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李云琦:质子交换膜的结构和大数据研究取得进展

[复制链接]

17

主题

26

帖子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25 16:14: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质子交换膜是决定燃料电池能量/功率密度、循环寿命等的核心部件,也是当前燃料电池汽车亟需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材料。目前商业化应用以及研究的参照主要是杜邦公司生产的Nafion全氟磺酸膜。虽然Nafion膜具有非常鲜明的优缺点,开发Nafion复合膜和新的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是高分子材料研发的前沿。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结构与大数据课题组围绕质子交换膜的结构解析、组成工艺性能数据库和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构建,明晰了Nafion和非氟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的结构特征,基于定量的组成-工艺-结构-性能关系,给出了开发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的可检验性指导。

  首先,通过对Nafion具有特氟龙主链和磺酸根侧基的高分子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力场和非球对称粗粒化模型的精确构建,结合GPU加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构建了Nafion膜的稳定结构,通过类似电镜投影和小角散射曲线计算,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在模拟上首次全面再现了Nafion这种无序相分离结构的五个特征(Assembled Structures of Perfluorosulfonic Acid Ionomers Investigated by Anisotropic Modeling and Simulations. J. Phys. Chem. B 2017, 121:9718)[1]。
  其次,通过对300余篇关于Nafion质子交换膜的原始研究论文开展了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研究,厘清了质子传导率和水在膜中的分布,并拟合出了热力学理论参数。进一步在复合材料对性能的可靠预测模型基础上,分析并明确了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复合填充材料选择,和匹配的优化制膜工艺方案(An Overview of the Proton Conductivity of Nafion Membranes through a Statistical Analysis. J. Membr. Sci. 2016, 504, 1; A Statistical Study of Proton Conduction in Nafion®-Based Composite Membranes: Prediction, Filler Selection and Fabrication Methods. J. Membr. Sci. 2018, 549, 393)[2][3]。
  近期,通过对2800多篇文献的数据挖掘,梳理出含有166种亲水嵌段和175种疏水嵌段的高分子,基于可靠的性能预测模型,高通量筛选了26万余种两嵌段高分子,从中找到了2800余种具有优于当前商业燃料电池汽车所用高分子Nafion 117的综合性能,将为新的高性能质子交换膜材料设计和制备提供切实指导(Rational design of hydrocarbon-based sulfonated copolymers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s. J. Mater. Chem. A, 2019, DOI: 10.1039/C9TA00688E)[4]。
  这些高分子材料大数据的研究还仅仅是个开始,在数万亿的商业背景下,高分子材料是实现绿色环保、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关键。在达到目标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如何实现材料和制备工艺最优化,预测和指导极端使用条件下高分子材料的极限性能实现,包含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高分子材料大数据研究,大有可为。同时也应看到,虽然材料领域的大数据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报道,但在高分子材料方面的成果却屈指可数。(材料基因组学的发展现状、研究思路与建议 中国科学:化学 2018, 48, 243-255)[5]。研究思路、核心技术、预测模型验证方案和可解释性,特别是清晰的材料多层次结构信息,非常稀缺难得。我们该系列研究初步探索出了高分子材料大数据的可行研究思路,期望能够促进数据驱动创新这一研究范式在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前沿研发的有效融合。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高分子材料结构与大数据课题组PI为李云琦研究员,曾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A类支持(结题优秀)。李云琦研究员曾在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安立佳院士学习,之后在堪萨斯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应用生物信息学实验室以及罗格斯大学食品系学习工作,其多学科的背景为高分子材料的大数据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课题组成员陈文多副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刘伦洋主导开展了这一系列工作。
  该系列工作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655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74117,21404105,21774128)以及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Y-SSW-SLH027)支持。
论文链接
[1]https://pubs.acs.org.ccindex.cn/doi/10.1021/acs.jpcb.7b06412
[2]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6738815304105?via%3Dihub
[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6738817318409?via%3Dihub
[4]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TA/C9TA00688E
[5]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SC/48/3/10.1360/N032017-00182?slug=fulltext

李云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现任《中国化学快报》杂志青年编委。2007年获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国罗格斯大学和堪萨斯大学学习工作。在高分子科学、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食品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深入研究经历。围绕定量结构分析,阐述了高分子凝胶、高分子膜和蛋白质复合物等一系列复杂体系的基本物理问题,开发了软件/服务器促进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在以相互作用、分子构象、微结构、聚集和相行为、宏观性质和器件性能的多个尺度相互联系为主线,拓展了基础物理理论模型在大分子复杂体系的应用,将基础研究与前沿应用中的先进材料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模拟、实验与大数据有机结合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迄今,发布了开源软件/服务器6个,在Macromolecules, J. Membr. Sci., J. Phys. Chem. B, Adv. Colloid Interface Sci.等SCI期刊共发表论文65篇, 他引600余次,撰写编著一章,获得一项美国授权专利。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7 12:42 , Processed in 0.08948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