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曲大辉课题组:“振动诱导发光”分子机器最新进展

[复制链接]

184

主题

215

帖子

3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6 15:52: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将人工分子机器的分子尺度的机械运动转换为光学信号并实现可视化一直是该领域的主要挑战之一。近日,我校化学学院曲大辉教授课题组成功构建“振动诱导发光”分子机器,相关成果以“Reversibly Modulating a Conformation-Adaptive Fluorophore in [2]Catenane”为题发表于Chem(Chem, 2021, 10.1016/j.chempr.2021.02.019)。
       振动诱导发光(Vibration Induced Emission, VIE)是一种有机共轭分子发光的新机制,它由田禾院士团队在研究二氢二苯并吩嗪类分子独特的发光现象时提出(JACS, 2015, 137, 8509; Chem. Commun. 2015, 51, 4462)。该类分子独特的构象自适应的多色发光行为使其能够对分子尺度的微小环境变化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信号输出,包括分子环张力(JACS, 2017, 139, 1636)、位阻效应(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9880)、超分子自组装(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2855; Adv. Opt. Mater. 2018, 6, 1800074)等。这些特点使VIE分子在构建荧光探针(Matile, S.,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10559)、分子“游标卡尺”(JACS, 2019, 141, 14798; Stang, P., et al. JACS, 2019, 141, 5535)、动态发光材料(Chem. Sci. 2020, 11, 7525)等多个领域展现潜在应用。
       在此背景下,曲大辉教授和田禾院士课题组将这一概念引入人工分子机器领域。研究人员利用分子内环化巧妙构建出可识别客体分子的VIE冠醚大环,该大环具有类似传统冠醚大环的主客体识别能力,同时主客体包结前后体系荧光光谱发生明显位移。这是由于客体的引入使原本柔性的冠醚链刚性化,进一步限制了VIE分子的振动构象自由度,从而改变体系荧光信号。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这一VIE主客体结构为基本单元构建出机械互锁[2]索烃。实验结果表明,机械键的引入使得VIE大环能够在互锁受限空间内进行酸碱调控的分子尺度的相对机械运动,并且伴随着肉眼可见的荧光变化,实现分子尺度机械运动的光信号输出和可视化,为构筑荧光信号输出的人工分子机器提供了概念新颖的设计策略。
       该研究工作主要由我校化学学院杨舜博士、博士生赵蔡鑫、张琦博士在曲大辉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并得到了田禾院士的悉心指导。计算化学方面得到荷兰格罗宁根大学Stefano Crespi博士的大力支持,同时在发光机理方面得到张志云研究员、梅菊副教授的大力帮助。该工作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教育部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前沿科学中心、基础科学中心、上海市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资金的支持。
       华东理工大学曲大辉教授在分子机器、动态化学及其智能材料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Chem. Rev.、Chem、Matter、Sci. Adv.、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近日,曲大辉教授接到英国皇家化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RSC)通知,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英国皇家化学会成立于1841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化学学术团体,也是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国际权威学术机构之一。英国及国际上一些在化学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和为推动化学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被推选为其会士(Fellow)。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hempr.2021.02.019


       文章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曲大辉教授于2000年7月在青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3月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导师:苏建华教授),2006年3月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田禾院士) ; 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伯纳德▪费林加院士),2009年4月起加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先后任副教授、教授。2016年3月,任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2019年4月任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目前兼任教育部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育部结构可控分子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等。曲大辉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超分子化学、分子机器等研究,先后在Chem.Rev., Science, Chem, Sci. Ad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Mater, Chem. Sci.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被SCIE引用3500余次。曾先后获得2008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0年度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2018年度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9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9 00:11 , Processed in 0.087768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