现任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稀土学会理事及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稀土学会专家组成员;《中国稀土学报》和《稀有金属》常务编委;《稀土》杂志编委。1983年以来,一种从事稀土湿法冶金、稀土分离提纯及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先后负责 “四川氟碳铈矿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产业技术开发” 、“绿色环保非皂化萃取分离稀土、钍、氟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氟碳铈矿中铈、钍和氟一步萃取分离技术”、“白光LED荧光粉用超细稀土复合氧化物的制备”等10多项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863、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研究成功包头混合型稀土矿第三代硫酸法冶炼工艺(第二完成人),并在多家大型稀土企业推广应用,目前冶炼包头稀土精矿规模达10万吨以上,占包头矿总处理量的9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开发成功稀土非皂化萃取全分离新技术,申请8项发明专利、2项PCT国际专利,并与8家稀土企业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目前已在5家大型稀土企业实施。
9 闫晓林 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
闫晓林,男,1966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兼职教授 ,1999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国家“十二五”863计划新型显示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负责人、国家“863”计划3D显示技术首席专家、国家“新材料研发与工程化重大专项”编制专家组成员、国家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显示学会(SID)北京分会理事长、国家数字家庭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3D联盟会长。闫晓林博士是TCL集团技术带头人,先后获得全国企业自主创新优秀人物、国务院国家政府津贴、中国彩电杰出贡献专家、中国广播电视技术创新人物、广东省劳动模范、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 、广东省“南粤百杰”  等荣誉称号,作为项目组组长负责完成制定国际IEC标准1项、国家标准2项  ,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数十项,其发明专利“液晶电视背光控制系统及方法”获中国专利金奖、“一种降低观看液晶显示器产生视觉疲劳的方法、装置及应用”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
10 郭太良 福州大学 教 授
郭太良教授,男,福建省仙游县人,硕士学位,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老师,现为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福州大学场致发射显示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曾荣获过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候选人、福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福建省高知密度青年专家等荣誉。
11 徐 科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研究员
徐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8~1995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8年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9~2002年在日本千叶大学光电子研究中心做博士后,2002~2004年在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参加超高速省电力高性能纳米器件/系统研发项目,2004~2006年任教于北京大学,2006年起加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现任所长助理、测试分析平台主任。曾荣获2007年“苏州工业园区首届科技领军人才”称号、2008年“首届姑苏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称号、2010年第十三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2011年苏州市市长奖、2012年入选国家”##计划“(创业类),现任“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主题专家、国家纳米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12 米绪军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教授级高工
米绪军,1989年7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本科毕业,1992年4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硕士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2000年3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博士毕业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晋升高级工程师、2003年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5年担任博士生导师。1992年至今分别工作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金属材料研究室(工程师)、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访问学者)、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副总经理)、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13 邓 涛 上海交通大学 教 授
邓涛,男,国家“##计划”创新人才,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无机材料化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主攻非常规微纳米结构及系统的制备并于2001年获得无机材料博士学位。2001-2003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进行微纳光子晶体方向的博士后研究。2003年进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研发总部任职。回国前担任通用电气研发总部的资深研究员,并担任过多个通用电气公司及美国政府项目的首席研究员。受邀在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做报告,并多次参与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发表了40多篇学术论文(被他人引用超过1700次),60多篇通用电气公司内部技术报告,40多项新材料性能,制备及加工专利和专利申请。 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沫若奖,多项通用电气公司优秀人才,杰出技术,及专利奖,国际机械工程大会(2008)及国际电气工程大会(2010)最佳论文奖,并于2011年入选美国工程院百名优秀年轻工程师项目。
14 段 炼 清华大学 教 授
段炼,男,博士,清华大学化学系副研究员。2003年在清华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韩国三星SDI中央研究所从事新型有机发光显示(OLED)及激光图案化研究。2006-2010年在清华大学从事OLED器件及机理的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校工作。主要从事有机光电材料相关领域研究, 在有机发光显示(OLED)材料的构效关系、OLED器件结构设计以及有机半导体的发光和传输机理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1项,科技部973课题1项,主持完成科技部863项目1项。近5年来, 在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96篇(其中, 通讯或第一作者论文55篇),他引1000余次;获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51件;在IMID、SID、化学会年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25次。作为第二完成人, 获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24 07:18 , Processed in 0.08109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