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李佳团队与化学系王定胜团队联合开发新型单原子催化剂

[复制链接]

99

主题

103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3 09:19: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单原子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极高的原子利用率,因此在催化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由于单原子具有极大的表面能,为抑制单原子团聚变为团簇,探索合适的衬底负载单原子来构成异质催化剂成为目前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衬底的选取既需要保证单原子负载后具有活性,同时为单原子提供较强的结合能来尽可能提升单原子的负载量,从而提升单原子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李佳团队与清华大学化学系王定胜团队合作,探索了一种可用于苯乙炔双硼化的新型的单原子催化剂体系。该体系利用多金属氧酸盐(POMs)来稳定分散的单原子铂,并利用三维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有限空间骨架来固定包含单原子铂的多金属氧酸盐,从而实现单原子铂的高分散性和高稳定性。进一步研究表明,由Keggin型磷钼酸(PMo)来负载单原子铂,并使用MIL-101型MOF制备得到的Pt1-PMo@MIL-101型异质催化剂在苯乙炔双硼化反应中的活性远高于传统使用金属有机框架稳定的纳米铂颗粒的活性。
不同铂纳米材料(分散型铂纳米颗粒、铂单原子和固定型纳米颗粒、铂单原子)制备原理图
        李佳团队在研究Pt1-PMo@MIL-101型异质催化剂过程中发现,铂原子的准平面配位环境是决定其催化活性的关键。在标准的四方平面场中,Pt原子的d轨道被分裂为dxz(dyz)、dz2、dxy和dx2-y2轨道,而在PMo@MIL-101配位环境中,带有四个最近邻O原子的铂单原子具有非平面构型,得到的扭曲平面场将导致dxz和dyz轨道能级上移,导致dxz轨道由满填充变为半填充,从而保证铂单原子能够为反应中间产物的吸附提供活性中心。因此在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中,单原子配位环境对单原子电子结构的影响是造成单原子催化剂性能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该结果在李佳团队和王定胜团队合作的另一个有关铜单原子配位环境的调控来提升铜单原子催化氧还原性能的工作中也得到了证实。
       在催化苯乙炔双硼化性能方面,合作者发现单原子型Pt1-PMo@MIL-101催化剂的转化率约为纳米颗粒型NPs@MIL-101催化剂的7倍。李佳团队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铂单原子型催化剂的和铂纳米团簇型催化剂的苯乙炔双硼化过程发现,铂单原子催化剂和铂纳米颗粒型催化剂对Bpin2分子吸附和炔键双硼化过程都有促进作用。在双硼化苯乙炔脱附过程中,铂纳米颗粒型催化剂对双硼化苯乙炔具有过强的结合作用,其脱附能远高于双硼化苯乙炔在铂单原子型催化剂上的脱附能(4.40eVvs.2.54eV)。因此反应过程中,单原子型Pt1-PMo@MIL-101催化剂不易被产物毒化,具有较优异的双硼化苯乙炔转化率。
(a) 不同催化剂对苯乙炔双硼化的催化活性;(b) Pt1-PMo@MIL-101的循环催化性能;(c) Pt1-PMo@MIL-101和Pt(111)催化的苯乙炔双硼化反应的过程
        相关成果近日以“制备多金属氧酸盐为单原子稳定提供限制空间以提高其催化炔键双硼化的活性”(Fabricating polyoxometalates-stabilized single-atom site catalysts in confined space with enhanced activity for alkynes diboration)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李佳副教授和清华大学化学系王定胜副教授、李亚栋院士为本文通讯作者,论文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后刘艺伟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博士生吴曦。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4513-x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化学系
      王定胜, 2004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9至2012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7月加入清华大学化学系,被聘为讲师,2012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15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研究领域为无机纳米材料化学,自2009年博士毕业以来,一直以无机纳米合成化学为基础,主要从事金属纳米晶、团簇及单原子为主的无机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调控与催化性能研究。201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3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8年获青年拔尖。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47篇,含1篇Proc. Natl. Acad. Sci.、1篇Sci. Adv.、5篇Nature Commun.、7篇J. Am. Chem. Soc.、6篇Angew. Chem. Int. Ed.、5篇Adv. Mater.、1篇Energy Environ. Sci.、1篇Joule等。
       李亚栋,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于2001和2008年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从事无机纳米材料合成化学研究,目前致力于挑战金属团簇、单原子催化剂以期实现非贵金属替代贵金属催化剂、探索实现催化新反应,解决催化剂均相催化异相化实验室与工业化技术难题。
       李佳,2009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导师:段文晖院士),2009~2010年在德国Fritz-Haber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Matthias Scheffler教授)。2011年进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工作。现担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能源与环境学部副教授,广东省(首批)能源与环境材料创新团队成员,广东省本土科研团队成员。该课题组近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催化|主题: 1066, 订阅: 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8 20:44 , Processed in 0.089492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