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南京大学陆延青

[复制链接]

141

主题

178

帖子

2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1 15:21: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陆延青,南京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1991年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6年获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自2000年起,陆延青赴美并将工作转向应用工程技术领域。先后担任美国Chorum Technologies 的Optical Engineer & Leader of Optic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Group,CREOL, Univ. of Central Florida的Visiting Research Scientist,Defiant Photonics 的Principal Engineer, eGTran(EZconn)中国分公司(光圣科技宁波有限公司)CTO 等职,积累了不少光电子产品研制、生产的实际经验。2006年底陆延青获聘返回南京大学任职。陆延青教授是IEEE光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激光杂志社COL执行主编、中国物理学会液晶专业委员会主任、《液晶与显示》副主编(拟任)、中国光学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科协“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全国青联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曾获江苏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第五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和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在科研方面,陆延青教授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研究课题,主要围绕介电体超晶格、液晶材料、光纤光学等方向开展工作,在离子型声子晶体、液晶材料及其光电应用等方向的具有国际影响。在Science, PRL, Adv. Mater., APL, OL/OE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被引五千余次,申请专利10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70余项,转让5项。1999年领衔获得《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等荣誉。本人也是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获奖人之一。

陆延青
教授
办公室地址:现代工学院大楼C313
办公室电话:025-89682846
Email:yqlu@nju.edu.cn

个人主页:https://light.nju.edu.cn/member.aspx
实验室主页:http://light.nju.edu.cn
研究方向:微纳光学,光纤光学,液晶光学。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主题

178

帖子

30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3
沙发
发表于 2023-9-11 08:44:54 | 只看该作者
近日,南京大学陈鹏副教授、陆延青教授研究组在液晶平面光子学领域取得新进展,通过精准构筑双层相反手性胆甾相液晶的横向与纵向微纳结构,探究了动态、反射式旋光色散效应及自旋解耦的几何相位独立调制,实现了多元刺激响应、多维度复用的动态彩色全息,为软物质光子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技术。
       手性是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奇观。DNA、植物细胞壁、甲虫外骨骼甚至星系中,都能发现各种各样与自身镜像无法重合的手性结构。液晶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兼具液体的流动性与晶体的各向异性,优异的电光响应使其在显示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有趣的是,在自身手性或手性掺杂的作用下,液晶分子也能自发地排列成螺旋形手性结构,称为胆甾相液晶。这种类似一维光子晶体的自组装螺旋结构,能够引起独特的自旋选择性布拉格反射,即只有与胆甾相液晶手性相同的圆偏振光在光子带隙内被反射,在显示器、滤色器、激光器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近年来,各类微纳加工技术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胆甾相液晶螺旋结构的复杂三维操控。特别地,光取向技术能够诱导胆甾相液晶螺旋轴的起始端/末端分子排布,使得自旋选择性的反射式几何相位被人们发现。这类几何相位光学元件具有宽带、高效等优势,为光偏折、光聚焦、光信息处理提供了有力平台。
        对电磁波的频率/波长、振幅、相位、偏振、横向分布等维度的按需调控,是当代信息光电子技术的物理基础。近年来,以高效率、高集成度、多维度、动态可调为核心目标,众多新颖光场调控手段不断涌现。其中,胆甾相液晶作为一种低成本、易加工的软物质光学材料,对温度、电场、磁场、光照、外力等刺激有着出色的灵敏响应性,为动态多维度、平面集成化的光场调控技术开辟了新道路。然而,目前的胆甾相液晶光学元件仍受限于较少的可操控维度或通道数,光学功能较为单一。针对这一难题,研究组受到手性介质旋光色散现象的启发,希望利用光偏振方向随波长旋转的特性,巧妙连接光的偏振和波长维度,并进一步探索旋光色散的动态可调性及其与额外光学维度(特别是空间相位)的有机结合,以期突破目前手性液晶光子元件的瓶颈。
图1. 基于双手性液晶超结构的动态彩色全息示意图
        南京大学陈鹏、陆延青研究组在前期手性液晶宽带平面光子学【Adv. Mater.30, 1705865 (2018);Light Sci. Appl. 11, 135 (2022)】和动态平面光子学【Nature Commun.10, 2518 (2019);Adv. Mater. 32, 1903665 (2020)】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预编程的双手性胆甾相液晶纳米结构,可实现动态、多色、多通道复用的光操控技术,并以全息术为例,展示了这种双手性液晶超结构的丰富功能。如图1所示,相反手性胆甾相液晶形成的分段共存结构可为反射光引入波长相关的偏振旋转,即反射式旋光色散效应。进一步结合胆甾相液晶的自旋解耦几何相位调制和多元外场刺激响应性,可实现“中国舞狮”的动态彩色全息。
         1)双手性液晶超结构的独特光学效应
         研究组利用表面诱导聚合的洗去-重填工艺(图2a),将右旋的胆甾相液晶聚合物支架与左旋的胆甾相液晶主动层集成于单个液晶盒内。于是,线偏振入射光的左旋、右旋圆偏振成分会在不同表面被相应手性的胆甾相液晶层反射,产生波长相关的传播相位差,从而引起反射式旋光色散效应。研究组进一步发挥光取向技术的优异可擦写性,创造性地提出“二次光图案化”工艺,通过光取向和光改写分别赋予右旋、左旋胆甾相液晶层不同的全息图结构,为两种圆偏振光编码独立的几何相位,即自旋解耦的几何相位调制。值得注意的是,打破左旋、右旋圆偏振光几何相位的共轭性及重建图像的中心对称性,对传统液晶元件而言极具挑战性。该工作实现的自旋解耦几何相位为矢量光场的任意操控创造了机会,可将非中心对称的全息图像编码到正交线偏振通道,实现定制化的矢量全息和线偏振复用全息。
       2)多元刺激响应的动态全息
       得益于胆甾相液晶丰富的刺激响应性,双手性液晶超结构的反射式旋光色散效应也会在多元外场刺激下变化,而预先编码的自旋解耦几何相位却
受外场影响,这使复杂光场的动态调控成为了可能。在单色光入射下,研究组实现了全息重建图像在热、电场刺激下的可逆动态切换(图2b-c)。初始状态下,检偏片清晰地滤出了“LC”(或“NJU”)的图像,而在特定的温度或电场下,反射光场的偏振方向整体旋转90°,于是,检偏片滤出的图像切换为另一线偏振通道的“NJU”(或“LC”)。值得关注的是,电调双手性液晶超结构采用了聚合物分散胆甾相液晶作为主动层,响应时间可达36 μs(图2d-f),比普通液晶光学器件快2~3个数量级,为超快多维光场调控提供了新策略。
       3)可动态上色的炫彩全息
       反射式旋光色散效应自然地连接了光的偏振和波长维度,为实现偏振、波长混合复用的动态全息拓展了新思路。多色光入射双手性液晶超结构时,反射光的线偏振方向会随波长有规律地旋转,并在550~605 nm的波长范围内旋转了360°。该物理效应在反射光偏振方向和波长之间建立起一对多的映射关系,因此,固定的检偏片滤出的舞狮全息图像会随波长交替变化。进一步地,若同时入射多个波长的光,就可以混合出炫彩的舞狮全息图像。基于反射式旋光色散的动态可调性,偏振片旋转和外场刺激均能改变这些全息图像的颜色,实现“全息彩绘”的动态上色,充分验证了该方案在动态多色光复用方面的潜力。
       通常,手性介质中的旋光色散是均匀且固定的,它与空间相位调制的动态结合在传统材料体系中几乎无法实现,而在该工作中得到了成功探索。除了热调和电调,研究组提出的反射式旋光色散效应也可通过光照、外力等刺激手段调控。另一方面,基于全息图像的变化监测,还可以对外场强度进行智能传感。该工作探究了动态旋光色散的新效应,提出了动态光复用的新策略,拓展了手性纳米结构的设计思路和构筑技术,进一步丰富了手性光学的内涵。高效率、高集成度、多维度和动态可调性的同时满足,可望助力新型全息显示、高安全性加密、复用光通信等前沿应用。审稿人高度评价这一工作:“The work reported here is creative, interesting, and performed with high-quality”、“The idea design, execution, and examples all bring elements of novelty and I believe would be of general interest to readers”。该工作入选Advanced Materials当期frontispiece卷首插画论文。
        南京大学为该工作的独立完成单位,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博士生刘思嘉、朱琳为共同第一作者,陈鹏副教授、陆延青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生张逸恒、陈闻、朱栋对本文亦有重要贡献。相关成果以“Bi-chiral nanostructures featuring dynamic optical rotatory dispersion for polychromatic light multiplexing”为题,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DOI: 10.1002/adma.202301714),并入选当期frontispiece卷首插画论文。该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及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资助完成,同时感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光智能感控与集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支持。


* 论文信息
Bi-chiral nanostructures featuring dynamic optical rotatory dispersion for polychromatic light multiplexing.
Si-Jia Liu#, Lin Zhu#, Yi-Heng Zhang, Wen Chen, Dong Zhu, Peng Chen*, and Yan-Qing Lu*.
Advanced Materials 35(33), 2301714 (2023).


*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1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9 06:14 , Processed in 0.08949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