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韦小丁课题组揭示生物材料中精巧的缝合线结构与阻尼性能关系

[复制链接]

29

主题

43

帖子

8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08:59: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集高刚度、强度和优异阻尼性能于一体的高性能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和高速交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阻尼材料难以兼顾上述各类力学性能。相比之下,自然界的生物复合材料却通过微观结构设计实现了优异的刚度和强度等静态承载能力与阻尼性能的共存。例如,动物的头骨、啄木鸟喙、海龟壳、马齿苋种子等生物材料中都发现了不同尺度的缝合线(suture)界面结构。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韦小丁研究员课题组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缝合线结构对生物复合材料能量耗散的影响,建立了组分-结构-阻尼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自然界的生物如何通过缝合线结构将结构承载单元精巧的连接,从而实现优异的结构承载性能与动态能量耗散性能的同步优化。研究发现,这一理论能够很好的解释不同的生物为何能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演化出尺度各异的缝合线角度和幅值(图1)。
图1. 理论成功揭示了自然界中从马齿苋种子到龟壳中发现的缝合线角度和几何尺寸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收敛到最优值,从而优化其材料的结构承载能力与动态能量耗散性能
       课题组进一步通过多材料3D打印机实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具有缝合线结构的仿生复合材料的优异结构承载和阻尼特性。这一设计理论模型将为设计和制造具有优异静、动态力学性能的新一代先进结构复合材料提供指导。相关工作发表在固体力学旗舰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上(https://doi.org/10.1016/j.jmps.2020.104010),2015级博士生於中良为第一作者。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北京大学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的支持。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
        韦小丁200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于哥伦比亚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西北大学机械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至2015年。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石墨烯、碳纳米管等低维材料的基础力学研究,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设计和力学性能研究等。至今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文章近30篇,包括《Science》,《NatureCommunications》,《ACS Nano》,《Journal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等。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30 04:06 , Processed in 0.087807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