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杨楚罗、李凯:“面对面”解决空间电荷转移激发态的辐射跃迁和非辐射跃迁的竞争难题

[复制链接]

205

主题

234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27: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纯有机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被寄予厚望取代贵金属铱、铂配合物发光材料,在过去10年获得了广泛的关注。通过电子给-受体空间扭曲构建电荷转移激发态来减小激发态单重态和三重态的能隙是促进TADF分子的反向系间窜跃(RISC)的基本策略。然而,与此同时带来的激发态辐射跃迁振子强度的降低则不利于实现材料的高发光效率。因此,如何有效地平衡激发态辐射跃迁速率和RISC速率是开发理想TADF分子的关键。此外,采用扭曲构型的TADF分子由于多种构象异构体的存在通常具有较宽的发射光谱,是实现TADF材料在显示领域的应用所需要攻克的另一个难题。
        空间电荷转移(TSCT)激发态由于其本征的前线轨道(HOMO和LUMO)的分离能够用于开发TADF分子;其关键在于如何调控给、受体在激发态具有强电荷转移作用。近日,深圳大学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杨楚罗特聘教授和李凯助理教授联合香港大学支志明院士团队程刚博士报道了一类新型TSCT分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通过选择具有不同几何结构的电子给体和受体获得了一系列给-受体空间取向可控的TSCT型分子。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清楚地显示分子内给体-受体的排列取向逐步从“边对面”、“部分面对面”调控为“面对面”。约化密度梯度(RDG)分析表明给-受体间的π-π相互作用随着其取向的变化逐渐增强。DFT理论模拟显示分子最低激发态的HOMO和LUMO分别分布在电子给体、受体部分,形成空间电荷激发态。咔唑则发挥桥联的作用,不直接参与激发态。
       光物理性质探测实验验证了作者的假设,随着π-π相互作用的增强,分子激发态的辐射跃迁速率逐渐提升且非辐射跃迁得到了大幅度的抑制。最终,采用几何结构匹配的给体和受体并具有最大化分子内π-π相互作用的分子(DPXZ-BO)发光效率提升至接近100%。与此同时,发射光谱的半峰宽从80 nm递减到61 nm,与传统扭曲构型的TADF分子相比具有一定的提升。采用该分子作为发光材料的OLED器件展现了良好的外量子效率 (最大EQE达24%)。另外,基于本文TSCT发光分子的器件在高亮度下的效率滚降也得到了良好的抑制。采用共混主体(Co-host)和DPXZ-CTZ的器件在1000尼特下的效率滚降仅为1%。该研究成果为TSCT型分子的激发态动力学调控尤其是辐射跃迁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促进该类型分子发光性能的进一步优化。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吴超。


       论文信息: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3051
       A Face‐to‐Face Orchestration of Quasiplanar Donor and Acceptor Enables Highly Efficient Intramolecular Exciplex Fluorescence
Chao Wu, Weiqiang Liu, Kai Li, Gang Cheng, Jinfan Xiong, Teng Teng, Chi-Ming Che, and Chuluo Yang,Angew. Chem. Int. Ed. 10.1002/anie.202013051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
       杨楚罗,深圳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深圳市孔雀团队项目带头人杨楚罗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250 余篇,包括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Chem. Sci.等国际高水平期刊。
       李凯,博士,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助理教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导师:支志明院士),研究方向为发光金属配合物及其OLED应用,目前主要聚焦于蓝光OLED材料的研究。在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Chem. Sci.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近2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深圳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等。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5-9 07:16 , Processed in 0.25836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