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袁若

[复制链接]

97

主题

117

帖子

14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20 09:24: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袁若(1963—),男,四川广安人,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Nature出版社旗下综合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编委,《化学传感器》常务副主编。
       1994年获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此后在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先后在日本大阪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做博士后或访问学者;1999年至今在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
       主要从事电化学、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及在研的国家及部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际重要刊物(如《Anal. Chem.》、《Chem.-Eur. J》、《Chem. Commun.》、《An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Small》、《Nanoscale》、《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Biosens. Bioelectron.》等)上发表了SCI 收录论文4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0论文180余篇,SCI收录他引次数7600余次。研究成果获重庆市2012年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重庆市2013年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入选Elsevier发布的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袁若教授领衔成功申报国家分析化学网络精品课程,领衔成功申报分析化学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及分析化学教学团队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主持教育部 2013年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构建“做、学、研”一体化提升化学师范生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五)。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袁若教授培养2名青年教师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有2名青年教师破格晋升为教授,有2名青年教师晋升为教授,有2名青年教师晋升为副教授,有1名青年教师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有2名青年教师获全校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在学生培养方面:袁若教授培养的1名博士研究生的博士论文于2010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指导学生作品在“挑战别”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指导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重要刊物(如《Chem. Commun.》、《Anal. Chem. Acta》、《Analyst》、《Anal. Biochem.》等)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0篇。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17

帖子

14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5-20 09:26:50 | 只看该作者
化学化工学院袁若教授团队在动态核酸结构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两篇相关工作连续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hemical Science》。
       第一个研究工作题目为:“Programmable mismatch-fueled high-efficiency DNA signal converter” ,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可控的错配驱动的高效DNA信号转换器,并成功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癌症标志物MiRNA的超灵敏检测。
      无酶目标物循环放大(EFTRA)是一种核酸信号放大策略,由于缺乏精确而灵敏的方法,对EFTRA的转换效率的准确测定仍是一个挑战,进一步限制了对其固有性质和拓展应用的探索;同时,提高EFTRA的转换效率是另一个重要目标,有助于开拓核酸信号放大策略在临床诊断,生物研究、纳米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方面的优越性和适用性。该研究借助DNA四面体结构具有刚性,化学物理稳定性和直立性的优越特性,设计了一种简单的DNA四面体纳米探针(DTNP),借此可以精确监测EFTRA的转换效率。另一方面,该研究在反应物DNA中巧妙地引入合适的错配碱基自由能驱动,显著提高了其转换效率。
       博士生张晓龙为论文第一作者,袁若教授,卓颖教授和柴雅琴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西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第二个研究工作题目为:“A well-directional three-dimensional DNA walking nanomachine that runs in an orderly manner”,该工作设计了一个三维(3D) DNA纳米步行器,创新地构建了一个功能化的3D DNA轨道,使得DNA步行器方向可控、有序的沿轨道行走执行检测或药物输送。
作为DNA纳米机器的一员,DNA纳米步行器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进行移动,其因具有自动性和可控性而备受关注。整合一维和三维纳米步行器的优势,开发一种不仅具有较高执行能力,而且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和方向性的新型DNA纳米机器充满了挑战。该研究直接利用沃森-克里克碱基对,通过设计特定的出发位点和均匀的行走步伐来为DNA walker提供明确的行走方向和路径,构建了一个有序运行的3D DNA纳米步行器。原则上,我们的设计有利于逐步和程序化的执行目标任务,如特定的复合产物合成和货物传递。
       硕士生蒋洁为论文第一作者,袁若教授及陆军军医大学的彭侃夫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西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以上两个研究工作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9/C9SC05084A
       https://doi.org/10.1039/C9SC06328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14 20:47 , Processed in 0.091999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