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清华大学化学系李隽在表面单团簇合成氨理论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复制链接]

60

主题

71

帖子

8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8 08:12: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1590792,91645203,21521091)等资助下, 清华大学化学系李隽教授课题组近期在表面单团簇催化合成氨理论研究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Heterogeneous Fe3 Single-Cluster Catalyst for Ammonia Synthesis via An Associative Mechanism”(多相Fe3单团簇催化剂上合成氨的缔和机理)和“Surface Single-Cluster Catalyst for N2-to-NH3 Thermal Conversion”(表面单团簇催化剂上N2到NH3的热转化)为题,分别于2018年4月23日和2018年1月5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上发表,论文链接:https:// 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8-03795-8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 /jacs.7b10354。

人工合成氨是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一。一百多年来,工业合成氨需要高温高压的苛刻条件,而自然界的生物固氮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因此高效的人工模拟生物固氮成为催化科学领域的圣杯。李隽教授课题组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表面团簇催化”(Single-Cluster Catalysis)的新概念,首次揭示了表面上稳定的孤立双金属团簇催化剂上合成氨的可行性及其微观机理(如图所示)。研究发现,与目前工业催化合成氨过程中高温高压下直接打开NoN三重键不同,在表面团簇上N2可以在温和条件下直接加氢生成NNH中间体,这一新反应机理与自然界的生物固氮过程相似。通过在异相催化剂表面构建类似于均相的单团簇活性中心,他们提出的方法突破了合成氨过程中著名的Brønsted–Evans–Polanyi (BEP)关系的限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合成氨反应的催化方法。

上述研究成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合成氨催化剂的结构调控方式的认识,提出的基于表面单团簇的新的氮分子活化机理及其反应模式,对温和条件下催化合成氨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欧洲Chemistry Views(《化学视角》)对此项研究进行了报道。(http://www.chemistryviews.org/details/news /10746715/Catalyst_for_N2-to-NH3_Thermal_Conversion.html)



图.(1)传统的金属表面上高温高压合成氨(N2* → 2 N*);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1 03:24 , Processed in 0.082524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