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系王贤保

[复制链接]

124

主题

141

帖子

2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2 09:10: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贤保,男,湖北随州人,1968年4月生,博士,湖北大学“琴园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北大学教授委员会常任委员,湖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湖北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欧美同学会理事,湖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员,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化学化工学会会员。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009年度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十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首批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人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
通信地址:武汉市 武昌友谊大道368号 湖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电话:027 8866 2132,8866 1729
电子邮箱:wxb@hubu.edu.cn
教育、工作背景:
1991年获湖北大学学士学位
1999年获湖北大学硕士学位
2002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
2002年10月-2004年10月 比利时 鲁汶大学 访问学者
2004年11月-2006年3月在湖北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工作
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
2006年4月起湖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大学“琴园学者”特聘教授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70

帖子

7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6
沙发
发表于 2018-4-25 09:04:48 | 只看该作者
湖北大学王贤保教授团队Sci. China Mater.综述:具有高效光热转换性能的碳基纳米复合材料

光热转换产生水蒸汽是一种高效的、全新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在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碳材料具有很高的吸光率和光热转换效率,而且相比于金属纳米颗粒,其来源广泛且易于加工。因此,碳基材料作为太阳能水蒸汽产生装置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研究成果】
近日,湖北大学王贤保教授团队在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Carbon nanocomposites with high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y”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章总结了该团队近几年在光热转换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光热转换的发展以及用作太阳能水蒸汽产生系统的吸光材料的前景,并进一步深入讨论了碳基纳米复合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作为太阳能水蒸汽产生装置的研究成果。
【图文导读】
碳基材料太阳能产生装置
首先,文章列举了基于碳材料的太阳能蒸汽产生装置包括无定形碳(木头,蘑菇等)、石墨、炭黑等。
图1 (a)基于碳化木头;(b)蘑菇材料的太阳能蒸汽产生装置

碳纳米复合材料太阳能产生装置

纳米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不仅具有较高的吸光性能,并且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可以满足于各种环境下的使用。文章重点概述了碳纳米管,石墨烯基太阳能蒸汽产生装置的研究进展。但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纳米流体不仅存在回收困难以及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高热量的损失导致其低的光热转化效率也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图2 (a) 碳纳米管纳米流体;(b) 四氧化三铁@碳纳米管纳米流体

漂浮结构太阳能蒸汽产生系统不仅可以实现高的光热转换效率,其重复使用性同样是实际应用所必需的,因此漂浮结构的太阳能蒸汽系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漂浮结构系统主要的形式是上层为吸光材料的气凝胶和薄膜。

【结论与展望】
碳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太阳能蒸汽技术的关键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医疗消毒等领域。基于前期的研究,漂浮式太阳能蒸汽产生装置易于满足高性能光热转换要求。该综述认为,尽管现在科学家们在碳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光热领域应用研究上取得了大量喜人的成就,但是,该纳米复合材料在光热领域的应用仍然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除了提高太阳能转换装置的光热转换效率,未来应该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简易的制备工艺流程以降低制备成本;提高装置的重复使用性;化学稳定性等以满足各种使用环境;便携性以满足日常使用,以及适用于工业的大批量生产。
相关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6YFA0200200)、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FZXW006)等项目的支持。
博士生张骞为第一作者,王贤保教授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的大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1 22:37 , Processed in 0.093343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