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梁红

[复制链接]

25

主题

25

帖子

2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2 15:43: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梁红,博士、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项目,《“虚、实”有机融合的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成果主持人。2014年获广东省教学名师,2013-2017、2018-2022年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9-2023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理事,2019-2023广东省化工与制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镀与涂饰》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主编。从教33年,长期担任本科生《化学工艺学》、《化工专业实验》等课程的教学,主持国家“香料紫罗兰酮合成生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虚拟仿真 “金课”、主持省级质量工程及教学改革项目10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 项,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1部。主要从事化工与环境相关的多相催化基础与应用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5项、企业委托项目2项。在Catalysis Today、APL Materials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基本情况:
梁红,女,1963年11月生,湖南湘乡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
电话:020-39366906 • 手机:13342882234 • 传真:020-39366903 • E-mail:lhong@gzhu.edu.cn
教育经历:
•        1984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        1987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工业催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        2007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能源与化工学院,工业催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        1987.9-1996.11:广州大学轻化工系助教、讲师。
•        1996.12-2000.5:广州大学轻化工系副教授。
•        2000.6-2005.11:广州大学生化学院化工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        2005.12-2007.5: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主任。
•        2007.6-至今: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
社会兼职:
•        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广东省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化学学科组组长。
•        《广东化工》期刊杂志编委 。
•        广州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讲授课程:
•        主讲的本科课程:化学工艺学,化工专业实验,化工研究性实验。
•        担任广东省精品课程《化学工艺学》负责人。
•        担任广东省“化工实践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
科研方向:
•        环境化工,精细化工,特别是有关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
主持科研项目:
•        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钙钛矿表面氧物种可控调变及其催化净化碳烟和NOx作用机理研究》2011.10-1013.10
•        2.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柴油车排气净化四效催化技术》2007.10-2010.10
•        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碳烟和NOx同时净化催化剂表面活性氧作用机理的探讨》2008.10-2010.10
•        4. 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柴油车排气微粒催化净化器的开发》2005.10-2008.10
•        5. 广州市教育局重点科研项目《柴油车排气四效催化技术》 2006.10-2009.10
•        6. 广州市教育局科研项目《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研究》2002.10-2005.10
主持的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等项目:
•        1. 主持广东省教育厅项目《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2008.10-2010.10
•        2. 主持广东省教育厅精品课程《化学工艺学》建设项目,2010-2012
•        3. 主持广东省教育厅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建设项目,2010-2012
•        4. 主持广东省教育厅重点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建设项目,2011-2013
•        5. 主持广东省教育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2012-2014
•        6. 主持广州市教育局项目《化工专业教学实验项目分类及界定研究》 2012.06-2014.06
•        7. 主持广州市教育局项目《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2010.01-2011.12
•        8. 主持广州市教育局“化工实践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11-2013
•        9. 主持广州市教育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2011-2013
•        10. 主持广州市教育局精品课程《化学工艺学》建设项目,2009-2011
获奖情况
•        1. 《化工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之探索》,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03,排名第1
•        2. 《构建“学研创”化学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06,排名第3
•        3. 《连续法制备沉淀二氧化硅实验装置及新工艺再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广州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07,排名第3
•        4. 指导学生获广东省第九届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广东省,2007.05 指导教师
•        5. 指导学生获广东省第十届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广东省,2009.05 指导教师
•        6. 指导学生获华南地区首届化工设计创业大赛优秀奖;
•        7. 教育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指导教师
•        8. 2012年指导学生获广州大学学生毕业论文创新一等奖
•        9. 2010年指导学生获广州大学学生毕业论文创新三等奖
•        10. 2006年 指导学生获广州大学学生毕业论文创新一等奖
•        11. 2012年荣获广州市教学名师奖
•        12. 2010、2011年连续两年获广州大学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
•        13. 2009年获民盟广州市委先进个人
•        14. 2008年广州大学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优秀指导老师
•        15. 2012年获广州大学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发表的论文:
•        [1] Hong Liang, Yimeng Mou, Yanxia Hong, et al. Influence of Alkali Metals with Different Ionic Radius Doping into Ce0.7Zr0.3O2 on the Active Oxygen. Catalysis Letters, (2014) 144:685-690. (SCI 收录)
•        [2] Hong Liang, Yanxia Hong, Changquan Zhu, et al. Influence of partial Mn-substitution on surface oxygen species of LaCoO3 catalysts. Catalysis Today, 201 (2013) 98-102. (SCI收录)
•        [3] Hong Liang, Changquan Zhu, Yanxia Hong, Shuhua Li, Zili Liu ,The Effect of Mn partly Substituted LaCoO3 Perovskite-type Catalysts on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PM and NOx, Catalysis Today,2013.03
•        [4] Hong Liang, Shuhua Li, Yanxia Hong , Zili Liu, Weiming Lin, Perovskite-type Complex Oxides Catalyst Composed of Rare Earth-Alkaline Earth-Transition Metal Elements for Soot Combustion in the NO and O2 Atmospher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07 Vols.391-3912:960-963
•        [5]Shuhua Li Hong Liang* Yao Chen Zili Liu, The effect of the preparation of Al2O3 support to catalysts for diesel particulate removal from exhaust gas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7
•        [6] Tingting Wang,Yanxia Hong,Hong Liang*,Shuhua Li,Qifen Chen,Jieying Cheng,Yao Chen,Daiqi Ye,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NOx and PM over La1-xKxCo1-yMnyO3perovskite-type catalyst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7
•        [7]Mingli Fu, Xianghui Yu, Daiqi Ye, Junliang Wua, Hong Liang,Soot oxidation via CuO doped CeO2 catalysts prepared using coprecipitation and citrate acid complex-combustion synthesis,Catalysis Today,2010,vol.153: 125–132
•        [8] Hong Liang, Ye Daiqi ,Weiming Lin,Study of modified VPO catalysts on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n-butane to maleic abhydride, J.Yunnan U. 2006 ,28(1):68-72
•        [9] Hong Liang, Ye Daiqi, Lin Weiming. Electocatalytic activity of Pt/C electrodes for ethanol oxidation in vapor phase,CHEM. RES. CHINESE U.2005.21(5):597-600
•        [10] Hong Liang, Ye Daiqi.Selective Oxidation of n-Butane over VPO Catalyst Modified by Different Additives. J Nat Gas Chem, 2005,14(3):177-180.
•        [11] Tian Liuqing, Ye Daiqi ,Hong Liang,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a novel ceramiac-supported vanadium oxide catclyst for NO reduction with NH3,Catalysis Today,2003,78:159-170
•        [12] 洪燕霞,梁红*,李树华,王婷婷, 钾元素的取代对铈锆固溶体中氧物种的影响, 中国稀土学报,2012.08
•        [13] 王婷婷,谢其刚,洪燕霞,梁红*,李树华, 钾元素取代对铈锆固溶体催化性能的影响, 环境工程学报, 2012.06
•        [14] 朱昌权,梁红*,李树华,洪燕霞,叶代启,Mn掺杂Ce0.7Zr0.3O3催化剂同时去除碳烟和氮氧化物的性能,无机化学学报,2011,vol.27:1093-1100
•        [15] 张明,付名利,吴军良,黄碧纯,梁红,叶代启,"MnOx -CeO2上表面氧性质及其催化碳烟燃烧性能",中国稀土学报,2011,29(3):303-309
•        [16] 朱昌权,梁红*,李树华,洪燕霞,同时去除碳烟和氮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工业催化,2011,19(5):1-7
•        [17] 梁红,李树华、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鱼罐头中孔雀石绿方法的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10.08
•        [18] 明彩兵,叶代启,梁红 等,过渡金属铈复合氧化物对碳烟的催化燃烧性能和表征[ J]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30( 1) : 158- 164
•        [19] 刘晓娟,黄碧纯,付名利,叶代启, 梁红,La0.8K0.2Mn0.95Cu0.05O3 在含SO2气氛下氧化模拟炭烟的性能,化工学报,2010,61(3):704-711
•        [20] 张栖, 刘有发, 钟标城, 梁红,贫燃条件AgRh /CeO2 ZrO2Al2O3协同催化C3H 6选择性还原NO的原位红外研究[ J] .环境科学学报, 2010.30( 10)
•        [21] 乐向晖,张栖,付名利,黄碧纯,梁红,叶代启,SO2对La0.8K0.2Cu0.05Mn0.95O3钙钛矿催化剂氧化碳烟的影响,无机化学学报,2009,25(7):1170-1176
•        [22] 刘晓娟,黄碧纯,付名利, 叶代启,梁红,载体Al2O3的改性对担载型催化剂La0.8K 0.2Mn0.95Cu0.05O3 /Al2O3 碳烟催化燃烧性能的影响,应用化工,2009,38(7):954-957
主(参)编教材:
•        [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材》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03,主编
•        [2] 《实用化工工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09,参编二十万字
教学研究论文:
•        [1] 梁红,于欣伟,陈姚,王正平,郑文芝,李树华. 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开展的探索与实践. 化工高等教育. 2010, 5:53-56
•        [2] 梁红、于欣伟、陈姚、王正平、樊亚鸣,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研究,高教探索,2008,6:50-51
•        [3] 梁红,陈姚,李树华,郑文芝,王正平. 以科研促进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广东化工. 2009,36(3):157-159
•        [4] 梁红,李树华,周其星,黄亚谷,科研转化为实验教学初探 广州大学学报, 2007,12 :39-41
•        [5] 梁红,李树华,周其星,黄亚谷,正交设计法在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与实践,广州大学学报, 2007,9:23-24
•        [6] 陈爽,苏育志,梁红. 地方高校化学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大学教学 ,2011,6:81-82
•        [7] 郑文芝,梁红,陈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化工高等教育. 2010,6:34-36
•        [8] 赵朝晖,邹汉波,梁红,陈姚,卢金雁. 化工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29(9): 83-85
•        [9] 李树华,梁红,陈姚,郑文芝. 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实验室开放之举措. 广东化工. 2009,36(3):155-157
•        [10] 樊亚鸣, 周叶燕, 梁红, 陈姚, 陈怡莎, 艾小红, 钱永彪,化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与应用型科研人才培养的实践 化工高等教育 2010,5:57-59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304

帖子

5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2
沙发
发表于 2020-6-28 16:41:58 | 只看该作者
成果名称:“虚、实”有机融合的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梁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项目,《“虚、实”有机融合的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成果主持人。2014年获广东省教学名师,2013-2017、2018-2022年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9-2023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理事,2019-2023广东省化工与制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电镀与涂饰》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主编。从教33年,长期担任本科生《化学工艺学》、《化工专业实验》等课程的教学,主持国家“香料紫罗兰酮合成生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虚拟仿真 “金课”、主持省级质量工程及教学改革项目10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 项,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1部,参编1部。主要从事化工与环境相关的多相催化基础与应用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5项、企业委托项目2项。在Catalysis Today、APL Materials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成果介绍:
项目组从2009年承担“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广东省教学改革项目开始,不断对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模式和方法持续研究,特别是针对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有效性落实不足、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缺乏特色的现状,探索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开展“虚、实”有机融合的解决路径,提出有效解决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项目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对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专业实践教学中,采用“虚、实”有机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开发以项目为主线贯穿专业教学全过程仿真实验项目,构建开放共享“二实一虚”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旨在提高本科生工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项目研究的背景与指导思想
2016年4月7日首份《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在校生规模达3700万人,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位居世界第一;工学占比:大约中国33%,美国6%,我国是工程教育大国;瑞士洛桑世界经济论坛公布 “2012-2013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可用度”指标中,中国在2008年度参与55国家中位于48位,2013年排名第46位;可见我国可以称为工程教育大国,但不是工程教育强国,因此提高本科工程教育的质量迫在眉睫。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专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和有效性落实不足、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缺乏特色这两方面的问题,探索实践教学开展新模式,通过采用“虚、实”有机融合的解决路径,及开发特色虚拟仿真实验,丰富虚拟仿真资源,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成果简介
1.整合优选虚拟资源,开发虚拟仿真国家级“金课”
根据专业急需实验教学内容,结合广东省实践教学基地-广州百花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具有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自主开发《香料紫罗兰酮生产工艺虚拟仿真实验》,并获选2018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金课”。该生产工艺包含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反应、分离、传质、传热等典型过程和设备,通过本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可以对该生产中缩合、精馏、环化、二次精馏等过程直接操作;可三维动态观察分子键断裂、形成过程,加深对反应原理的认识;学生可自行设定不同物料加入量、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真空度等参数开展生产工艺运行,掌握不同参数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完成开车-运行-停车过程后,软件可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评价,自动生成实验报告,虚拟实验与生产过程高度契合,内容设计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和启发性,该项目构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现代企业情景式”教学环境,以实际工艺与三维虚拟仿真工艺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拓展教学深度和广度,在项目内容设计上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和启发性,解决传统教学与工程能力培养的矛盾。通过自行开发、购置和共享基础化学虚拟仿真实验32项、专业虚拟仿真实验26项、实习虚拟仿真5项、化工设计软件8个、分子模拟实验软件5个,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虚拟仿真资源库,通过建立与专业实践教学相配套系列虚拟仿真实验项目76个,有效地扩展了教学资源。
2.“虚、实”有机融合,补充、强化、拓展实践教学
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将实践教学划分为“实验-实习-设计-创新实践”四个环节,教学中贯彻“能实不虚、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将“虚、实”有机融合到专业实践教学全过程。在实验环节,采用以“实”为主、以“虚”为辅,学生在实际进行实验室操作前,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加深对实验项目的认识,通过虚拟仿真在分子尺度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的三维动态模拟,让学生更好理解微观的反应过程,加深对反应原理的认识;在专业实验中,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对化学工程领域涉及的“三传一反”中单元操作及反应过程进行多尺度三维模拟仿真,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实验项目的理解,强化实验课程的理论基础及工程思维,达到实验效果通过虚拟来互补。在实习环节,虚拟仿真可身临其境地进行安全生产的培训,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及人员急救的演练;学生可以通过自行设定和优化原料配比、温度、压力等参数,对化工生产工艺进行仿真操作;开展研讨式教学并对学生实习过程效果给予客观评价;强化学生的基本工程训练以及对化工企业生产、管理架构的全局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解决学生对工业化设备操作能力不足的问题,达到实习效果通过虚拟来强化;在设计环节,借助Aspen plus、Aspen HYSYS、CADworx、Kgtower、Pvelite、SoildWorks软件和数据资源,辅助确定化工生产中工艺技术路线和流程,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计算、设备选型、车间布置与工厂选址等工作;将学生的设计以3D的效果呈现出来;通过虚拟辅助设计,可测试和对比多条设计路线的效果,形成目标化工产品生产的全流程可视三维动画;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强化学生工程素质,达到设计能力通过虚拟来拓展。创新实践中通过将分子模拟仿真、化工工艺仿真、化工设计仿真运用于本科生的创新实验项目、创业训练项目、产学研项目、专业竞赛(化工实验、化工安全、化工设计大赛等)、科技竞赛(挑战杯等)中,结合多种仿真手段实现对创新实践项目的提升,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巩固、加强实际教学的同时,通过虚拟仿真,实现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有效延伸,对实际教学起到补充、强化、拓展作用,有效落实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3.搭建开放共享的“二实一虚”实践教学平台
以广州大学国家高校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节能环保精细化学品工程中心、省塑料助剂工程中心等国家、省、市、校、院10个教学科研平台为基础,搭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以广州市百花香料股份有限公司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及市、校、院级共28家企业组成的基地群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以省大学城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省电子电工虚拟仿真中心、学院虚拟仿真中心、东方仿真企业虚拟仿真平台等搭建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构成“二实一虚”实践教学支撑平台。在开放共享的理念下,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全开放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实现专业实验室开放不限时间(工作日、节假日)、不限对象(涉及校内外)、不限形式(包括场地、设备、人员)、不限内容(涵盖专业实验、学生承担的研究课题、各种竞赛等)的实验室全开放条件保障机制。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为学生实验、实习、设计、创新实践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保障,为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潜能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6 06:46 , Processed in 0.128985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