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4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田中群

  [复制链接]

586

主题

589

帖子

6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15:26: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田中群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学部常委,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际电化学会会士,是国际顶级化学综述刊物Chem.Soc.Rev.副主编及J.Am.Chem.Soc.等11个国际刊物顾问编委。1999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12年获英国皇家化学会(电化学分会)法拉第奖章,2013年被南安普顿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并获国际电化学会Tacussel奖。  

田中群
中国科学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话:86-592-2186979
传真:86-592-2183047
电子邮箱:zqtian@xmu.edu.cn
更新个人信息
个人简历:
博士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1987)
学士(厦门大学)
博士后(厦门大学化学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国际电化学会当选主席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基金委首批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资助,曾国家教委科技进一步二等、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和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
研究兴趣:
表面(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谱学电化学、纳米化学和分子组装等
近期主要代表论著:
1.Core-Shell Nanoparticl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Chemical Reviews, 117: 5002-5069, 2017.
2.Confined Chemical Etching for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with Nanoscale Accuracy,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49(11): 2596-2604, 2016
3.Assembled molecular face-rotating polyhedra to transfer chirality from two to three dimensions. Wang, XC; Wang, Y; Yang, HY; Fang, HX; Chen, RX; Sun, YB; Zheng, NF; Tan, K; Lu, X; Tian, ZQ; Cao, XY, Nature Communications, 7: 12469, 2016
4.Dielectric shell isolated and graphene shell isolated nanoparticl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44(23): 8399-8409, 2015
5. "Smart" Ag Nanostructures for Plasmon-Enhanced Spectroscop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37(43): 13784-13787, 2015
6. Translating Molecular Recognition into a Pressure Signal to enable Rapid, Sensitive, and Portable Biomedical Analysis,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54(36): 10448-10449, 2015  
7. What molecular assembly can learn from catalytic chemistry,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43(1): 399-411, 2014
8.Shell-Isolated Nanoparticl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Nature, 464 (7287): 392-395, 2010
9.Adsorption and reaction at electrochemical interfaces as probed b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Annual Rev. Phys. Chem., 55: 197-229, 2004
10.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From noble to transition metals and from rough surfaces to ordered nanostructur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Feature Article), 106(37): 9463-9483, 2002.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1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沙发
发表于 2018-9-8 14:32:15 | 只看该作者
核心内容:
1. 总结了表面等离基元(Surface Plasmons, SPs)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
2. 介绍了在SPs在增强分子光谱学和SPs调控的化学反应的研究进展,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
3. 展望了该领域的难点和发展方向。

由金属(Au, Ag, Cu等),尤其是纳米尺度的金属纳米结构中的导带电子震荡产生的表面等离基元具有独特的性质,比如可以突破光学衍射极限,因而在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研究。比如等离基元物理,包括等离基元增强分子光谱学plasmon-enhanced molecular spectroscopy (PEMS),传感,等离基元(微纳尺度)加热,以及等离基元调控的化学反应plasmon-mediated chemical reactions (PMCRs)等。

从1970年报道以来,PEMS,尤其是等离激元增强拉曼plasmon-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PERS),受到了广泛研究,近年来平均每年有超过4000篇高水平研究论文发表。相对而言PMCRs由于涉及到分子的转化,比PERS中分子单纯在金属表面吸附、极化更为复杂,因此一直以来研究较少,每年发表的相关论文仅以百篇计。

有鉴于此,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课题组总结了表面等离基元在PEMS和PMCRs的研究进展。

综上所述,该综述论文详细介绍了表面等离基元的产生机理,并且以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为例深入剖析了表面等离基元分子光谱的相关机制与应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今年来表面等离基元调控的化学反应的相关研究进展,将PMCRs与PEMS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Zhan C, Tian Z, Chen X, et al. From plasmon-enhanced molecular spectroscopy to plasmon-mediated chemical reactions[J]. Nature Reviews Chemistry, 2018.
DOI: 10.1038/s41570-018-003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板凳
发表于 2018-10-28 09:47:22 | 只看该作者
2018年10月19–22日,第20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光谱40周年庆典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我院田中群院士和孙世刚院士荣获“中国光谱成就奖”,以表彰他们在开发和推动光谱技术发展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荣获该奖项的还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李灿院士。
     本次会议由中国光学学会、中国化学会以及中国光学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承办,大会主题是“庆祝中国光谱40年,构建中国光谱新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36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地板
发表于 2019-1-8 14:01:26 | 只看该作者
厦门大学田中群&毛秉伟JACS:长期稳定的含铯混合卤化物单晶钙钛矿
Chen等人制备了一系列结构明确的含铯混合阳离子和混合卤化物钙钛矿单晶,并系统地研究它们对光,热,水和氧的结构稳定性。研究证明,两种潜在的相分离过程,因为铯含量增加到10%或溴化物增加到15%。最终,优化的稳定的新组合物(FAPbI3)0.9(MAPbBr3)0.05(CsPbBr3)0.05,载流子寿命为16 μs。它在至少10000小时的水氧和1000小时光稳定性测试中保持稳定,这对于具有高效率的长期稳定装置非常有前景。通过详细的单晶结构分析阐明了增强稳定性的机制。

Chen L, et al. Toward long-term stability:single crystal alloys of cesium-containing mixed cations and mixed halidesperovskit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9.
DOI: 10.1021/jacs.8b11610
https://doi.org/10.1021/jacs.8b116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8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5#
发表于 2019-4-30 09:02:48 | 只看该作者
2019年3月13日下午,“近思讲坛”系列报告第九讲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先进材料科学楼一楼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工程技术学部主任田中群教授应邀作题为“探讨科研发展瓶颈的突破和新方向的开拓”的学术报告。报告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来自复旦大学化学系、先进材料实验室15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
    田中群院士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发现与发展”和“化学自组装”两个领域的发展为大家详细讲述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开拓新方向,提醒与会师生不要总是相信权威,要勇于挑战本领域的发展瓶颈,努力借助物理、纳米材料等领域新技术,力争取得具有突破性的成果。
    报告由化学系系主任贺鹤勇教授主持。贺主任着重向到会师生介绍了田中群教授的学术经历、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等。为了表彰田中群院士在化学科研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贺鹤勇教授代表“近思讲坛”组委会向田院士颁发了复旦大学“吴征铠化学奖”。复旦大学“近思讲坛”和“吴征铠化学奖”的举办和设立得到了雅本化学和化学系1989级系友蔡彤先生的大力支持。
    田中群教授精彩的报告引起了在场师生的极大兴趣,大家在报告结束后与田教授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

帖子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
6#
发表于 2019-7-11 08:54: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iazhuang 于 2019-7-11 08:55 编辑

2019年6月24日上午9:30-11:30,在中南大学新校区化学楼133报告厅举办了主题为“探讨原始创新和科研定位”的学术讲座,报告人是来自厦门大学的田中群院士。该讲座由向娟教授主持,来自全院相关学科的师生们聆听了田中群院士的精彩讲座。

报告会上,田中群教授主要讨论了原始创新与科研如何定位自己,创作为引领,新作为积累;理科工科的定位和特征在于: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与研发(工科),企业产品与市场商品;也讲到科学基础研究的特点:原创性(认知动力、学科交叉),非共识性(不相信书本、挑战权威),长期性(抓住本质强烈兴趣),不确定性(拓宽基础、把握机遇);科研发展一般有三部曲,数据:混乱一可靠一准确,实验:定性一定量一规范,理论:猜想一模型-理论,成果:尝试一展示一市场这是起始一发展一成熟的过程,科学意义一突破关键一交叉应用?最后讲到我们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PERS)的发现和发展学到什么:即不要总是相信权威们,勇于挑战本领域的发展瓶颈,努力借用物理、纳米等领域新技术,力争“上书架”和“上货架”和建立有自己标签的工作。

报告接近尾声时,田中群教授与在场的师生们进行了多次互动,还向师生们介绍了自己研究团队及研究环境,针对老师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田中群教授耐心地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通过这场讲座,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最后,此次讲座在师生们的阵阵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附:田中群教授简历:田中群,1955年12月生。1977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82年本科毕业,于1983年前往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化学系,师从英国皇家学会院士Fleischmann教授,1987年获博士学位后即回到厦门大学,1991年底被破格提升为教授。199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将任国际电化学会主席。现任中科院化学部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2011计划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和厦门大学工程技术学部主任。现任Chem. Soc. Rev., 中国科学-化学,J. Raman Spectroscopy的副主编及J. Am. Chem. Soc., Chem. Sci., Chem., ACS Central Sci., Chem. Comm.等十余个国际刊物的顾问编委。
主要从事表面(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谱学电化学、纳米化学和分子组装等方面的研究。迄今已在包括Nature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被他人引用18000余次。1999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2012年获英国皇家化学会法拉弟奖章,2013年被南安普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并获国际电化学会Tacussel奖。2015年获法中成就奖,2015年获得日本日立公司光谱学创新奖,2017年获美国化学会光谱分析奖,2018年获中国光谱成就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9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7#
发表于 2019-8-30 08:13:05 | 只看该作者
根据2015年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十八条等相关规定,为确保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现对1项拟签订的专利权转让合同公示如下:
  转让类型:专利权转让
拟转让专利名称:一种壳层隔绝银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专利号:ZL 201510287999.7
发明人:李超禹、蒙萌、刘国坤、李剑锋、田中群
拟受让方:厦门赢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转让价格:人民币伍万元整


自公示起始日起,公示期为十五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办理项目转化的相应手续。
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对该合同持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实名向厦门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提出。异议书应包括异议内容及有关异议的事实依据。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写明单位名称、负责人、联系人、联系方式,并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提出异议的,应签署本入真实姓名(签字),并写明联系方式。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异议书,不予受理。异议未处理完毕的项目,不能进行转化。

联系人:苏老师
联系电话:0592-2181139
E-mail:cgzh@xmu.edu.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89

帖子

9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9
8#
发表于 2020-1-11 17:36:48 | 只看该作者
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习近平为最高奖获得者颁奖。我院田中群院士领衔,任斌教授、李剑锋教授、吴德印教授、环境与生态学院刘国坤副教授等完成的“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任斌、刘国坤作为获奖代表参加奖励大会。
这是我院连续两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学院近五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包括:谢素原教授等完成的“新型富勒烯的合成”、郑南峰教授等完成的“金属纳米材料的表面配位化学”分获2015、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林昌健教授参与完成的成果(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研究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效应且具超高表面检测灵敏度的分子光谱。21 世纪前,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仅有金、银等少数金属的粗糙表面和纳米粒子体系具有SERS效应,因而该技术无法被广泛应用,这导致SERS 研究一度陷入低潮。项目团队迎难而上,系统发展非传统SERS 和电化学拉曼光谱实验和理论方法,显著拓展SERS 方法普适性,推进其应用和产业化,取得如下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


1、从实验和理论上系统证实过渡金属体系存在SERS 效应。在具有重大(电)催化应用背景的一系列铂族和铁族等过渡金属体系实现了SERS 效应,证明电磁场增强(特别是避雷针效应)为主要增强机理;发现了紫外光激发的SERS 效应;首次利用EC-SERS 深入研究与电催化过程密切关联的氢等弱拉曼信号分子体系的吸附行为;发展以金为内核、铂等过渡金属为壳层的核壳纳米粒子,实现了更具挑战性的过渡金属电极界面水结构的表征。奠定了我国在国际EC-SERS 领域的长期领先优势,并于2002 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2、发明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新技术,全面突破长期限制SERS 发展的材料和形貌普适性差的瓶颈。应用领域涉及电化学、催化、能源、材料、生命科学等。该技术被国际同行誉为“下一代先进谱学技术”,“开辟了光谱分析的新方向”。该“借力”策略和相关实验技术可被进一步拓展至表面增强荧光和非线性光学等谱学技术。自主研发以SERS 为核心技术的便携式拉曼光谱快检系统,成功实现其在食品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为2017年厦门金砖会晤等国家级重大事件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304

帖子

5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2
9#
发表于 2020-4-2 09:45:42 | 只看该作者
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李剑锋教授和西班牙阿里坎特大学Juan Miguel Feliu教授(共同通讯作者)合作在高指数铂单晶表面氧还原反应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以“Direct In Situ Raman Spectroscopic Evidence of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Intermediates at High-Index Pt(hkl) Surfaces” 为题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在本工作中,利用SHINERS技术原位获得高指数晶面Pt(211)和Pt(311)两个晶面上的ORR反应关键中间物种OOH和OH的拉曼光谱直接证据,并通过相应的氘以及氧18同位素取代实验确认谱峰指认。结合DFT理论分析, 该工作认为由于OOH物种在Pt(311)表面相对较高的吸附能导致其ORR活性弱于Pt(211)晶面,这为设计高活性ORR催化剂的提供指导。
Direct In Situ Raman Spectroscopic Evidence of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Intermediates at High-Index Pt(hkl) Surfaces (J. Am. Chem. Soc.,2019,DOI 10.1021/jacs.9b12803)
文章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jacs.9b128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106

帖子

1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5
10#
发表于 2023-10-31 17:11:18 | 只看该作者
为更好地发挥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作为学会属性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化学科研群体的互动,英国皇家化学会特决定成立RSC中国高级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名单于2023年10月19日在第五届会士论坛上正式对外公布,英国皇家化学会CEO Helen Pain博士现场为高专委委员颁发了聘任证书。英国皇家化学会第一届中国高级专家委员会共包含15位来自不同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嘉庚创新实验室名誉主任田中群院士当选委员会主席。
英国皇家化学会作为历史上最悠久的化学学术团体和非营利机构,一直致力于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和支持下一代人才的培养。自2006年设立中国办公室以来,英国皇家化学会一直通过学术出版、学术会议以及面向社会各界的科普活动等,致力于加强与中国化学科学团体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全球化学科学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6 20:09 , Processed in 0.139446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