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张文雄课题组在稀土金属杂环丙烯领域取得新进展

[复制链接]

76

主题

112

帖子

1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3 09:11: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文雄课题组近期在《美国化学会志》(Ze-Jie Lv, Zhengqi Chai, Miaomiao Zhu, Junnian Wei, and Wen-Xiong Zhang*, J. Am. Chem. Soc. 2021, DOI: 10.1021/jacs.1c03604)上,以封面形式发表了题为“Selective Coupling of Lanthanide Metallacyclopropenes and Nitriles via Azametallacyclopentadiene and η 2-Pyrimidine Metallacycle”的研究性论文。
  金属有机杂环化合物是有机合成和催化反应中的关键中间体,其分离、结构表征和反应一直是金属有机化学和配位化学的前沿研究内容。过渡金属有机杂环在过去几十年间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合成方法,稀土金属有机杂环报道极少。张文雄课题组主要致力于新颖稀土金属有机杂环的合成、结构表征、成键模式和反应化学研究。2019年,他们成功合成、分离和表征了首例稀土金属钪杂环丙烯,并表明该钪杂环丙烯具有休克尔芳香性(Ze-Jie Lv, Zhe Huang, Jinghang Shen, Wen-Xiong Zhang,* and Zhenfeng Xi, J. Am. Chem. Soc. 2019, 141 , 20547−20555)。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镧系金属杂环丙烯与腈的选择性偶联化学(图1)。
  图1 镧系金属杂环丙烯与腈的选择性偶联
  腈是含氮杂环的重要合成分子,金属杂环丙烯与腈之间的反应是金属杂环丙烯最重要的反应性之一。然而,在钪杂环丙烯与腈的反应中,中心金属的空间位阻大导致了钪杂环丙烯的反应性受限。考虑到镧系金属相比于钪具有更大的离子半径,因此他们合成了两例镧系金属杂环丙烯--镥杂环丙烯2a和镝杂环丙烯2b,2a与三当量苯腈偶联,生成含有1,6-二氢嘧啶单元的镥杂并环化合物3a(图2-a)。原位核磁实验和DFT计算揭示了3a的形成机理:一分子苯腈插入到2a的Lu−Csp2键中生成氮杂镥杂环戊二烯IM1;IM1与第二分子苯腈发生Lu−N键的插入反应得到不对称的镥杂七元环中间体IM2;IM2经6π电环化关环生成高张力的氮杂镥杂环丙烷IM3;IM3与第三分子苯腈发生Lu−Csp2键的插入反应得到最终产物3a(图2-b)。通过镥杂环丙烯2a与一当量苯腈在低温下的反应,他们成功分离了中间体IM1--氮杂镥杂环戊二烯3(图2-c);通过镝杂环丙烯2b与两当量苯腈反应,分离了中间体IM3的类似物--η2-嘧啶镝杂环4(图2-d)。化合物3和4的分离不仅揭示了双氮杂金属杂环庚三烯IM2发生6π电环化生成IM3的过程,也为金属催化的[2+2+2]环加成反应提供了一种新机制。此外,镥杂环丙烯2a表现出与钪杂环丙烯及其它金属杂环丙烯不同的反应化学。他们通过详细的理论计算发现:与钪杂环丙烯中的Sc−Csp2键相比,镥杂环丙烯2a中的Lu−Csp2键具有更大的极性和更强的离子性,这说明2a中的Lu−Csp2键具有更高的反应性。此外,Lu3+(0.977 Å)和Sc3+(0.870 Å)离子半径的差异也是导致镥杂环丙烯和钪杂环丙烯反应性不同的重要原因。
  图2 镥或镝杂环丙烯的合成、结构及与腈的反应和机理
  综上,该工作不仅实现了首例氮杂稀土金属杂环戊二烯和稀土-嘧啶并环配合物的分离和表征,也为金属催化的[2+2+2]环加成反应提供了新的6π电环化机制。该文第一作者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吕泽杰,张文雄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基金委重大项目和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资助。
  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1c03604.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
      张文雄,博士,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湖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03年1月获南开大学博士学位(导师:宋礼成院士)。2002.10~2004.10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博士后(导师:席振峰院士);2004.11~2007.9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导师:侯召民教授)。2007.10~2016.7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2016.8始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研究兴趣涉及到有机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配位化学和晶体学。一直坚持“基于机理和金属有机活性中间体的合成化学”研究理念,围绕稀土、主族金属催化剂或试剂参与的碳二亚胺新反应化学,构建不同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在Chem. Rev.,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10项。201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获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奖。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催化|主题: 1066, 订阅: 2
  • · JACS|主题: 517, 订阅: 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9 16:38 , Processed in 0.08766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